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翔
(皖南医学院 人文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成本居高等因素,医患关系偶尔紧张。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过往的研究者往往基于西方哲学原则,诸如实用主义、公益情景论等原则出发,却忽视了文化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西方哲学原则可以成为行动的目标,却难以提供行为的模式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亦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墨家的“兼爱”观虽然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却富含了伦理和法理思想,从墨家的“兼爱”观出发,探求其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有益价值,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同时也能和西方哲学思想相融合。
墨家学派诞生于战国初期,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经济关系活跃的时代背景深深地烙印在墨家的思想当中。“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1]就是对于当时残酷的兼并战争的控诉。面对当时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墨家提出了“尚利”的观点。当时的社会混乱需要探寻根源即“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2],而墨家认为混乱的根源在于人的“不相爱”。墨家设想如果能在相对理性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通过合作是可以保证实现自我利益要求而不亏待别人的,这种相对理性就是墨家的“兼爱”观。墨家的思想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兼爱”观,其他的观点都是从“兼爱”观发展出来的。[3]
“兼爱”思想是一种无等级的爱,它主张平等地爱所有人。“体,分于兼也”,[4]兼就是整体的意思,墨家的“兼爱”观是一种无差别、整体的爱,“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就是墨子“兼爱”的本质和精神。[5]“兼爱”思想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墨家看来,施行兼爱才能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助,弱势群体也能从中获益,“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因为没人知道自己哪天会不会遇到困难而成为弱势群体,在这样的心理之下,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互助,将之作为对自己为了不确定风险的投保,反对“别恶”和“别士”的做法,即“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短期来看,“别士”的利益没有受损,但长期来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因为墨家的人物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底层的社会利益是墨家所关心的。因此,墨家主张爱和利是有机统一的,“兼爱”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表达,而是通过“交相利”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兴天下大利。总之,墨家的“兼爱”观是一种互相合作的理性,这种理性背后是墨家对于他人权利和利益的认可,是墨家依靠集体智慧提纯、升华、概括的,是普遍、平等、无差别地施爱于一切人,贯穿着最为普遍的人文精神。[6]
“人际关系说”认为,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7]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的形式。[8]“伦理说”认为医患关系最初是作为一种伦理关系出现的,这是医患关系中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属性。[9]“契约说”认为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行为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消费,患者就是消费者,患者和医院之间是契约关系。[10]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单一维度去论述医患关系的属性已经无法满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求,应当从多元视角和多重维度去认识当下的医患关系。这种多元和多维度体现在主体范围的广泛性和关系内容的丰富性,正如美国著名医学社会学家西格里斯所论:“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的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11]这种多方面可以概况为伦理和法律两大要素。
1.伦理要素。就伦理要素而言,“医学是唯一一种人们见到第一个自称医生的人就给予了信任的技艺”,[12]基于患者的信任而产生的这种医患关系,受托人就负有道德与法律义务,其中最根本的是诚信,医学是建立在信任契约基础上的道德事业。[13]患者信赖医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将自己的生命健康交托给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为了不辜负信赖而全力救治患者,由信赖产生的伦理道德性是医患关系的底色,“既不是盲目的、自然的,也不是权威律法强行规定的,而是关系双方作为自觉主体本着‘应该如此’的精神相互对待的关系”[14]。
2.法律要素。就法律要素而言,由于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在现实中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不可能完全没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在尽职救治患者之外,医务人员也有自己的权利,诸如获得报酬和职业晋升的要求,但是一旦医患双方陷入信任危机,就可能会产生防御医疗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单纯的伦理要求有落空的可能,而法律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权利和义务使得信任危机得到缓解。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奠定了诚信基础上的伦理要求。事实证明,伦理、法律双重约束才能更好地控制和保障医患间的信任。如果说伦理要素要求医患双方互相信赖是一种超道德的理想要求,那么法律要素就在保证了医患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平等的前提下去划定道德要求的底线。
1.以奉献之爱奠基和谐医患关系。墨家倡导“兼爱”,提倡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墨子·大取》“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为了天下大利可以牺牲自我,为了“兼爱”利天下而殉道,这是墨家赞赏的。[15]因为秉承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所以,当听闻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后,墨子“裂裳裹足,日夜不休,行十日十夜”至于楚,在后续的论战中使得公输班落败。墨子甘心承受凶险异常的路途,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目的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免除楚宋两国间的征战,是为了平民百姓不受战乱之苦,足见其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之伟大。以至于攻击过墨家学说的孟子和庄子都对其奉献精神称赞有加,孟子说他:“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告子下》);庄子说他:“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虽枯槁不舍”(《庄子·天下篇》)。当下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深入,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也在侵蚀着医疗行业,医疗过度市场化使得功利主义弥漫整个医疗行业。[16]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务人员的价值观有所偏离,社会责任感淡化,转而强调绩效考核的经济指标,个别医疗机构甚至将利润作为主要目标,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紧张埋下了隐患,危害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础。因此,医务人员要秉承无私奉献的精神,履行医师职业道德,要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职业理念,将患者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关心患者需求,通过行为和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真实关怀,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应有贡献。
2.以平等之爱启示和谐医患关系。“兼”是墨子对人我之辩立场表达的一个专有名词,[17]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8]“兼”体现了人我之辩中自身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与儒家的“仁爱”不同,“兼爱”是一种不分等级尊卑的爱,是更加带有普遍性的爱,是一种没有差别对待的爱。“兼爱”的对象十分广泛,无论是否有亲缘或者利益联络都可以去爱。这是对儒家所谓“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下的仁爱思想的超越。自医疗改革以来,“产业化”“市场化”一度成为改革的热点,医疗卫生行业的公共产品属性淡化、医疗资源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其一,医疗需求与一般产品的需求不同,患者往往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消费者导向的市场化改革成效一般;其二,医疗卫生行业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内部失灵的情况更加复杂,在医疗卫生领域,患者往往无法独立判断相关信息,只能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种单方面的信赖容易造成信任危机;其三,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目前还存在不均衡,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医疗机构内部,不同部门占有的医疗资源差距很大。鉴于此,在借鉴墨家“兼爱无等”的思想下,各级政府和行政机构应当要基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加强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强调“公平和可持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也可从墨家“兼爱无等”的思想出发,认真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最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以宽容之爱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学者李贤中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与宽容精神相通。[19]学者萧宏恩将墨家“兼爱”精神解释为三个方面,即“务实、宽容、无私”;[20]学者钱锦昕等也认为有“兼爱”思想作为基石,人类自是宽容的。[21]何谓宽容?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层面上,宽容就是对于他人行为的容忍和宽恕,所谓“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礼记·表记》)西方哲学认为宽容就是“容许他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的传统观点能耐心公正地予以容忍”。[22]墨家通过“兼爱”最终得天下“大利”,在这一过程中,他人对自己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由“兼爱”而义所当为。宽容不是妥协,宽容是在自身主动性的前提下去接受和理解对方。而妥协是冲突、竞争后的利益互换和让渡。宽容不是放纵,宽容是有原则有底线地去接受和认同,但放纵却没有任何底线,明知会产生不利后果却一味地姑息。在医患关系中,由于医学科学追求普遍、客观、真实的要求,使得医疗与人逐渐分离,医疗技术的专业性使得患者往往只能仰视。而随着患者的需求多元化,医务人员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导者,一味地妥协或者放纵并与医学伦理不合,也往往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产生冲突和暴力事件。在医患关系中注入墨家“兼爱”观宽容尊重的精神,在“兼爱”的主动下,加强沟通和交流,减少对立和冲突,可以使得医患双方群体本着共同的目标和福祉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1.以平等的法律观塑造和谐医患关系。如果说“兼爱”观中的“爱”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无差等、不分你我的公平,那么“兼”就蕴含了法律上的平等权利要求。“平等,我们唯一的合理原则和唯一的正义标准”[23]。“墨家的思想之特点安在?一言以蔽之,则平等是已。”[24]墨家的“兼爱”思想强调“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强调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和尊重,是墨家独树一帜的平等权观念。[25]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言,法律是消除医患不和谐因素的最有力武器。[26]法律上的平等是一种原则而不是基本事实,是一种应然状态而非实然状态,法律上的平等是提供给人们一个机会,而不是直接抹去人们的个体间的自然差异。
第一,细化医疗服务对象的权利规范。在伦理学和法学上都普遍认为病人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但“并非一个人可以拥有的道德权利都必然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都是在漫长斗争之后才被写进法律。”[27]要保证医患关系和谐,首先要理清医疗服务对象的权利。医疗服务对象享有如下权利:一是生命健康权,这是一项基础性权利,其他权利有赖于此项权利的实现;二是隐私权,医疗服务对象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会向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敏感信息,因此,有权要求保密;三是自主权,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医疗对象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医疗服务和接受什么服务的权利;四是知情权,医疗服务对象有权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疗方案、费用、效果等等,对于医疗服务对象享有的权利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项权利的位阶,哪些是基础性的,哪些是衍生的,要明确各项权利的内容,具体应当包含什么权能,规范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手段和措施,要有前瞻性规划,为未来医疗技术进步使新型权利产生留下空间。
第二,淡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性规范。“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当突破传统认识的束缚,揭去白衣天使的神秘面纱,以一种实实在在的平等观念来看待医患关系,只有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使双方权利得到保障和实施。”[28]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性规范,应进行适度矫正,建立与患者权利相匹配的医方义务。例如,医务人员应当审慎,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符合专业标准的前提下尽到合理诊疗义务,此种专业标准应当是一种客观的,为特定医疗技术能力下的平均标准。根据医疗服务的类型,有检查过程的合理注意、诊疗过程中的合理注意、手术用药过程中的合理注意等;医务人员应当诚信,保证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真实、有效,以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为核心,不得虚假宣传、拒绝救助;医务人员应当履行说明义务,就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向患者或其近亲属如实告知。
2.以有序的权利观维系和谐医患关系。墨家“兼爱”思想不是空泛的,而是有实施措施的,就是“交相利”。这一点与耻于言利的儒家不同,也是墨家阐释自己权利观的基础。在墨家的“兼爱”观中,爱与利互相伴随、互为因果。因为兼爱所以交利,又因为交利而更加兼爱,如此循环,衍生出了权利的维度,又因为有兼爱为前提,故而是一种有序的权利观。墨子“交相利”的思想中既具有权利意识与秩序观念,也包含了尊重人的财产权和生存权之意,又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生产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愿望。[29]医患关系的主体想要真正实现权利目的,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就当下的医患关系而言,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疗服务对象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法治环境下医院应对医疗纠纷的基本思路。[30]
第一,深化构建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由诉讼和非诉讼共同构成的医疗纠纷解决整体系统。[31]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减轻法院的工作压力,实现纠纷解决的利益最大化。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抑制不公平,促进权利的有序行使;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培养纠纷双方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能力;明确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措施,明确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行政机构、社保部门等在机制构建中应承担的责任;协调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强调以诉讼解决作为权威和最后手段,实现其与协商、调解、仲裁之间的协调。
第二,完善医患沟通与交流制度。顺畅的医患沟通和交流对于缓解医患矛盾和化解医患纠纷至关重要。医生的高超医疗技术无疑是救治患者的基础,但高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也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状态,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免疫、康复能力大有助益。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制度,医务人员要注意加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建设,按时参加各类沟通能力的培训,时刻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高人文修养,主动理解患者,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医疗活动,执行医疗机构的沟通制度;患者也应主动配合,熟悉各项就医流程和注意事项,克制焦躁情绪,有效表达自身疾病症状及自身医疗需求;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机构的定位和职责,制定相应沟通行为规范,明确服务要求,倡导礼貌用语,保证沟通环节的规范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