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瑞冬,张跃,计德丽
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等引发的局限性坏死性疾病,虽然现阶段脑梗死病死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有所降低,但其造成的后遗症、功能障碍仍是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1]。有研究发现,脑梗死累及患者呼吸中枢系统,患者呼吸动度、自主呼吸、咳嗽反射等功能减弱,引发功能障碍,导致脑肺综合征的发生[2]。同时,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吞咽障碍,加之其脑梗死期免疫功能下降,防御系统无法抵抗病原菌侵袭,最终出现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现阶段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1%,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患者机体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人群,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配合氨溴索是脑梗死肺部感染的多用疗法,该方式虽然能够缓解一定症状,但在控制感染方面效果有限,无法达到理想预后。乙酰半胱氨酸属于一种黏液溶解剂,具备抗氧化能力,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体现超强的纤维保护作用,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以控制感染[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对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治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9岁,平均(63.85±6.71)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82岁,平均(63.47±7.2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全部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中脑梗死诊断标准[4];②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③初次脑梗死入院患者;④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脑梗死并发症患者;②存在严重认知、理解、表达能力障碍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相关药物过敏、禁忌证患者;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⑥入组前使用其他抗感染药物患者。
对照组首先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包括消炎、止咳、吸氧、营养神经、平喘等,积极防治脑水肿,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实施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性治疗。同时选择盐酸溴氨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3116;规格:4 mL∶30 mg)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将20 mL药物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10 d。
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方案,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国药准字H20183186;规格:3 mL∶0.3 g)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取溶液5 mL(0.3 g)与0.9%氯化钠混合后采用一次性面罩式雾化器治疗,治疗3次/d,连续治疗10 d。
分级评价治疗效果,分别为治愈、改善、好转、无效4个等级,治愈患者肺部异常全部消失,排痰效果理想且基本无痰液存在;改善患者肺部症状显著减轻,痰液量降低≥70%,肺部感染评分降低≥70%;好转患者肺部症状有所减轻,痰液量降低≥30%,<70%,肺部感染评分降低≥30%,<70%。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好转率。
1.5.1 肺部感染评分 治疗3、7、10 d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对患者进行评价,涉及实验室指标、体温、影像学、换气功能几方面内容,各方面均取0~2分,比较总分差异,分数越高提示肺部感染症状越严重。
1.5.2 临床指标 记录患者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肺啰音、呼吸困难、气喘、肺部X线阴影。
1.5.3 血气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气指标并比较,包括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1.5.4 治疗安全性 统计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差异。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3、7、10 d时的肺部感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治疗3 d 5.33±1.58 4.51±1.37 2.148 0.036治疗7 d 5.27±1.30 4.03±1.18 3.868<0.001治疗10 d 2.58±0.65 2.10±0.73 2.690 0.009
研究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d]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咳嗽6.30±1.35 5.48±1.12 2.560 0.013肺啰音6.95±1.68 5.70±1.45 3.085 0.003呼吸困难2.91±0.70 1.58±0.63 7.735<0.001气喘5.64±1.45 3.91±1.20 5.034<0.001肺X线片阴影6.10±0.57 5.71±0.45 2.941 0.005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s),mmHg]
表4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s),mmHg]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PaO2治疗前73.34±3.72 73.41±3.85 0.072 0.943治疗后79.40±3.39 84.91±2.44 7.226<0.001 PaCO2治疗前57.23±2.78 57.60±2.85 0.509 0.613治疗后42.23±2.48 33.71±2.55 13.119<0.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性疾病,继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最终引发坏死,致残率较高。由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衰退,会对其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且此类患者病情危重、机体衰弱,免疫力下降导致其防御能力不佳,病原菌侵袭后导致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发生,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5]。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往往较为危险,若控制效果不佳可能加重大脑缺氧、缺血症状,对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均造成不利影响,脑梗死、肺部感染病情均会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方式控制感染症状、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现阶段,关于脑梗死肺部感染的报道中,临床多采用脑梗死基础治疗配合氨溴索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控制和改善。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为黏液溶解药,在以往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有研究证实该药物能够用于外科手术、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中[6]。氨溴索静脉滴注能够减轻肺部感染部分症状,其作用机制为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同时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加快支气管面纤毛运动,将痰液排出以改善炎症反应[7]。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发现该药物应用效果有限,对于部分严重肺部感染患者效果不理想,可联合其他药物进一步提升疗效,加大脑梗死肺部感染控制效率,继而促进整体安全性、健康水平的提高。
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化痰药,其合理应用能够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关于乙酰半胱氨酸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分子中含有巯基,该成分能够断裂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继而降低痰液黏稠度,痰液排出量、排出效率提升后感染症状、炎症反应均显著减轻[8]。乙酰半胱氨酸还能够锻炼脓性痰液中的DNA纤维,促进脓性、白色痰液的咳出。同时,该药物还能够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和迷走神经反射,通过有效咳嗽达到排出痰液的目的,避免痰液积蓄引发的肺部感染。本研究将乙酰半胱氨酸以溶液形式给予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应用后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这与贾晓静等[9]结果得出一致结论,其研究分析乙酰半胱氨治疗脑梗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各项症状转归、肺部感染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能够提升肺部感染控制率,疗效确切、显著。究其优势在于以下几点:①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能够起到协同作用。配合应用痰液稀释效果更好,且两种药物均能够提高纤毛运动,帮助痰液排出,发挥优势疗效[10-11]。②乙酰半胱氨酸通过雾化吸入方式给药,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呼吸道,药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为直接,能更快、更具针对性地溶解患者痰液。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廓清患者呼吸道黏膜,继而减轻肺部感染程度,恢复各项功能。③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优势显著,能够让乙酰半胱氨酸以雾状形式到达小气道,药物分布均匀、吸收率高,故更能够提升效率,促进疾病转归和肺部感染症状减轻[12]。
脑梗死患者血气指标反映了通气功能,良好的通气功能是保证机体循环、血氧供应的关键所在,不仅影响肺部感染症状,还关系到脑梗死的预后[13-14]。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功能指标,结果可见: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和通气功能,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避免脑梗死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此外,脑梗死肺部感染机体耐受度差,治疗中的安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不仅能够提升疗效,还不会提高临床风险,符合此类患者身心特点和治疗需要,安全性理想[15]。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脑梗死肺部感染的效果确切,可提升症状转归效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症状,且能够安全、有效地恢复患者的通气功能,调节血气指标,是一种可行、可借鉴的治疗方案。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代表性,期待未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为脑梗死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