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兴小学 马海荣
小学是学生人生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作文教学,能为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语文的学习难度逐渐增加,作文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对写作技巧进行讲解以及重复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也认识不到写作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作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内心的压力,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细致拆分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写作技巧,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因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文基础水平进行分层设计,以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接受,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以状物记叙文的教学为例:
首先,教师提出课程要求:①带笔记本,上课重点做笔记。②带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以及改正错误。③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④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其次,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
1.带领学生了解状物记叙文的含义:状物文章,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常见类型:写动物、写植物、写建筑、写景物。
2.抓住写作特点: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在阅读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
3.注重顺序:(1)写景状物文,顺序有多种,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抓住状物文章的顺序,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顺序写,或是按照根、茎、叶、花、果的顺序写。
最后,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性格特征、学习水平,将教学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A等级、B等级、C等级。A等级对应的是作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B等级对应的是作文基础相对中等的学生;C等级对应的是作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不管是哪个等级的教学设计都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过程和写作技巧,加深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还能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区域将写作完成。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写作个性化的需求,又给了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写作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以兴趣为前提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写作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喜欢写作,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此外,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只是简单讲解写作的知识、技巧以及重复性、机械性地让学生练习写作,小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和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写作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用新型教学形式降低作文教学的枯燥性,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模式下促进学生体会学习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以及价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师可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微项目对学生展开作文教学。
首先,提供一个写作主题,让学生利用10-20分钟时间收集和整理写作资料。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互相分享和交流看法,将小组内部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并将作品上交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品以及对写作内容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其次,在讲解写作技巧前,让学生阅读与要讲解写作技巧内容一致的短篇文章,使其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学生阅读完毕,提出一个与写作有关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并在PPT上展示两个不同的选项,让学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了解进行选择,相同选择的学生为一队,不同选择的学生为一队,开展小型的辩论赛,针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辩论。学生辩论结束,教师根据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表达的观点以及想法补充和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抵触心理。
不同选项的设置,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不断思考,加强了学生对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而且辩论赛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好奇,也更加期待准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是选择的答案,让学生不自觉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写作,思考讲解的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专注度。
大多数教师习惯以写日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单一枯燥,学生会应付地写,即为了写而写,这样就会抑制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时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的状况,因此写作也变成了敷衍了事,教学效率也会降低。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让学生仔细观察,勤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生活中深有感触的事情或者经历,然后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表述写作。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及时记录感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习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勤写多练,将词语升级成句子、句子升级成小段落。学生通过生活积累的丰富素材,将所见所闻与真实感受融入写作中,丰富情感,以培养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
首先,教师拿出黄瓜种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描述黄瓜种子。引导学生了解黄瓜与西瓜、南瓜同属葫芦科。因黄瓜的种子与学生熟悉的西瓜种子、南瓜种子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经验:黄瓜种子的样子有点像南瓜种子,也是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但比南瓜种子小,形状也更细长和扁平。然后播种黄瓜和番茄,让两组学生分别种植两种植物,共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需要在播种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播种方法,教师演示后让学生分组播种,以确保播种操作的正确性,最后将播种的过程以及播种后的感受写下来。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组织学生认真了解实验步骤,在实验之后提问:“同学们,在特别炎热的环境中,或者被煮熟后,种子能不能发芽?”促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种子萌发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有可能萌发,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为学生的写作融入自身的感想做铺垫。
最后,引导学生在夏天,看到在水管外侧有一些水珠,可以写水管流汗了;在冬天,发现室外飘扬的雪花,可以写雪花好比鹅毛;下雨时,可以写天气的变化、行人的状态等。如果学生出现无话可写、脑子里没有词语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然后结合对优美语句的理解写作。通过日常总结,日常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教师要创新写作教学形式,以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因为游戏具有轻松、愉快、有趣的特点,教师可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减弱写作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将知识点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譬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首先,可进行趣味导入“抓住特点——嘉宾来做客”:“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嘉宾来到我们这里做客。你们知道这位嘉宾是谁吗?它总是以动画的形象出现,能够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虽然它屡战屡败,但它屡败屡战,在每次失败后,都会警告对方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在学生得出这位是灰太狼的结论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老师想采访你们,你们为什么能够在众多动画形象中立马猜出这个嘉宾是灰太狼呢?是因为它身上有什么特点吗?是因为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吗?”引导学生得出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的结论。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挑战——人物素描”,让学生在班内选择比较熟悉的同学,抓住这位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用100字左右“描绘”其肖像,但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能将这位同学的姓名说出来,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内部人猜各自说的是谁,猜出最多的人给予奖励。第二个活动是“寻金钥匙——例文引路”,让学生根据《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寻找性格或者品质特点的写作金钥匙,引导学生得出写人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然后选择典型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描写、记叙、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述,促使人物的形象生动鲜活起来。第三个活动是,“刺激挑战——速写PK”,让学生在班级内选择熟悉的同学,结合这个同学的突出特点,挑选这位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件典型小事,使用描写、记叙、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300字左右,在10分钟之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写的作品评选出“速写”小达人。
总之,教师通过充分拆分教学任务、创新写作教学形式、观察日常生活、采用游戏教学模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教师的作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结合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和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作文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