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的风,日夜舞动

2023-08-25 17:03弥一
时代邮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巴厘舞蹈队归侨

● 弥一

一下车,湿热的强风重重锤击胸口,叫人得好好缓一缓,才能看清眼前茂密的椰林、明艳的三角梅、蜿蜒曲折的太阳河和五彩斑斓的兴隆“城门”。

在中国,天南海北分布着许多叫“兴隆”的镇子,而海南万宁的兴隆镇,因为独特的热带自然资源和侨乡文化,别具风情。兴隆镇嵌在雨林之中,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它的历史就如它的名字,是一段从荒芜凄清走向兴旺昌隆的历程。

向我绘声绘色介绍兴隆的阿鹏是“侨三代”。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陆续归国,落脚一穷二白的兴隆。阿鹏的祖辈们流着热汗奋力驯服这片野生的土地,来自21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在这里交融,灌溉出了独一无二的“小联合国”,归侨们的辛勤劳作也为兴隆挣得了南药之乡、咖啡之乡、槟榔之乡等美誉。上世纪90年代,旅游业兴起,兴隆一度成为游人来海南的首选之地。

阿鹏的家就在以南洋归侨文化为背景的巴厘村附近。巴厘村入口处耸立着具有印尼特色的标志建筑善恶门,善恶门看上去像被劈成两半的小山,尖锐的“山顶”直指天空,建筑上雕绘着繁复的纹样。进入巴厘村景区,以橙红色为主调的东南亚建筑和翠绿色的植物相互映衬,强烈的色彩冲击让人晃神。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侨乡特色风情舞”。尽管这会儿游客不多,一支由阿叔阿婶们组成的舞蹈队,还是带着热情的笑容迎了上来。阿鹏的三姨就是巴厘村舞蹈队成员,她身穿刺绣对襟上衣和亮丽的印花筒裙,伴着明快的节奏翻摆手掌。如果不是阿鹏介绍,根本看不出她年近60岁。

按三姨的话说,风情舞才是兴隆真正的招牌。她年幼时随父母从印尼辗转迁往兴隆华侨农场,见证了归侨们在艰苦创业年代开山垦坡。繁重劳作之余,他们总是相聚跳一段自己改编的东南亚舞蹈,缓解疲劳。三姨跟着父母,掌握了这门随性欢快的艺术。她年轻时是应邀四处演出的舞者,2008年因兴隆遭遇旅游寒冬期,被迫转行,但还是常在下工后和姐妹们约着一块排练。如今巴厘村舞蹈队的成员,很多都是“老归侨”。

“跳起来,我就感觉自己还没老,侨乡文化依然深深留存。”三姨说的“兴隆普通话”受到多种语言影响,带着重重的降调,这让她的语气听上去格外恳切,也让她口中那段归侨带着从海外背回的可可、香茅、橡胶种子开疆拓土的故事,更加真实动人。

午后,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劈头浇下,又戛然而止,只留雨季到来的访客和湿漉漉的阔叶植物面面相觑。我决定见识一下在兴隆飘香已久的咖啡,便往镇上走去。雨后初晴,风里带着凉意,长长的芭蕉叶垂到地上,和树影相交织。兴隆的楼房低矮得几乎要被密林埋没了,外墙也显得斑驳陈旧,但马路倒是平整舒适,路牌上的多种语言显露着这里的多文化氛围。

小小的兴隆藏着上百家咖啡厅,其中不乏归侨开的“老字号”。走进农贸市场边的一家老店,点一壶传统风味咖啡“歌碧欧”,配上甜蜜的斑斓糕、千层糕,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风扇下坐一个下午。咖啡店老板比客人还悠哉,边啜着加了椰奶的小杯咖啡,边得意地说自家的豆子都是用父母在东南亚习得的独家手艺炒制的。

看来,不管是热烈的舞蹈,还是醇厚的咖啡,都藏着兴隆“从无到有”的奋斗历史、先苦后甜的生活篇章。风情舞和老咖啡或许已经不太能吸引年轻人,但碧蓝的日月湾,在归侨后代们的努力下,开始聚集冲浪客的目光。在这个小镇,兴隆,是美好的祝愿,也是一种坚韧乐观、随时振作的精神。兴隆的风,一直在吹。

猜你喜欢
巴厘舞蹈队归侨
姐妹舞蹈队掠影
韩国归侨小少年的诗词达人故事
懂经济学的巴厘猕猴
懂经济学的巴厘猕猴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
金发舞蹈队
老归侨晒少年“文物”
‘巴厘’菠萝离体培养技术
保定市老年大学蓝月亮舞蹈队再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