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分析

2023-08-24 19:48甄葭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意象派现代主义英美

甄葭

中国古典诗歌具备独特的艺术构成和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背景和内涵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精神象征。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进而推动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探究中西方对于诗学理论的首次共鸣,能够促进更全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为世界的和平与文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意象派

文学必然面临发展变革,是在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自身发展逻辑多方合力不断推动之下向前进步的。对于西方文明而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转折时期,从文艺复兴以来逐渐建立的文化传统在此时期遭受了来自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科技发展,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的挑战和冲突。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兴起的各种现代哲学文化思潮对陈旧的文化体系造成了冲击,并且延伸到了多个领域,使英美诗歌长久以来建立的牢固体系产生了裂痕,而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这正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旨在寻求新的表达手法和文学风格,通过新的诗歌形式和思想内核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探究现代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感。实际上,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呼应了当时诗歌艺术发展的总趋势。

现代主义文学派别阵容的实现离不开庞德等人的推动,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断挖掘,为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带来了强大动力,促进英美诗歌转向现代主义。为了摆脱浪漫主义的伤感情调和无病呻吟,他们推动诗歌朝着更加凝练、客观和具体的方向发展。

1908年,庞德与英国评论家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创立了意象派诗歌,并开始探索新的诗歌表达方式。他们认为,诗歌应该通过简练、具体的语言来传达形象和情感,所有的词语都必须直接指向客观的事物。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强调每个词语在诗句中的位置和作用,使整个诗歌呈现出一种雕塑般的紧致感和线条感。

二、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精神的契合

“意象”是诗学术语,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合了主体意趣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意象的挖掘和运用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意象”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句就揭示了意象这一审美范畴最基本的思想内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意象的阐释更是淋漓尽致,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来呈现意象,为作品注入情感、表达思想,从而创造出令人陶醉的艺术享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审美信仰,才让“意象”这一概念数千年来从诗歌、文学领域逐渐拓展至绘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作品中的意象虽然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主要受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直觉主义的影响,注重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受和反应。虽然与中国古典诗论中意象的观点相比,意象派更加注重“象”本身的直观和表现,但这两种理念都强调了“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观感受、情感体验,“象”则指客观事物、景物形象。英美意象派诗歌受此影响,其发展在20世纪初达到巅峰。作为感官经验的具象体现,好的意象是优秀创作的关键。诗人要精心挑选恰当的客观事物来反映内在情感,将诗人内在的意境通过外在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达到情景相生、相互渗透的境界。中国古典诗论对意象的重视与意象派的追求十分契合,对英美意象主义诗学理论及其创作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一)视觉诗学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鸿沟;但汉字和汉语诗歌的视觉特征则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优势。

费诺罗萨和庞德的关注和研究使得英美诗人更加关注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觉性,并从中吸取灵感,创造出了许多充满视觉意象的诗歌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运用越来越成熟,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通过形体、结构及笔画等形式特征,形成一定的直观性,这也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此外,汉语诗歌还受到传统中国绘画的影响,强调“以言书画”,要求文字形成的图像必须具有明确的形象特征。因此,对于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视觉性是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也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桥梁。

庞德对汉字和汉语的结构非常着迷,并受到这种结构的启发创造了现代派诗歌的意符作诗法。他通过分析和研究汉字的结构和汉语的语法特点,发现汉字中每个笔画、每个部件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可以被灵活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同时,他也发现汉语的语法结构非常灵活,可以省略主语和联系动词等要素,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简练、深刻。因此,他在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注重视觉特点和意象编排,尝试通过使用汉字的意象和抽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创作思路也成了新诗学的核心—意象主义。

新诗学认为,诗歌表达的不仅是具体的意义和情感,更是一种意象和精神的表达,以此实现与读者的共鸣和交流。因此,庞德和他的同伴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了灵感,尝试用英语进行创作,最终创造出了现代派诗歌的意符作诗法。这种创作方法得益于费诺罗萨对汉语视觉特点和语法结构的研究,也得益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编排,是一种跨越文化之间的有益尝试。

(二)意象直呈

意象主義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美学原则,并将对意象的直接呈现视为核心的美学原则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反对过度修饰和浪漫主义中常用的夸张手法,认为这些不必要的修饰会破坏诗歌的纯粹性和自然性,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直观性和感性体验。诗歌应该直接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引领读者进入真正的意象世界。因此,意象派诗人反对使用形容词等修辞手法,认为这些修辞可能会掩盖意象本身的价值和美感。

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中,首先,庞德强调了诗歌应该直接处理主观或客观事物,这也是意象主义将诗歌与现实世界重新联系起来的核心思想。其次,他反对过度修饰和夸张手法,认为诗歌应该只使用有助于呈现意象的词,避免使用形容词等引导读者的情感色彩词。最后,他强调诗歌的节奏应该具备音乐性短句,以便更好地展示意象的美感和情感内涵。与此相比,浪漫主义则追求的是经验世界之外的理想化与超验状态。浪漫主义常常受到戏剧性、幻想性等方面的影响,强调感性和情感的体验,追寻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相反,意象主义更侧重于现实世界的直观体验,更注重意象本身的价值和美感。

(三)意象并置

中国古典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著称,而意象并置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将不同的意象放在一起,诗人们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这种表现方式与汉语的语言特点和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汉语和英语不同,汉语的语法形式十分灵活,没有语态的限制。这使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词罗列和孤立意象的组合显得非常自然。同时,这种语言特点也让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道瑰丽风景线。

庞德等人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启发,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理论。他们采用的省略环节、隐藏逻辑、让名词词组或意象孤立的并置的手法,也是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这种表现形式的吸纳和借鉴。然而,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文字都是意象的组合,这是一种对中国文字的误解。实际上,汉字不仅是意象的组合,还包括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和词汇。虽然通过分解汉字来得到意象組合的办法并不能完全理解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但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视和吸纳是有益的,不断尝试之下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英美意象派诗人在不断增进对意象并置手法的了解中,创作出了一些具有中国韵味的诗歌。例如,庞德在《诗章》中描写了“雨”“荒江”“旅行人”“寒云”等意象,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反映了中西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相通性和交流。但是,过分追求一系列意象的并置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误解和曲解。这说明,虽然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和特色可以为自己的创作注入新的元素和魅力,但也需要注重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避免因误解而产生误导和偏差。

(四)意象叠加

庞德创造的“意象叠加”是意象并置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将不同的意象进行叠加组合,从而提高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其中存在一种隐喻的关系。这和中国诗歌中的“比”确实有些类似,运用联想将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产生意象间或明或暗的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诗歌创作中,意象叠加的手法可以将不同的意象联系起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将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视觉和感性体验,使读者更容易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视角下去解读和理解诗歌。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叠加是为了表现深层次的主题和情感。在现代主义诗歌中,常常出现多个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意象,这些意象通过叠加和交织,不断扩展和深化诗歌的意境和语言效果。例如,T.S.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T.S.艾略特在这首长诗中采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贴技法,将大量看似不相关的片段和意象通过随机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意象的叠加和交织构成了一个庞杂而又极富表现力的意象系统。T.S.艾略特对远古和现代文明、东方和西方文化、神话和现实、内心和外在的世界,以及生和死、信仰和疑虑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又精细的探讨,通过这种碎片化的场景和意象的组合,让诗歌获得了更加丰富复杂的语言体验和深层次的主题内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叠加也是为了表现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意象叠加来表达自然、人文、哲学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例如,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四个意象描绘了旅人漂泊在外早行所见。诗人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通过意象叠加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表达了内心深处浓浓的思乡之意。“槲叶落山路”与“枳花明驿墙”交相呼应,形成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和情感色彩的图画,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份孤独和寂寞。温庭筠在诗句中将多种意象叠加,使得情与景交织融合,描绘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荒山早行图。

对比两种诗歌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叠加更加注重精益求精,讲究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而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叠加则更加注重革新和突破,打破传统意象的局限和束缚。然而,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诗歌,还是现代的英美诗歌,它们都在意象呈现方面有着相似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致力于将深层次的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意象的叠加传递给读者。

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在创作中强调避免虚饰的辞藻,提倡通过鲜明的形象表达出内在的感悟。他们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了创作的模板,并从中吸取佳作精华,借此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能力。意象派诗人认为,诗歌是用形象和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因此必须注重形象的刻画和语言的准确性。这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这说明,诗歌创作必须表现出思想和情感,而这正是意象派诗人所推崇的内涵和表现方式。通过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经验和技法,意象派诗人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创作潜力,并在翻译时更为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过程。

本文系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项目编号:A1-2601-22-427-003Z08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象派现代主义英美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唐诗英译(以唐诗意象为丰)
论T.E.休姆与意象派的形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闻一多的《红烛》与意象派诗歌的关系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