陶明莉,丛树一,刘奇
日照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
高血压为目前人群中最为多见的内科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能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尤其对于未能规律、良好控制血压者[1],其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比例更高,造成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产物,使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物质,醛固酮(aldosterone, ALD)则为体内十分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是体内最常见的盐皮质激素,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同时对调节血压水平有重要影响[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当心脏负荷加大或发生心力衰竭时,心房与心室细胞所合成的一种长链氨基酸,被认为是目前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最重要标志物[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日照心脏病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的相关资料,探讨血清AngⅡ、ALD及NT-pro-BNP表达在早期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对照组)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的相关资料。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55~80岁,平均(68.8±5.6)岁;高血压病程12~45年,平均(26.5±4.9)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5~78岁,平均(70.1±6.4)岁;高血压病程15~40年,平均(26.2±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高血压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为依据,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6]为依据,均规律在本院接受治疗并获得有效随访,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非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者;精神类疾患;治疗期间死亡者。
血清AngⅡ水平、NT-pro-BNP水平及ALD水平检查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实验试剂盒由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提供,针对所有入组者均进行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检测,一旦治疗期间出现临床死亡、严重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不良事件者及时退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标志物水平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比较两组血清标志物,如AngⅡ、NT-pro-BNP、AL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并对AngⅡ、NT-pro-BNP及ALD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进行分析,计算AUC面积。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及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AngⅡ、NT-pro-BNP和AL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AngⅡ(ng/mL)1.2±0.2 0.7±0.1 14.142<0.001 NT-pro-BNP(pg/mL)869.8±58.0 386.5±20.3 49.742<0.001 ALD(pmol/L)137.4±18.5 65.6±7.3 22.832<0.001
AngⅡ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0.557)小于ALD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0.644),更小于NT-pro-BNP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为(0.834)。见表2。
表2 AngⅡ、ALD及NT-pro-BNP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能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心功能减退,以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为主,导致体内多种激素水平的异常,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患者猝死的发生[7]。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近年我国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比例显著增高,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8]。但目前针对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以及可能的严重程度评估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故寻求一种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的疾病标志物,从而早期诊断并评估患者预后十分必要。
本研究针对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种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研究,针对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观察组,其AngⅡ、NT-pro-BNP及ALD水平分别为(1.2±0.2)ng/mL、(869.8±58.0)pg/mL、(137.4±18.5)pmol/L,均明显低于单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对照组(P<0.05)。张子豪等[9]研究提示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者,AngⅡ、NT-pro-BNP及ALD水平分别为(1.3±0.2)ng/mL、(850.±55.0)pg/mL、(130.0±18.0)pmol/L,两者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绘制AngⅡ、ALD及NT-pro-BNP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及ROC曲线,并计算AUC面积发现,NT-pro-BNP诊断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达到0.834,显著高于AngⅡ及ALD。黄婕等[10]研究提示AngⅡ、ALD及NT-pro-BNP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AUC面积为0.812,两者结果相一致。以上结果均提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诊断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另外血清AngⅡ水平升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而对于单纯ALD水平升高患者,则需要加强鉴别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患者失去劳动能力,甚至临床死亡,属于各种心脏相关疾病的终末期,以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同时或相继出现障碍为主。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被认为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十分理想的指导意义[11],其由心室所分泌,当心力衰竭时,心室及心房功能均出现明显减退,心室充盈及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导致NT-pro-BNP水平的升高[12]。针对血浆NT-proBNP进行检测,则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方面意义重大[13]。AngⅡ作为体内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14],其参与血管的收缩及血管内皮厚度的调节,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目前临床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15]。ALD虽然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进行中有一定影响,但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药物中所包含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等均可能造成ALD水平的变化[16-17],尤其随着以上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剂量的加大,还将进一步导致ALD水平的异常,故其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有限[18]。
综上所述,AngⅡ、NT-pro-BNP及ALD诊断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临床价值,尤其是血清NT-pro-BNP升高者意义显著,AngⅡ水平升高则需要引起临床重视,而对于单纯ALD水平升高者,则需要加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