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铷 张洁 吴婕 徐波 吴春元 苏明
摘 要:为调整上海郊区的水产养殖结构,开发水产新品种,提升养殖效益,2021年在上海市郊某合作社开展了墨瑞鳕(Maccullochella peelii)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试验采用2口大棚水泥池,投放经标粗培育的平均体质量为150 g/尾的墨瑞鳕大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25尾/m2,全程投喂粗蛋白质质量分数43%的海水鱼膨化饲料。经过13个月养殖,共收获墨瑞鳕商品鱼9 576 kg(单位产量13.3 kg/m3,平均规格696.2 g/尾),饲料系数为1.58,单位产值为1 030元/m3。墨瑞鳕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成功,对水产养殖结构调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墨瑞鳕;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
墨瑞鳕(Maccullochella peelii)又名墨瑞河真鲈、澳洲龙纹斑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鮠旨鲈科(Percichthyidae)、鳕鲈属(Maccullochella),自然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为底栖肉食性,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1-2]。在原产地澳大利亚,墨瑞鳕养殖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主。该鱼在2001年前后被引进我国后,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采用池塘、网箱、水泥池集约化等多种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已陆续取得了成功[3],其人工繁育难题也基本得到解决[4]。
墨瑞鳕适应的生长水温为18~33 ℃,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 ℃,pH为6.0~8.5,畏强光[4-5]。该鱼具有肌间刺少、外形美观、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力强、繁殖力旺盛以及商品价值高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养殖的新品种[6]。墨瑞鳕是肉食性鱼类,但经过驯化也可摄食粗蛋白质含量50%、脂肪含量15%的海水鱼膨化饲料[7],如养殖技术措施得当,饲料系数可控制在1.5左右,当年最大可达600 g/尾[3]。目前墨瑞鳕的市场价格在80元/kg左右,年销量约500 t。为了调整上海郊区的水产养殖结构,更新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收益,笔者在了解该品种的生活习性,充分考察现有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上海郊区的气候水文,结合现有的养殖设施条件和特点,制定了墨瑞鳕大棚水泥池养殖技术路线,于2021年5月初从广东珠海引进墨瑞鳕大规格鱼种开展了成鱼养殖试验。经过13个月的养殖,墨瑞鳕达到商品规格,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场地设施
利用上海市郊某水产合作社现有的水泥养殖池开展养殖试验。试验池为长方形水泥池,共2口,每口池面积为300 m2,最大水深可达2.5 m。养殖池四周铺设纳米微孔增氧管,池中央再配备1台水车式增氧机。根据以往经验,敞口水泥池在7、8月份水温常常超过30 ℃,可能会影响墨瑞鳕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因此,本试验在水泥池上搭建遮阳隔热的保温大棚,并铺设反光膜,以降低养殖池水溫,同时控制光照,减少因强光导致鱼的应激反应。9月中旬以前,大棚两端敞开通风,入冬后封闭保温。水泥养殖池由一侧进水,中间排水。水源为附近的河道,经沉淀、曝气、消毒等预处理后使用,水质优良,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1.2 放养前准备
鱼种入池前,应做好消毒工作。用漂白粉刷洗、浸泡养殖池,彻底清洁消毒,杀灭病原体。鱼种入池前7 d,养殖池进水60 cm,并充分曝气,确保池水各项指标为:水温18~20 ℃,pH在7.0左右,水体溶解氧在6.0 mg/L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均接近于0 mg/L。
1.3 鱼种来源和放养
2021年5月初,从广东省珠海市某有资质的苗种场采购经标粗培育的墨瑞鳕大规格鱼种(平均规格为150 g/尾),采用全程活水车液氧加充气增氧的运输方式,将鱼种运至养殖基地,运输时长约23 h。鱼种在运输前需停食2 d以上。采购的鱼种符合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游泳活力强等优质鱼种的质量要求。鱼种入池前,用15 mg/L的高锰酸钾药浴10 min,按照25尾/m2的密度放养到2口试验池中,共计放养大规格鱼种1.5万尾。
1.4 养殖管理
1.4.1 投饲管理
本次养殖试验全程投喂“明辉牌”海水鱼膨化饲料,饲料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3%。鱼种入池后,第1天不投饲,尽量不惊扰池鱼,让其逐步适应新的水体环境。第2天开始少量投饲,之后逐步增加投饲量,一般经过5~7 d的驯食投喂,池鱼可形成定时、定点的集群摄食。待正常投饲后,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日投饲量可恢复到池鱼体质量的3%~5%,每天投饲3次,早、中、晚各投喂1次,以投饲1 h后不留残饲为准。投饲方法按照“四定”原则进行,并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日投饲量。值得注意的是,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水质不好、墨瑞鳕食欲不振时,应尽量少投或暂时停止投饲,避免饲料浪费及引起水质败坏。每月1次定期抽样检测墨瑞鳕的生长情况,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粒径大小和投饲量。
1.4.2 水质管理
墨瑞鳕对水体溶解氧的要求较高,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增氧,微孔增氧系统24 h不间断运行,同时视溶解氧变动情况使用水车式增氧机。为保证池水水质优良,每周吸污2~3次,同时换水30%左右。墨瑞鳕属热带淡水鱼类,夏季既是鱼的快速生长时段,同时又是养殖的关键期,要勤于观察鱼情、水情,根据需要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稳定、清爽;冬季则可视水质情况减少换水量。整个养殖过程中应保持pH在6.5~7.5,氨氮质量浓度不高于0.2 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低于0.1 mg/L,溶解氧不低于6.0 mg/L。
1.4.3 病害管理
病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墨瑞鳕养殖过程中,目前常见的病害为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车轮虫和斜管虫等。疾病预防主要通过水质调控和生产操作来控制,当疾病发生时,需及时确诊并做出相应的对症治疗。
1.5 收获和统计
本次养殖试验自2021年5月放养,至2022年6月中旬结束,为期13个月。期间每月定期抽样检测试验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前期每次抽取10尾试验鱼,后期每次5尾,逐一测量其全长,称取总体质量,计算平均全长和体质量。养殖试验结束后,统计鱼的成活率,估算饲料系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体质量特定生长率(RSWG,%/d)、全长特定生长率(RSLG,%/d)、肥满度系数(K,g/cm3)等生长指标。
式中:W0为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g);Wt为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g);L0为试验鱼的初始全长(cm);Lt为试验鱼的终末全长(cm);t为养殖天数(d);W为试验鱼的体质量(g);L为试验鱼的全长(cm)。
2 结果
2.1 大规格鱼种运输
本次墨瑞鳕大规格鱼种运输采用全程活水车液氧加充气增氧的运输方法。鱼种在拉网前停食2 d,提前5 d针对性地杀虫1次。起运时间为2021年5月7日6:00(珠海水温约25 ℃),经过约23 h的运输,于2021年5月8日5:00到达上海市青浦区的试验地点(当地水温约为20 ℃)。到达目的地后,分几次缓缓加入常温水,减小水体温差,待墨瑞鳕适应后再转入养殖池。本试验墨瑞鳕鱼种的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拉网前的停食和杀虫操作,能够保证运输过程中水质的稳定,对保障墨瑞鳕的运输成活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8]。
2.2 养殖结果
2021年7月22日至9月29日的监测期间,大棚外平均水温为28.3 ℃,棚内平均水温为27.2 ℃,相对于室外池塘,大棚内养殖池水温的变化曲线较为平缓(见图1),说明养殖大棚可以抵御因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引起的水温变化。冬季室外池塘平均水温为7.8 ℃,而大棚内为14.2 ℃(见图2)。大棚内白天水面的光照强度为200~1 200 lx。经13个月的养殖,于2022年6月中旬起捕,600 m2的养殖池(养殖水体约720 m3)共收获墨瑞鳕9 576 kg,平均产量为13.3 kg/m3,墨瑞鳕平均规格为696.2 g/尾,成活率为91.7%。
试验鱼养殖生长情况见表1。试验期间,养殖墨瑞鳕每个月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在(0.12~0.18)%/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37~0.64)%/d,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试验鱼的肥满度在2021年12月—2022年2月低温期间有所下降,但此后水温回升,其生长又恢复正常。
2.3 效益分析
本次养殖试验共收获墨瑞鳕9 576 kg,按塘边均价77.5元/kg计算,收入742 140元。生产成本为448 000元(其中苗种费180 000元,饲料费140 000元,药物费13 000元,电费45 000元,塘租费10 000元,人工费60 000元),养殖试验共获利294 140元。
3 分析和讨论
3.1 养殖大棚内的水温和光照强度
在2021年7月22日至9月29日期间,根据监测记录,室外敞口池塘水温仅有1 d超过了30 ℃,为31.4 ℃,平均水温为28.3 ℃;而大棚内养殖池平均水温为27.2 ℃,未超过墨瑞鳕生长水温的上限,整个夏季墨瑞鳕摄食基本正常。此外,2021年夏季连续高温无雨的天数很少,而根据往年对大棚水温的监测记录,7、8月份同期的水温常常会突破30 ℃,因此,夏季高温对墨瑞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试验冬季室外池塘的平均水温为7.8 ℃,而大棚内为14.2 ℃,尽管大棚保温效果明显,室内水温较室外要高很多,但也超出了墨瑞鳕最适生长温度的下限,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试验鱼摄食明显受到影响,其生长速度下降。
有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相对于光照强度1 800 lx和3 600 lx,墨瑞鳕在光照强度1 200 lx的条件下生长表现更好[9]。但该研究沒有设置更低的光照强度处理组,其最适光照强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养殖试验中,从大棚的控温效果考虑,采用了遮光率较高的薄膜覆盖大棚,棚内白天水面光照强度在200~1 200 lx。
3.2 墨瑞鳕的摄食和生长情况
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未见墨瑞鳕专用配合饲料,养殖生产中一般根据墨瑞鳕对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需求量来选择替代饲料。本次试验全程采用海水鱼膨化饲料(粗蛋白质质量分数43%)进行投喂,整个养殖试验周期的饲料系数约为1.58,饲料利用率偏低,这也是饲料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
由表1可见,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墨瑞鳕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据分析,主要是水温较低,试验鱼摄食受到影响,之后水温回升,试验鱼生长恢复正常。5月份,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墨瑞鳕的饲料在一段时间未能得到及时供应,给养殖试验带来一定影响。据报道,澳大利亚的墨瑞鳕在室外养殖池饲养1年,规格可达800 g/尾[7],其生长速度远高于本次养殖试验结果,这可能是气候条件、放养密度以及有天然饵料补充等因素所致。黄永强等[10]于2020年开展了墨瑞鳕水库网箱养殖试验,放养体长13.30 cm、体质量20.41 g的鱼种,养殖10个月,墨瑞鳕的规格即可达到600 g以上,与本研究相比生长速度更快,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福建地区养殖,墨瑞鳕的年生长期较长,且水库网箱养殖水质条件更好。
本次养殖试验结果,墨瑞鳕的成活率为91.7%,试验鱼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养殖开始的头两个月以及2022年开春后这两个阶段,在试验后期的其他时间基本无死亡。分析可能的死鱼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放养初期墨瑞鳕不适应环境;二是冬季气温较低,鱼摄食减少,开春水温回升后投饲量过多;三是养殖后期池鱼的密度过高等。如何提高墨瑞鳕的养殖成活率将在后续的试验中继续探索。
3.3 病害预防和管理
关于墨瑞鳕疾病的预防,水质的调控最为重要,保持水体各项指标正常,保持水质清新,适宜的水体环境才能保证墨瑞鳕的健康和正常生长[11-12],水体污染或毒素指标超标则容易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水体有害病菌过度繁殖,引起鱼类疾病发生。当墨瑞鳕发生疾病时,应及时探明疾病发生的原因,仔细检查检验,做到对症治疗,同时通过调节水质,减少和避免因疾病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提高养殖存活率,提高墨瑞鳕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卢雪旎,曹梅,钱诗悦,等.墨瑞鳕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17):186-189.
[2]李先明,赵道全,谢国强.墨瑞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7(6):6-7.
[3]辛益,钱诗悦,曹梅,等.墨瑞鳕人工养殖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90-91.
[4]刘怡.墨瑞鳕在广东全人工繁育成功[J].海洋与渔业,2014(5):28-30.
[5]欧小华,罗汝安.澳洲“国宝鱼”墨瑞鳕养殖关键技术[J].海洋与渔业,2017(5):56-57.
[6]尤宏争,贾磊,刘克明,等.天津地区墨瑞鳕工厂化养殖技术初探[J].齐鲁渔业,2019,36(6):11-13.
[7]翁伯琦,罗土炎,刘洋,等.澳洲龙纹斑生物学特征及其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89-94.
[8]邹宏海,张敏,陈焕根,等.暗纹东方鲀运输技术探究[J].科学养鱼,2017(4):19-20.
[9]狄正凯.光照对循环水系统中墨瑞鳕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
[10]黄永强,陈月,游小艇,等.澳洲龙纹斑库区网箱养殖试验[J].渔业研究,2020,42(1):50-56.
[11]李先明,赵道全,谢国强,等.墨瑞鳕人工养殖中注意事项及疾病防治技术[J].河南水产,2019(6):6-7.
[12]郭正龙,杨小玉,孟庆宇.澳洲龙纹斑工厂化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12):39-40.
Abstract: To adjust aquaculture structure,develop new culture species and improve culture efficiency in Shanghai,a greenhouse cement pond culture experiment of Maccullochella peelii was carried out in 2021.In the experiment,two greenhouse cement ponds were used to stock large-sized M. peelii fingerlings with an average body mass of 150 g/tail and a stocking density of 25 fish/m2 after standard coarse cultivation.M. peelii were fed marine fish puffed feed containing 43% crude protein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After 13 months of rearing,a total of 9 576 kg of M. peelii commercial fish were harvested(unit yield 13.3 kg/m3,average size 696.2 g/tail) with 1.58 of feed coefficient and 1 030 RMB/m3 of unit output value.The successful aquaculture experiment of M. peelii in greenhouse cement pond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effect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quaculture structure.
Key words: Murray cod; greenhouses; cement pools; farming trials
作者簡介:张铷(1966—),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E-mail:137393438@qq.com。
资助项目:2021年度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农业项目“墨瑞鳕养殖技术研究”(青科发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