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芬
(扶绥县龙头乡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广西扶绥 532101)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1]。为有效掌握广西崇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实现对崇左市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全面监管,崇左市农业农村局于2022年发布了《崇左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崇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崇农发〔2022〕8 号),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
豇豆是大宗蔬菜品种,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之一[3]。但在近十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监测中,豇豆的农药残留合格率一直偏低。为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方案》。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豇豆用药质量监督抽查培训会,部署海南、广东、广西冬春豇豆生产重点省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会议指出,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防治难度大、用药要求高,农药质量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和豇豆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4]。2023 年3 月,崇左市农业农村局党政主要领导赴江州区、扶绥县指导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调研工作,并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民生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7 332 km2,其中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近40%,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6.33%[5]。由于崇左市山多地少,为有效实现耕地的“一地多收”,崇左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各地推广应用套种技术,在甘蔗地、坚果幼龄果园间(套)种西瓜、蔬菜等短期农作物,其中就包括豇豆。截至2022年底,崇左市农作物间(套)种面积累计3.78 万hm2,并利用旱改水项目轮作一季蔬菜,以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等蔬菜主要分布区为重点,抓好规模蔬菜种植基地生产,确保蔬菜产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 年11 月,崇左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0%,蔬菜产量138.9 万t,同比增长6.2%[6]。豇豆在崇左市各地均有种植,近年来崇左市豇豆监测合格率在广西全区处于较低水平,禁用农药检出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都较突出,不利于豇豆产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用药频繁、花果同期、采摘间隔短,豇豆农药残留问题频出。2017 年底,根据广西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广西崇左嘉年华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青豆角”样品(生产日期/批号:2017-10-13)中检出克百威0.24 mg·kg-1,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克百威最大残留限量的11 倍。2021 年,崇左市江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检食用农产品53 批次,不合格样品2 批次,其中扶绥县方世学蔬菜摊销售的“长豆角”样品克百威检出值为0.25 mg·kg-1,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克百威最大残留限量的11.5 倍[7]。2022 年5 月,崇左市江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食用农产品、酒类、蔬菜制品等5大类食品共185批次样品,10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崇左市亿冠生活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东成国际店销售的豆角甲基异柳磷超标。
1)为积极推进蔬菜农药残留及农药专项整治行动,崇左市计划2019 年全年农药监督抽检样品35 个,并坚决打击违规添加隐性农药成分、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2)进一步贯彻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可溯源管理制度,依法查处非法经营行为。检查农药店生产经营主体6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9人次,查处问题1起,行政执法案件1起;检查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经营主体24 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17 人次,查处问题5 起,整改问题5 起。3)加强农药使用指导,现场开展农药使用指导42场次,培训指导283人次,坚持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
崇左市的豇豆主产区分布在扶绥县、江州区,并以小农户分散生产为主,致使2022年豇豆农药残留问题时有发生,禁用农药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存在。根据《2022 年广西豇豆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崇左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2022年崇左豇豆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并于2022年底在全市各级地区开展了豇豆专项监测工作76批次,合格率为85.5%[8]。
2023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豇豆产地溯源信息采集工作的紧急通知》,借助国家追溯平台网页端或APP 端,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包括农村经纪人)等主体,豇豆种植以商品经营为主且种植面积333.3 m2以上的,均纳入产地溯源信息采集范围,溯源信息包括种植主体、联系方式、地点、检疫合格证等。
豇豆种植中,化学农药的乱用、滥用屡禁不止,导致豇豆农药残留问题严重,与以下2方面关系密切。1)由于缺乏农药残留监督管理专业队伍,目前对于蔬菜农药残留的大部分监管工作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而人员配置的不足,导致对农药经销商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禁用农药私下销售情况屡禁不止。2)尽管广西已经建立了广西农药数字监管平台,针对广西全区2 万多家农药经营门店进行溯源、进销渠道的监管等,但目前接入监管平台的农药经营门店只有70%,且平台上的门店台账合格率不到20%。
1)在相关部门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对豇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研投入不足,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应用和普及率较低,导致化学农药防治措施成为了豇豆病虫害防治的首选方式。2)崇左市的豇豆主要产地为扶绥县和江州区,由于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大部分豇豆种植户均为散户、小农户,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等情况。尤其是对于个体经营的种植户而言,存在部分种植户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化学农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在豇豆种植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科学用药的要求。3)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地生态系统失衡,随着化学农药的乱用、滥用,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促使农药施用剂量不断加大,并陷入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和病虫害不断暴发的恶性循环中。
1)先进的豇豆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不高,由于大部分种植户的素质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豇豆种植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及模式进行种植,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尤其在豇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程度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存在部分农户采用违禁化学农药进行豇豆病虫害防治,或滥用化学农药。2)种植户在豇豆种植过程中,没有遵循因地制宜、适季适地的原则,或田间农业管理措施不到位等,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进一步破坏了种植区域的生态平衡,形成农药使用增加-生态失衡-豇豆农药残留增加的恶性循环。
1)加强监督执法,压实责任,分工指导,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壮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在专人专管、网格式的监督管理下,定期对化学农药销售点进行监督管理,严把禁限用农药和常规用药关,对非法销售违禁农药的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予以严格处理。2)定期对风险监测重点对象进行风险监测,加强蔬菜禁用农药宣传、培训和管控,加强生产过程监督检查,强化豇豆上市前监测把关,重点抓好豇豆收购站的检测和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安全上市工作,从源头管控农药残留超标问题。3)继续积极加强广西农药数字监管平台的推广与应用,争取农药经营单位100%建立电子台账并接入监管平台,且经营的农药产品能够100%录入台账系统,有效实现农药使用情况的溯源,实现电子信息平台的全覆盖监管。
1)根据崇左市大部分豇豆种植户为散户、个体经营户的特点,相关部门应推行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模式,积极引导散户合作经营,通过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分散防治措施,实行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统一防控。2)加大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投入力度,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积极鼓励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式代替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3)加大现代化物理防治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建设,积极应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诱控技术,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4)针对豇豆种植户开展关于食品安全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培训,建立产地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督促基层种植户严格规范使用化学农药,减少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1)通过不断优化崇左市的豇豆生产布局,对崇左市各地区的豇豆种植户进行建档管理,规范田间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模式。例如,通过各地区村级协管员的监管并定期送报崇左市农业农村局,实现对豇豆种植户生产情况的实时监管。2)积极加大先进种植模式的创新和投入应用,加强对基层豇豆种植户的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的培训,结合各地区的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豇豆先进生产技术的培训工作。3)通过建立豇豆现代化种植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利用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各地区豇豆种植户参与豇豆绿色生态种植,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崇左市的豇豆规模化绿色生产和种植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农药减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