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

2023-08-24 19:43:59韩潮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内部控制

韩潮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传统的核算型财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典型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分离的模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进步,对企业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目标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应该重视积极推进业财融合理念以及措施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进而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针对业财融合的概念以及影响进行阐释,进而提出将其应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措施,为企业在我国市场环境中实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建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服务。

关键词:业财融合;内部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业财融合的概念

业财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进行联系和合作,打破以往业财在工作中彼此孤立的状态,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业财部门发挥联动作用,能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手段以及方式,业财融合更重视事前控制和管理,而不是事后监督和检查。业财融合的工作模式是我国企业在我国新阶段、新常态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规避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而言,业财融合落实的必要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能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不再是单纯的“事后部门”而是能够在企业决策制定过程中提供财务角度建议的事前部门,因此对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和降低决策风险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其次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在我国进入经济深化改革的重要背景下,企业应该重视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降低成本的无效支出,保证每个支出都能够收获一定的效果,所以财务部门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数据的汇总以及信息的提供,而是重视财务数据使用效果的监督,对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就是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业财融合模式应用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背景下,财务部门能够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监督,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促使其财务管理提效,加快推动业财融合是必要举措,同时要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业财融合也是必要助力。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理解和重视,推动业财融合理念深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业财融合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业财分离,关键点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面对不同的经营状况,对应财务信息核算、财务信息记录等工作,将其转化为业务加工、业务运转有一定关联的行业活动,以此强化对业财活动的灵活性把控。在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科学决策、内部控制等提供了有效指导,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布《管理會计基本指引》,由此管理会计逐渐在企业深化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实现了管理增值,财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突出。《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和财务界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8月25日,中国财会管理与会计专业委员会围绕“财务共享、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展开讨论,讨论中明确提到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激烈,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助力企业业财融合势在必行,这能够有效助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整体来说,一些企业对业财融合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业财融合的应用还处于浅薄的层面。另外,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使其无法充分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从而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业财融合。

二、加强业财融合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更多的是承担财务数据汇总以及统计的相关角色,更多承担的是事后工作,未能前移至经营决策等核心环节。究其原因在于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单人或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不能深入了解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形式以及特点,尤其是对业务工作了解程度较低,最终难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目标。如在某项目的投资注资经济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要求财务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应该了解企业中业务工作形式、具体的数据信息以及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满足项目开展的要求,但是如果财务部门对企业的主要业务了解程度相对较低,那么其制作出来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本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其具有的价值极为有限。因此需要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以及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到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情况,针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方案。此外,财务部门想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局面,就应该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改变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进而切实实现财务和业务结合的目标,从而保障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二)强化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业财融合也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企业经营的时间延长,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会不断扩大,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的业务范围进行扩大。这些现象会导致企业整体出现风险的概率变高,但是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在传统经营产品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通过新兴产业来实现风险抵抗的目标。但是这些现象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因为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拓展。企业的资金投入会逐渐增加,如果在这时候出现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进而造成过度负债等现象的出现,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了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应注重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体系,完善财务风险应急管理制度,如在出现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及时回收其他预投资的资金来抵抗风险,这样能显著降低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应该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合作,通过了解业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及时获取最新的业务数据,了解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增强财务监督力度。作为企业,通过搭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财务指标为依托对各个方面进行衡量,财务和业务的有机结合既能够切实提高财务指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企业制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过于严苛或宽松,能够实现良好风险防范作用。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下,财务和业务部门往往只注重各自的业务,而不会有太多的联系。业务部的重点在于业务指标的实现,而财务部则侧重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不能有效地沟通、处理和传递信息。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打破了不同行业间的隔阂,降低了不同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沟通难度,提高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确保在财务预算效果和业务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从而推动业财目标一致化,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三、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

(一)建设专业的业财融合团队

为了能够实现快速业财融合的目标,企业应该重视建立专业的业财融合团队,通过这种方式来尽可能快速落实业财融合制度和措施。因此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应该引进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财务工作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战略眼光,对企业业务范围及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应该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因此在对业财融合团队进行人才選择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能够从企业财务部门的各个专题小组中进行人员的抽调,例如能够在成本组、预算组进行人员的抽调,同时最好在业务部门中抽调一定的人员来成立业财融合小组。企业能引进具有良好业财融合经验的人才对整个业财融合小组进行领导,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发挥业财融合积极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整个业财融合团队进行构建之后,应该对团队内成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了解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如企业定期对业务部门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从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入手,提升业务人员的财务素养,以此确保业财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进而这个团队就能够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来实现风险评估以及预测、成本预算,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

作为企业,可采取专题讲座、培训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内控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弥补技术缺陷。与此同时,内控人员也要按照业、财一体化的目标进行管理,要深度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各部门协作情况,及时分析内控中存在的短板, 并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促使内控水平提升。不仅如此,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内控人员还应积极总结、积累内控经验,以提升内控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人员要重视存在普遍性和倾向性的内部控制缺陷,以便更及时、更准确地发现和预警类似的内部控制缺陷,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智力支撑。

(二)开展业财联动专题分析

为了保证业财融合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将专题分析作为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预警职能,通过财务部门的预警来建立专题信息库。针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以及发展现状来进行专题分析。如能让业务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的预警来找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而针对这种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大小制定应急处理机制以及防范机制,以防范机制为依托,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中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及时依据事前制定的应急处理机制结合风险等级及风险破坏能力迅速落实相关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如财务部门能够在业财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客户的回款来识别出危险客户,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回账措施,降低坏账的出现概率。或者企业能针对之前出现过的财务风险进行专题性质的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诱发风险再次出现的漏洞,及时调节,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

(三)建立业财融合信息化处理流程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手段能够切实应用在我国的企业业财融合中,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建立业财融合信息化处理流程,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财务部门的机械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从源头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把控,企业能够建设信息数据共享中心,这样能够实现将业务端和财务端数据信息进行对接和共享的目标。例如在业务端产生的财务数据信息能够同时通过信息传递技术以及共享中心传递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能联合数据信息技术对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和对比,进而观测业务活动是否处于企业健康发展进步的空间内。如果发现企业处于发展进步的空间之外时,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申请等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及时纠正和发现目标之间的偏差,进而实现较好的管理效果。此外企业应该重视引进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财务部门能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账目的自动对准和录入以及计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借助财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做到同业务活动相衔接,能够通过系统来进一步发掘财务信息中的数据价值。

(四)内部控制目标有序调整

业财融合并不是盲目地对内部控制条件进行改变和组合,主要的目标是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状态进行如实反映。为了满足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应该利用业财融合手段来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调整,以此打破传统企业管理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发挥出财务部门的最大效能。例如企业在内部控制环节中,重点的调整目标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对企业的长短期经营目标进行良好的调整,结合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相关数据保证企业能够在长短期内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第二,要对企业现阶段的所有资金活动进行重新评估以及分析,这种措施并不意味着企业要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而是要对后续开展的相关项目内容和主要工作重点进行调整,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第三,在业财融合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时刻重视行业市场的变化,在投资比例及资金周期长短方面进行调控,避免出现企业局部整体信息不对称或者是脱节的现象。业财融合需要企业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厘清各个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界限,以及各个组织的管理功能和职权。在建立和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时,要注重对核心控制节点的控制,并对不兼容的岗位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对其进行补充,形成符合公司实际的部门职责手册、员工岗位手册等。不同于业财“混合”,融合更加注重对权责界限的明确划定,以此确保业财部门能够有效参与内控,为战略目标达成协同配合。企业要注重推动业财部门间做好协同配合,要从管理层面入手,做好内控目标解构,促使其高效运行。不仅如此,企业要以业财一体化为依托,以内控系统为保障,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助力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做好业务模式和范围分析,建立适宜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为业财互通夯实技术基础。此外,企业还应该制订与交流相关的法规,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各个部门的人员根据各自的规定来提高沟通的质量。

(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条件

完善企业内部良好的控制条件,为业财融合措施的深度落实提供友好环境。具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中业财工作融合工作的落实要保证管理要素的分析和企业中人才、资金、资源以及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统筹以及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科学管理目标,推动企业市场运作的具体活动实现良性循环。例如企业在实际落实业财融合措施的過程中,应该通过业财融合手段对企业经营生产资金记录以及阶段性账目进行重新核算。这种措施不是为了事后追责,而是通过重新分析来发现企业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以及及时剔除企业中的老旧产业,降低低效或者是无效的成本支出。同时企业应该构建财务管理、业务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内部结构科学设置等多个小型工作框架,将各个工作中出现缺点的部分,及时地进行修正改进,从而提升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和水平,为实现社会效益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落实。首先,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把其作为公司文化的一环,并加大对其的宣传和训练;让员工认识到内控的必要性,改变对内控的认识,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从业财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各部门强有力的配合和财务部门快速反应。作为企业,不论是在采购、生产方面,还是在销售或者经营方面,均应坚持执行“业财合一”的内部控制。

其次,企业要注重搭建健全的风险评估流程,做好对风险类型、等级等的评估,在界定风险评估目标环节,要统筹全面考量市场环境情况、自身经济实力情况、企业业务范围情况等,以确保风险评估能够贴合企业实际,并通过弹性的评价因子来提高内部控制的响应能力。同时,要在借鉴经验、尊重事实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价的方法。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计划,对重要的经营活动进行分级;分析公司的发展状况与风险,前瞻性地制订内部控制对策,持续掌握经营进度,及时掌握经营信息,及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风险导向。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是企业现阶段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发展前景,最终推动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专业的业财融合团队、开展业财联动专题分析、建立业财融合信息化处理流程、内部控制目标的有序调整以及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条件,为业财融合措施发挥积极效用奠定坚实基础,切实保证业财融合措施深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内容中。

参考文献:

[1]田青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J].今日财富,2022(11):88-90.

[2]吴辰婧.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现代商业,2022(15):129-131.

[3]丁增稳,郑兴东,张之君.基于业财融合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2(01):62-65.

[4]赵建辉.业财融合对企业内部控制及舞弊的影响[J].财会研究,2022(02):30-35+47.

[5]俞昭昭.业财融合视角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11):129-131.

[6]潘慧慧.业财融合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研究[J].纳税,2021(19):177-178.

[7]王广立.“一带一路”背景下“互联网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9(04):158-160.

[8]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9]徐晨阳,王满,沙秀娟,等.财务共享、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 2017 年度专题研讨会[J].会计研究,2017(11):93-95.

[10]刘达炜.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20(29):45-47.

[11]李卢.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8,184(10):236.

[12]李璇.新时期业财融合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用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3(06):4.

[13]王东旭.探析财务一体化管理中的业财融合与内控管理[J].管理科学研究,2022(01):10-12.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内部控制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财会学习(2017年2期)2017-02-10 16:04:13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41:10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0:04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7:30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4期)2016-10-08 01:27:0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