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渤钧
(吉林警察学院法律系,吉林 长春 130117)
提升茶企对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茶企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而了解茶企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的意义,则是促使茶企能够对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产生高度认同与高度重视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茶企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各个企业的管理者也有了比以往更高的法律意识。但由于我国还未能构建合同法律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目前我国茶企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方式依旧是以风险事件后的补救和止损为主,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一旦茶企在经营的过程中,遭遇合同法律风险,就会因涉及法律诉讼而影响茶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活动。因此,进行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成为当前茶企发展之路中的必经阶段。茶企管理者和企业中的法律相关工作者,应当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地防范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合同法律风险进行未雨绸缪,从而为茶企经营创造一个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茶企的稳步发展[1]。
市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茶企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经营实力。而合同法律风险是公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进行严密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减少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杜绝泄露商业秘密,对于拓宽销售渠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更为完善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证茶企在法治的层面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拓宽经营平台。由此可见,研究一条切实可行的合同法律风险之路,是提升茶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趋于完善,政府在调控和管理市场方面的职能也更为有效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已经由原来政府支配市场转变为以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来激励市场发展,市场的管理则主要通过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在这一经济市场发展现状之下,法治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茶企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经济主体,必须要依靠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合同法律风险的出现会危及企业的发展,导致茶企脱离市场发展规律,因此,必须要加强防范,才能保证茶企在经济转型期的稳定成长。
了解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原因,对于明确茶企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优化方向发挥着依据作用,为此,茶企有必要以提升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策略探索工作的针对性为出发点,对茶企合同法律风险成因进行调研,从而为茶企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具体而言,茶企合同法律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茶企的发展始终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部环境对于茶企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管理者的影响更为明显,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理者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领导。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角度来说,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外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环境。而法律环境则分为两点,其中一点是法律制度静态环境,另一点则是执法动态环境。随着我国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共同推进,法律的制定更为完善,执法的力度也更为强大,但由于市场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使得立法和执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距离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执法策略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了法律层面的发展和市场本身的发展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使得茶企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法律风险事件。而茶企若不能更好地预测、防范、应对风险,就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速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茶企管理者能够有意识地合规生产、诚信经营,但仍旧有一些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过来,主要还是因为其未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危害。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茶企,因为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法人权责不够明确,并且没有专业的经理人来帮助茶企进行治理。茶企的部分管理者往往以自己的管理经验为准,很难接受新型法律意识,也就对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缺乏认同。在只关注茶叶产品产量和销售带来的经济收益的管理理念之下,法务部门形同虚设,甚至部分茶企为了节约成本不再设立法务部门,也未能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相关指导,导致了茶企在出现风险事件后,无法及时地应对,更无法在平时的经营生产过程中防范风险,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估缺乏依据,一旦发生风险,就会给茶企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
虽然目前部分茶企在公司内部设置了法务部门,或者聘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但依旧会发展合同法律风险,给茶企带来了经济损失。主要是管理者未能认清风险因素是在时刻变化的,一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能找到合同法律风险的动态规律,也就无法匹配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应对又回归到传统的事后补救模式,这就使得茶企的法务相关工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茶企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法律的完善、执法方式的调整以及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风险因素分析,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也无法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另外,风险防范不止是茶企内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法律风险也不能仅仅依靠法务部门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个茶企内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但在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的情况下,无法引起茶企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极大地提升了合同法律风险发生几率,给茶企带来隐患。
一是遵循全面性原则。合同法律风险方法应当是涉及到茶企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是一个必须要贯彻到底的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全面性一方面指的是风险防范所覆盖的领域必须全面,必须将茶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运输销售等所有阶段都囊括在内。另一方面指的是风险防范必须由茶企管理者和员工全员参与,提升茶企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从人员的角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风险防范还必须涉及到各个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管理,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够合法合规,从根源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是遵循预防性原则。但凡茶企出现合同法律风险,即便采用一定的公关手段帮助茶企恢复声誉,也依旧会有难以磨灭的影响。并且部分风险事件所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对于一些中小型茶企来说,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经营规模。因此,风险的应对应当以预防为主。茶企在日常经营生产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与合作单位的合同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制定,并且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因自身因素出现合同法律风险,也要规避对方企业钻法律漏洞来危害自身的利益。
三是遵循规范性原则。合同法律风险是茶企在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应当通过协同作用,进行更为全面的防范。这就要求茶企在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各自的职责,规范其管理和工作权限,从而实现权责统一。把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到茶企日常管理当中,从而形成一套规范化的防范制度,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以更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约束茶企全员的行为,保证其在符合规范性操作的范围内,减少因为工作不负责、操作不规范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四是遵循动态性原则。经济市场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茶企的经营管理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可能会造成合同法律风险的因素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法律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规律,茶企在进行风险防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动态因素的影响。通过不断地调整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使其能够对风险因素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预测并发现有可能造成风险事件的潜在因素,从而能够以更为灵活的风险防范模式,应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保持茶企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
五是遵循综合性原则。茶企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而不同的风险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茶企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表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各种类型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找出来,从而更为透彻地了解不同风险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可能会带来风险事件的因素,综合分析不同风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采取更为多样化的风险防范手段,将各类风险都抑制在可控范围内,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3]。
茶企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对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预测和应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茶企管理者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意识,将管理工作的重点向风险防范方面倾斜。因此,茶企管理者必须要强化法律知识储备,增强法律思维,从法律的角度开展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管理者进行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风控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4]。除此之外,还要增强茶企内部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和合规生产经营宣导,保证员工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为风险防范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专业的法律顾问机构能够帮助茶企更为精准地进行风险预测,找出可能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制定更为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因此,在茶企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机构和法律人士参与到风险防范工作中来,以此来提升茶企防范风险的能力。为了保证法律顾问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茶企提供更为有效地风险防范指导,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合同法律顾问制度。通过明确的制度规定,规范法律顾问的权责,使其能够根据制度参与到茶企管理工作中来,与其他管理者共同制定经营策略,从法律的层面上,给出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为茶企的合法、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合同审查是茶企在合同订立阶段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茶企在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审查的重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合同本身是否合乎法律规定进行审查。一些管理者认为,合同的订立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就万无一失,没有必要对其中详细的条款进行细致化的审查。但在我国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都在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依旧以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合同审查工作,就会导致茶企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提高对合同审查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审查环节重点关注其合法性。对于合同的合法性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合法性,二是合同的形式是否具有合法性,三是合同文本是否具有合法性,四是合同的履约方式是否具有合法性。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普遍较为侧重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会引起合作方的误解,是否存在欺诈内容等情况。对合同内容的审查,还应当关注其中的条款是否完整,是否足够严谨。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不止是要求文字表述要严谨,同时还要符合法律专业的表达规范[5]。除此之外,还要审查要式合同中是否具有完备的必备条款,一些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合同是否已经得到许可等。
首先,茶企应当逐步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机制。为了保证茶企的合法利益,必须通过更为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机制,减少合同法律风险出现的概率。通过对合同文本进行妥善的管理,并根据法律法规,针对合同与合作方进行洽谈、订立、变更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当以动态的思维看待合同行为的不同环节,根据茶企经营实际情况,以合同为依据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而在减少合同法律风险的同时,为茶企争取更多的利益[6]。
其次,建设科学的合同管理体系。由茶企法人代表负责主管工作,统筹各个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协同合作,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
最后,完善茶企内部治理结构。随着茶企的成长和进步,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茶企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对各个经营环节管理工作的优化,将风险防范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使风险防范逐渐常态化,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防范,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茶企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同样地,茶企合同管理也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管理效率。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要配备符合茶企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为合同管理者打造可靠的硬件平台。其次,要将大数据应用于合同管理工作当中,以此来大幅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缩短合同订立、修改以及审核方面的时间。同时,茶企要制定规范化的合同信息管理流程,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在管理环节出现风险问题。
综上所述,合同法律风险是制约茶企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茶企需要提升对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开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意义,了解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明确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原则、提升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合同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合同审查的重视程度、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实现茶企合同信息化,为茶企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