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 袁大伟 许玲玲 郭梦凯
[摘 要]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析课程思政目前在各高校较少融入于土建类专业竞赛的情况背景,并根据土建类专业竞赛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改设计理念和目标。以所在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的桥梁模型设计赛道为例,从赛前、赛中、赛后三方面,具体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结构设计大赛的教改实践方法,经过赛后对教改效果进行评价检验,发现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土建类专业竞赛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竞赛;教改;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各高校专业课程中的推进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在学校构建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土建类专业是涵盖文化、科技、艺术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较多,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土建类专业的现代化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土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因此,在土建类专业竞赛教改中融入思政教育十分必要。鉴于此,高校土建类专业竞赛教改要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综合素养高的土建类专业人才。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1]。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科技人才,国家综合国力才会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以下簡称《纲要》)提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
课程思政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使其成为建设国家的专门性人才。作者查阅各类资料发现,全国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但专业竞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具备的潜力挖掘较少。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竞赛是立足本科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通过在专业竞赛中不断引入“思政元素”的源头活水,形成系统性课程思政与专业竞赛培养体系,真正将课程思政贯穿整门课程的研究,让学生在专业竞赛的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工程设计的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宪法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2 课程思政融入土建类专业竞赛教改设计
2.1 教改理念
高校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高质量人才建设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竞赛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建立并完善专业竞赛课程设计环节[4],采取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注重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国家战略思维、科学素养、爱国情怀、劳动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理念[5],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竞赛的指导过程,让学生在专业竞赛的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工程实践中的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宪法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2.2 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目标培养体系,尤其是对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价值塑造目标的培养。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桥梁规划设计,熟悉桥梁设计荷载,掌握各种梁桥的构造、结构布置及计算原理;能力目标要求掌握建模、分析、推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自学、查找文献和阅读教学参考书的能力,有效交流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价值目标又可分为态度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态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6],行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对学生价值塑造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德育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我如何为社会作贡献”的问题,通过土建类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工程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
3 课程思政融入土建类专业竞赛的探索与实践——以结构设计竞赛为例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各高校轮流承办。该赛事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高等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程创新融合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作者以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的桥梁模型设计赛道为例,具体介绍课程思政融入结构设计大赛的教改实践路径。
3.1 探索“思政+竞赛”育人新模式,提升思政素养
首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竞赛应围绕培养国家工程建设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才能体现出专业竞赛的真正价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培训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的形式让学生求解和探索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学生在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悬索桥、斜拉桥和组合体系桥等桥梁的力学原理、构造特点,同时掌握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主梁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
对于思政元素的把控,在设计指导阶段,桥梁结构模型的选定往往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对于实际案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介绍,可以以桥梁工程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以港珠澳大桥、六广河特大桥、苏通大桥等为例,重点剖析桥梁设计与建设程序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学习我国优秀工程师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
3.2 融入式教学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桥梁设计过程中的精益求精和大国工匠精神。参赛者在共同制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每个人需要承担一部分模型设计制作任务,只有参赛者之间制作构件实现精密连接,才能保证整个模型的受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个别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个人制作模型构件不达标或者拼接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体模型的受力及效果,整体得分较低。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团队协作的能力、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团队协作的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通过正反面实例引用,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正面教育采取带领学生到在建桥梁施工现场和已建大桥参观学习的方式,通过实物及设计模型对比,找出结构设计问题。同时,学生可以现场感受大桥的气势恢宏、巧夺天工,学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施工技术,体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深刻含义,理解桥梁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学生敬业精神和职业归属感。
反面教育通过在桥梁结构布置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图片、视频以及现场观摩对桥梁设计与建设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桥梁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和程序关系,讲解过程中引入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形式结合自身的设计模型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有无纰漏。
3.3 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笔者所在学院积极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将专业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由院团委和各专业教研室组成的“土建学院创新竞赛项目委员会”,并出台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竞赛扶持政策文件,经委员会层层选拔,对优秀学生团队作品予以经费支持。具体选拔措施主要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目标培养体系中,建立三方面评价维度:方向维度、转化维度、服务维度。将这三方面评价维度进行分项设置选项打分,由项目委员会进行综合量化考核。
方向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围绕专业竞赛指导过程,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内容是否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是否以培养国家专业工程人才为目标,是否围绕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进行设计,该指标占比20 %。
转化维度评价指标主要指整个结构设计模型参赛过程中,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程度,主要考查学生模型本身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具体分为三部分进行考核:模型设计理论方案、加载结束模型状态预测、结构造型与制作质量,该指标占比60 %。
服务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对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行考核。通过现场答辩方式,考核学生从职业道德层面对于工程建设的理解,对于工程品质应该如何把控。从优秀的工程案例中得到哪些启发,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个人收获等,该指标占比20 %。
通过对量化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比(如表1所示)发现,方向维度、服务维度评价分数较高的团队,转化维度评价指标普遍也较高。结果表明,将思政课程融入土建类专业竞赛,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模型设计的积极性、严谨性、专研性、团队合作性、创新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4 结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土建类专业竞赛,顺应新工科背景下国家教育规划发展要求,也是国家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指导,结合土建类专业竞赛实践,不仅培养了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的精神,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宪法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7],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经过专业竞赛实践,可初步锻炼学生未来作为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品质,为国家建设一流品质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磊,史焕聪,赵大鹏.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改实践探索[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93-97,102.
[2]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 html.
[3]吴鸣,刘祥玲. 《桥梁工程》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2):67-72.
[4]郑黎明,李娟. 以“指导纲要”引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探索[J]. 高教论坛,2021(5):33-36,44.
[5]刘丽,李擎,董洁,等.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22(1):117-123.
[6]王美艳,张长平,黄超,等. 新时代工科院系“课程思政群”建設的探索与实践[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4):40-45,59.
[7]韩颖. 课程思政在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为例[J]. 数字通信世界,2022(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