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社会学视域下的电子木鱼现象探究

2023-08-25 12:22王嘉怡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亚文化

摘要:电子木鱼是一种新兴的网络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传统和现代碰撞的结果,既是个体心理媒介表达的产物,又是透视当代青年文化的镜子,揭示了新时期中国网络青年社会心态和精神思想的变迁。因此,以传播社会学的研究路径阐释电子木鱼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诉求,有助于洞察青年文化和社会心态,从而促使我国当代青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电子木鱼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体面表达焦虑的需求,这背后隐含着部分人一面想要及时、无门槛地排解焦虑,一面又顾及社会人身份及道德规范的复杂情绪。电子木鱼本身和它传播的游戏,缓冲和调节了现实的残酷,给予了人们掌控感。人们的思想从充满束缚的物理空间中逃离,进入更开放、隐秘、自由的网络世界,构筑起一座座抵御创伤的精神避难所。在这个世界里,参与者共享着不同角色的身不由己,平摊了情绪风险。同时,他们都认同这种松弛的佛系心态。在这场传播中,人们获得了极少的信息,却收获了与他人内在的联系、对现实的共同理解。网友在敲电子木鱼时,通常能在与他人自嘲式的互动中找到共鸣,大家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其乐融融对抗焦虑的赛博空间,同时获得了自我归属感。他们以此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也寻找群体认同的归属感,在网络亚文化中共同构筑起对抗焦虑的赛博空间。

关键词:电子木鱼;亚文化;传播社会学;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3

继用莲花当头像、听大悲咒、烧香拜佛后,电子木鱼成了当代年轻人集体性焦虑转移的新宠,也成了在赛博世界里拜佛祈福的新型操作。但它仅仅是具有敲击功能的二维木鱼应用,由个人开发,没有进行过任何推广,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电子木鱼对人际关系和现实生活的影响,或许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1 拼贴与再造:解构神圣化的情绪缓冲

传统的木鱼是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明、清以来,民间音乐和潮剧、粤剧中常用到木鱼,这使得木鱼除法器外兼具乐器功能。

木鱼并非只能存在于寺庙里,年轻人已经把它当成最潮的时尚单品,带到了各个场合。名为“木鱼”(Wooden Fish)的APP由niner wong于2020年7月推出,但直到2022年9月该APP才爆火。该niner wong旗下的烧香应用则成了电子木鱼的互补品。在B站

上,最早且播放量最多的电子木鱼视频于2022年6月发布。视频中,木鱼更像是鼠标或操控盘,用棒槌敲打木鱼,屏幕就会自动显示出诵经用的经文。人们发现,原来VR“庙宇”是可行的,但是这种“科技与狠活”天然存在技术壁垒,没有把电子木鱼带出圈。电子木鱼真正开始流行,是因为9月的新闻《因工作时脾气暴躁,女子敲起了电子木鱼》。

木制的、团鱼形、腹部中空的传统木鱼摇身一变,成了屏幕上由图像组成的、黑白简约的电子木鱼。用法很简单,只要打开“木鱼”小程序,用手指点击屏幕,就能直接开敲。悦耳的敲击声伴随着屏幕上不断弹出“功德+1”的文字提示,人们的身体和灵魂仿佛得到了双重净化。今天的人们看重情绪价值,关注精神内耗,但是,梳理情绪、涵容情绪、过滤情绪的良性循环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以木鱼、莲花为代表的佛学符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外部暗示,可以暂时成为保护内心的堤坝。用莲花当头像、点檀香上班、听大悲咒、转锦鲤……面对迫近的任务和琐事,人们在佛教宝库里寻找各式各样的符号充当安全气囊,只是这次轮到了木鱼。佛学里的话语、物件充当人们心中象征心平氣和的符号,而这恰恰是人们需要的缓冲。

2 传播与游戏:联系内在理解现实

电子木鱼表面上是工具,实质上是游戏,而它的传播更是一种游戏。功德排行是在特定情景规则下具有争夺意味的“赛”,也是普遍认知中的游戏。而游戏亦可理解为玩,意味着主观上不受诸多规则的束缚、不求结果的全身心投入。最早系统性研究游戏的学者赫伊津哈将游戏的特征归纳如下:具有一定的形式与规则、人自愿主观参与、具有非现实性的愉悦和主观体验[1]。用户通过电子木鱼进行的忏悔反省、寻求平静等仪式完全符合这样的特征。而通过发布敲电子木鱼的视频、把微信拍一拍的后缀设置为“功德+1”等,这些对电子木鱼的传播活动,是邀请人们到同一个狂欢世界中进行一场传播快乐的游戏。

2.1 地狱笑话

搜索“电子木鱼”,相关词条中经常能看到“地狱笑话”。地狱笑话起源于英文互联网,本义是以个体不幸、政治敏感、苦难历史等为素材的缺德笑话。顾名思义就是如果这个笑话你看懂了还笑了,那就得下地狱。地狱笑话的内核在于过度冒犯,没有底线地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它的背后,是一种反叛式的黑色幽默[2]。地狱笑话用近乎荒诞、残忍、极端甚至不近人情的段子将伤口赤裸裸地摊开展示在听者面前,还要让人笑出来。

地狱笑话的心机并不在于引人发笑,而是让听者被迫陷入嘲笑别人苦难的良心问责中。人们面对地狱笑话发笑时,会有一瞬间反思自己这样是否道德。电子木鱼的出现让这种忏悔的仪式由“只能观看”到可以“上手操作”,给看笑话的人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走流程的反省方式,更外化的歉意表达仪式消解了部分心理上的压抑、自责与无措。明知敲电子木鱼只会在手机屏幕上留下指印,并没有真正的佛祖在计算功德,但网友们还是会通过简单搞笑的仪式求得自我安慰,通过外化的反省让地狱笑话回归笑话本身。悲剧的道德呼唤欲挣脱于笑话的外壳时,又被调侃性的原谅仪式消解了。

2.2 音乐游戏

电子木鱼除了吸引打工人和忏悔者,还引来了音游人。在音乐游戏中,玩家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屏幕上的提示,利用身体、键盘等进行回应。优秀的音游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力、眼力和手速。凭借极简的素材,电子木鱼无意间激发了使用者的想象力,这反而是许多复杂的应用望尘莫及的。

面对相同的电子木鱼,不同的人们可以各取所需。电子木鱼提供了一种佛教仪式的可能性,它保留了木鱼空灵的声音,尽可能还原真实的敲木鱼场景。不开心就敲,愧疚了就敲,敲完还能在网络社区寻求共鸣。久而久之,使用者就对电子木鱼产生了情感依赖。这种交互模式既创造了社会文化上的理解空间,又调动了使用者的多种感官。电子木鱼允许人们在佛学的语境中,自己填充更多文本,从而获得比阅读文本更多的快乐。

3 收集与交易:对网络解压符号的收编

2022年10月中旬,“木鱼”APP一度登上国内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二名、音乐下载分榜第一名,排名超过QQ音乐、网易云音乐,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音乐APP[3]。仅在国内苹果应用商店上,它的下载量就已经达到惊人的30万。目前,这款APP已经开始提供购买解锁的内容服务。在社交媒体上,也随处可见人们发布敲击电子木鱼的图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赛博木鱼解压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他们开始疯狂到直接敲实体木鱼了。最新的消费趋势显示,“00后”购买木鱼的增速是中年人的2倍。天眼查数据显示,“解压”相关企业的年注册量迅猛增长,2022年新注册70余家,同比增长了近一倍。

仅有5.9 M的电子木鱼,将“轻量”和“极简”做到极致。用户进入界面,只能进行“敲”这一个动作,不过可以选择手动敲或自动敲两种模式,也可以设置个性化字幕。电子木鱼的出现让我们见识到了当代网友为了解压脑洞能开到多大。冷静审视这款应用本身,不难发现它的商品本质属性。原开发者顺势而为推出了同类应用“手机烧香—礼佛助手”,各类社交媒体上也产生了大量衍生品。这何尝不是一场顺势而为的有趣营销呢?看似是人与赛博佛祖的对话,但隐藏在背后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网友们可以对着屏幕里一个简单的木鱼图片“顶礼膜拜”,做赛博佛祖最忠诚的信徒,殊不知这仍是一种数字产品的拜物教。

从史莱姆、胶带球,到木鱼、念珠还有核桃,这些在长辈们看来花里胡哨、没有实际作用、买了像是浪费钱的小玩意儿,反而在年轻人中渐渐走红,甚至产生了庞大的商机[4]。资本正视年轻人手上把玩的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纷纷挤进解压经济的新赛道。木鱼作为短期流行文化的出口,当然会迎来过气的那一天。不过,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大环境之下,在年轻群体旺盛的排遣需求之下,解压消费仍然处于蓝海阶段,下一个“木鱼”正静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风口。

4 交换与互动:寻求群体认同的虚拟集聚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压力,年轻人总在不停地寻找出口。当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好地缓解负面情绪,或者对某件事有很强的达成愿景时,他们便希望通过这种简单易上手的娱乐活动,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寻找一种暂时的焦虑转移与情感寄托。

4.1 电子木鱼,焦虑时代的赛博避难所

在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时代,木鱼由“虔诚颂佛”走向“娱乐解压”,从寺庙走进每个人的手机,这是一次人们对木鱼及其衍生意义的现实解构。电子木鱼的旺盛生命力来自其赛博母体上牵引着的千千万万根输送养分的脐带,而脐带的另一端连接着芸芸众生源源不断的焦虑。

相比发疯文学对焦虑情绪的激进宣泄,电子木鱼是一种更温和的解压方式。木鱼的敲击声音是绝佳的白噪音,大脑会对这种单调的、有规律的声音产生谐振,进入一种安静、相对不活跃的状态,从而让人产生平静感。敲木鱼的魅力恰好在于利用白噪音和单调刻板运动的底层逻辑有效地为身体注入了一针镇静剂,暂时麻痹焦虑的神经。从医学角度上讲,重复的节律性动作可以提高血清素的水平。而且,人是感觉动物,上面提到的机械物理动作除了重复性本身,还附带很多听觉、视觉和触觉福利,满足了感官细胞贪婪的需求。

4.2 见机甲佛祖,权威解构的怪诞狂欢会

电子木鱼不仅揭示了“网络”与“焦虑”的时代议题,还牵引出了“人”与“神”的伦理意义。对于年轻人而言,赛博信仰的动机与传统宗教领域相距甚远,不过是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虚假的乌托邦、一个暂时的灵魂栖息地。以付出转发、点击、观看这种简单的数字成本的方式,把个人对于世俗功利的追求或者在情感上的忏悔反思等现实世界的矛盾,转化为网络世界里虚拟的抵抗,求得焦虑时的信心获得、不安时的安慰。电子木鱼的流行更像是一种集体的焦虑转移,而非真的要把个人生活全都交给赛博佛祖。

宗教活动、诵经拜佛在傳统社会是一件庄严且神秘的事情,该类活动的权威也有赖于人与神不可逾越的边界关系。然而,电子木鱼及其一系列功德APP的出现导致了人神边界感的极度缺乏。这类软件在社交媒体的层层传播,使得佛祖成了一种物化的数字符号[5],打破了原本宗教活动设置的层层壁垒,神和人之间的边界感无限收缩,颇有一种“因信称义”的意味。

4.3 修赛博功德,身份认同下的社交货币

诚然,电子木鱼不过是现代人的解压小游戏。围绕敲木鱼玩梗的一系列活动恰好戳中当下人们对“怪、奇、趣”内容的需求痒点。“敲电子木鱼,修电子功德”俨然成了新的社交货币,短暂地承担起了大众表达自我、沟通情绪、创造话题、获得社交联结的社会性任务。

站在信息发送者的角度,传播电子木鱼的娱乐新风潮,打破的是传统解压方式的固化思维,展现的是利他的实用价值,收获的是个人与群体的互动价值。站在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对敲木鱼行为的模仿有助于大众解码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内容,身体力行地理解其背后的情绪需求。通过这种行为复制,原本的个人情绪被稀释泛化为整个群体的情绪,参与者从中获得了共鸣与整个社会的支撑。“原来大家都一样”的心理平衡使其在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进而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使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

现代年轻人敲的是电子木鱼,念的是清心寡欲,实则每一声回响都是柴米油盐、红尘欲望。不否认电子木鱼所给予大众的窥探时代焦虑、看见自身情绪的价值,然而,无论敲多少下木鱼都无法解决令人焦虑的事情,而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放下观念中的犍稚,勇敢地直面生活的挑战。

5 结语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压力,年轻人总在不停地寻找一个出口。不必把电子木鱼当洪水猛兽,对一些无伤大雅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亦可保持宽容。社会应该正视年轻人的压力和烦恼,为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拓宽上升渠道。

对玩家来说,也不妨冷静审视,认清电子木鱼的本质。如果深陷其中,看似情绪在短时间内有了出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只有敢于直面压力,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才能真正让自己从无尽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18.

[2] 陈洁雯,胡翼青.从斯蒂芬森出发:传播游戏理论的新进展[J].新闻春秋,2019(6):82-88.

[3] 新知[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3(1):6-7.

[4] 梁坤.“锦鲤祈愿”与“日常迷信”:当代青年网络俗信的传播社会学考察[J].新闻研究导刊,2018,9(4):45-47,60.

[5] 金立.数字化迷信:一种现代的符号拜物教[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38.

作者简介:王嘉怡(2002—),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亚文化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浅析中学生社会心态的培养
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