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党委
▲石龙坝水电站先后获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云南公司)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尤其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发电厂这块热土,更是红色基因的温床。华电云南公司矢志不渝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集团公司“五三六战略”,积极融入云南省“绿色能源强省”战略,持续推进公司“1281”发展目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担央企社会责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奋进力量。
百年激荡,磨砺与沉淀;百年传承,挑战与跨越。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翻开中国近代史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是无数先烈英辈扛起了重任、奋勇向前。
1908 年,法国人以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后需要用电为由,向清政府提出要在滇池出口的螳螂川上游修建水电站。法国人企图染指云南水电资源的举动,激起云南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愤慨,他们喊出了抵御列强的最强音“要建,我们自己建!”于是,以左益轩、施云卿、王鸿图、袁嘉谷为代表的杰出人士,以民间集资的形式迅速成立“商办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螳螂川畔点燃了石龙坝水电站开工的礼炮。
1910 年8 月21 日,石龙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当时云南多地尚处地僻人稀状态,庞大的机器设备从德国运至越南,再经由滇越铁路运到昆明府站后,只能靠“蚂蚁搬家”的方式,由牛拉人推、用圆木撬棍以每天100 米的速度运送。1912 年5 月28 日,历经千辛万苦,石龙坝水电站终于建成发电。
当石龙坝水电站将先进科学技术引入红土地的同时,红色基因也在电站悄然生长。1927 年4月,石龙坝水电站党支部成立,这是云南省第一个企业地下党支部。从此,电站工人有了党的领导。1930 年,云南省地下党组织被严重破坏,石龙坝水电站党支部就地解散,转为外围组织,以工盟、新盟、读书社等形式继续开展活动。1947 年,党组织在石龙坝水电站重新发展党员。1949年,石龙坝水电站党支部恢复,红色血脉历经波折,始终赓续并不断生长。1950 年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先后历经7 次扩建,有4 个车间、8 台机组,装机7360 千瓦,直到20 世纪70年代,石龙坝水电站还是云南省主力电站。如今石龙坝电站已成为“发电、文物、教育、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电站。1997 年4 月,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 年12 月,电力体制改革,电站划归中国华电集团,企业注册名称历经变更,现全称为“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石龙坝发电厂”。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百年石龙坝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百年石龙坝精神持续传扬,石龙坝这颗璀璨的明珠一直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水电大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的水电建设是从这里起步的!”——1996 年12 月12 日,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汪恕诚视察石龙坝时这样题词。
百年石龙,皓月之光,见证了中国大地曾艰辛背负的苦难,更见证了中国水电装机成为世界第一水电大国的辉煌。作为中国水电的发祥地,电站的筹备、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处处映射出“爱国主义、实业报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尊重科学”的精神。石龙坝水电站的建成,引领水电事业自主创新实现跨越,树立了一座中国水电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2020 年9 月4 日,当石龙坝走过110 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水电在石龙坝精神的强力感召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投资主体多元化、梯级开发流域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发展创新加快了水电开发的步伐。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乌江等水能富矿基地有序开发,三峡、白鹤滩、小湾、梨园、阿海等一批电站开工投产,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流程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最大装机、最大单机、最大坝高、最多水坝数量等无数项关于水电站的“世界之最”纪录皆在中国。敢为人先的水电人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上建成了一大批大型、巨型水电站集群,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水电强国。
回望石龙坝水电站走过的110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110 年,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是艰苦创业持续发展的110 年。华电云南公司赓续百年石龙坝精神,以红色基因滋养工作实践,实现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石龙坝水电站机组自1912 年5 月28 日投产以来已历经百年,至今仍能发电
融入电力保供励初心。华电云南公司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能源保供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电力安全保供任务,特别是快速响应云南省供电形势变化,全力做好设备治理、电煤采购、库存提升等工作,积极稳妥保障云南省优势产业用电需求,保持了安全生产平稳局面,为能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 年实现发电量、单机负荷率、空载运行时间、耗水率4 个指标历史最优,水电发电量均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机组关键时候“开得起、顶得上、稳得住”,火电年平均利用小时位列滇发电企业第一。
融入绿色发展励使命。华电云南公司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 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1281”发展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发展加速推进,2022 年全年新能源项目投产87.4 万千瓦,投产规模位居云南第一、集团第二。先后取得会泽、丽江、兰坪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权;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中游、怒江水电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扎实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完成梨园—阿海抽蓄项目预可研审查,积极推动鲁地拉库区、会泽等地抽水蓄能项目纳入规划。
融入乡村振兴励责任。华电云南公司全面统筹水电开发与移民脱贫致富的关系,主导并制定“16118 移民安置补偿方式”,创新国内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促进区域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让金沙江15 万库区移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地方所需、企业所能”的原则,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做好项目发展扶贫、民生设施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等工作,先后选派8 名新农村指导员、49 名扶贫工作队员,奔赴8 个县市9 个深度贫困村,助力贫困村整村脱贫。在金沙江流域修筑6 座大桥、近150 公里山区三级公路,完成了香格里拉境内“援藏公路”修筑,结束了当地村民千年来“人背马驮”的历史;在扶贫村帮扶打造茶叶、花椒、软籽石榴等产业示范项目17 个,形成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齐步走”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电云南公司始终赓续红色基因,充分利用云南红色资源“精神富矿”,让红色基因成为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红色生产力”。华电云南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五三六战略”部署和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愿景目标,以水风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清洁能源转型升级新格局。
石龙坝精神使发展动力更足,推动华电云南公司规模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华电云南公司从2012 年326.136 万千瓦装机到2022 年装机1011.786 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97.186 万千瓦,火电装机240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74.6 万千瓦。储备金沙江中游、怒江等优质水电资源和风光电新能源超3000 万千瓦,是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潜力所在。从风光无限的古城丽江到神秘美丽的怒江峡谷,从太阳之城永仁观音岩到乌蒙磅礴的会泽以礼河,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脚步铿锵有力,新能源发展遍布30 余个州市县。在云南区域持续打造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为国家“西电东送”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把“沉睡资源”变为“美丽经济”。
石龙坝精神使经营成效更优,引领华电云南公司效益爆发式增长。十年来,在石龙坝精神的感召下,华电云南公司抢效益、治特困,紧紧围绕“提高竞争力做强大水电盈利能力,减亏控亏提高火电造血能力,精益化管理扩大中小水电和新能源创收能力”这条主线,十年累计完成发电量3148.03 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约2.7 亿吨,贡献利税收入超100 亿元。优化水库调度及机组运行方式,在提高利用率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开展中小水电老旧设备改造,全力提升各大板块经济运行能力。做优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利润从2016年亏损12.54亿元逐年改善,2018 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2020 年销售收入较2015年增长24.8%,2022 年利润总额首次进入10 亿元行列。
石龙坝精神使创新成效更好,促进华电云南公司科技螺旋式进步。华电云南公司以创新为引领,加强新技术应用,推进“远程集控、片区点检、场站委托运行”模式,做好科技奖励申报及知识产权申请,取得专利及创新成果数量百余项。华电云南公司深入学习石龙坝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先后有14 项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或集团公司表彰。世界第一高筒阀在阿海电站成功运用,阿海电站首次采用自关闭式电气筒阀控制系统,梨园电站创新应用世界直径最大、净重最重水轮发电机筒形阀,全程数字监控有效保证了梨园大坝填筑、鲁地拉大坝碾压混凝土质量……这些科技创新,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建设质量。
石龙坝精神使争先意识更强,凝聚华电云南公司奋进力量。华电云南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四力四推”党建工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第一线,哪里有“硬骨头”,哪里就有党组织战斗在最前沿,实现意志高度统一、力量广泛凝聚。以事事争先的姿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危与机的转换中赢得发展主动权,从供与需的重构中培育创新优势,从稳与进的把握中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党建联建共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践行“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企业文化,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扬“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敢于登高”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在高质量发展和创一流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