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力,孟 娇,马海欧,刘亚奇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 100096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096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大约有2 206 771例新发肺癌患者,仅次于女性乳腺癌,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患者1 796 144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各个国家沉重的医疗卫生负担[2-3]。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约73.33万新发肺癌患者,61.02万例肺癌死亡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5],研究显示,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仅次于胰腺癌和卵巢癌[6-7]。目前,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危害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恶性肿瘤等[8-9]。静脉血栓栓塞症一方面造成血栓阻塞部位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该阻塞血管所收集区域组织发生水肿、组织压力升高而压迫内部动脉,在瘀血的基础上进一步造成缺血;另一方面,如果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急性肺栓塞,且部分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以肺栓塞为首发表现[8-9]。一旦发生肺栓塞,则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肺部换气功能急剧下降,患者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容易导致猝死[10-11]。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有关研究分析了与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危险因素,但由于纳入患者指标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12-1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筛查高危患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岁;明确诊断为肺癌;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其他疾病继发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如骨科大手术术后等。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2例肺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将其分为血栓组(n=23)和对照组(n=59)。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液检测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分析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则考虑可能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进一步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和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当影像学表现为血管腔内探及团块状、条索状、泥沙样实性回声,局部彩色血流中断,血管前后壁不能贴合[16],即可明确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C 反应蛋白水平、吸烟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化疗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吸烟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化疗作为自变量,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反应蛋白水平>5 mg/L、重度吸烟(>20包/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接受化疗均是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肺癌患者无论是接受手术治疗,还是放疗、化疗,都会导致肺功能及机体抵抗力下降,一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又会导致严重后果,加速患者病情恶化,因此,充分评估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本研究82例患者中,23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28.0%,年龄≥65岁、C反应蛋白水平>5 mg/L、重度吸烟(>20包/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化疗均增加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不同研究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不同。邹华等[17]的研究显示,在733例肺癌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仅24例(3.2%),然而,该研究没有说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另外一项研究分析了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的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90天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1.3%,术后1年内的发生率为2.7%[18]。Tsubata 等[19]收集了1021例无手术或放疗适应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2年随访中,9.9%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上述研究均分析的是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然而,很多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猝死而无法诊断。自从D-二聚体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更为方便。本研究中的患者全部接受D-二聚体筛查,部分无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明确诊断,因此,导致本研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述研究。
关于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各研究之间尚未统一。孙紫千等[20]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胸腔积液、D-二聚体、总胆固醇是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周建西等[21]采用Caprini预测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结果显示,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既往有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研究采用COMPAS-CAT风险评估模型对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1.03 mg/L、COMPASCAT评分≥7分和血红蛋白水平<10 g/dl均为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2]。不同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不同的因素,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进行预测,得出的结果都不一致,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临床评估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采用临床常见、常用的指标对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年龄、C反应蛋白、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化疗均与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密切关注患者上述指标,及时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据此进行适当的监测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