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理化性质和防治棉田蚜虫效果的影响

2023-08-23 07:42胡红岩马亚杰单永潘宋贤鹏王丹任相亮李洁牛一搏吴长才马小艳马艳
棉花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表面张力助剂药液

胡红岩,马亚杰,单永潘,宋贤鹏,王丹,任相亮,李洁,牛一搏,吴长才,马小艳*,马艳*

(1.棉花生物育种及产业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2.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2021 年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2.8% 和89.5%[1]。但连年种植情况下新疆棉田蚜虫、蓟马等害虫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棉花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传统的化学防治施药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人工施药采用大容量喷雾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采用机车施药,作业前需人工分行,作业期间机械在田间行走及地头转弯时,不可避免地对棉花造成机械损伤。而植保无人机采用的是低空低容量的喷雾方式,在棉田施药具有作业效率高、速度快、雾滴穿透性强、药液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近年来,我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迅速,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在小麦、水稻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3-4]。

现阶段,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已经成为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大趋势。植保无人机施药用水量少、药剂浓度高,作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法保证防治效果(防效)和容易发生作物药害,因此对药剂性能的要求较高。传统农药剂型存在有效成分粒径偏大、溶解性差、容易堵塞喷头,或在药剂溶解或混配过程中发生沉淀或结块等问题而影响害虫防效。纳米农药的出现,可解决一些农药溶解性差、不溶于水的问题,使不同类型的农药混配成为可能。与传统农药剂型相比,纳米农药具有粒径小、渗透性强、利用率高等特点[5-6],能够满足植保无人机低容量、细雾滴施药的要求。张海燕等[7]在水稻田进行植保无人机喷雾试验,发现纳米农药水性制剂组合物喷雾雾滴粒径较小,且对水稻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防效。殷毅凡等[8]开展了植保无人机喷施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水性化制剂12%(质量分数,下同)丙硫·戊唑醇微乳剂在减量25%的情况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优于常规农药制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通过植保无人机喷雾研究纳米农药3.5%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水性化制剂在苗期棉田的沉积分布及对棉花蚜虫的防效,结果显示,尽管喷施该纳米农药的防效显著优于常规农药的防效,但雾滴粒径小于常规农药,施药过程中更易发生飘移,造成农药沉积量及利用率偏低[9]。

在农药喷施过程中,药剂类型及药液理化性质是影响药液在靶标作物表面有效沉积的重要因素,而农药在植物表面的沉积和滞留时间直接影响农药的生物利用度、功效和损失[10]。在农药中添加助剂可以改善药液理化性质,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在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提高药液润湿性能,抑制液滴在叶片上的弹跳,减少农药飘移,从而提高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和稳定性,提高农药利用率[11-13]。因此,研究助剂对药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胡红岩等[14]在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啶虫脒乳油防治棉花蚜虫时发现,在常规剂型农药中添加助剂有助于提高对棉花蚜虫的防效。因此,本研究针对纳米农药雾滴粒径小、容易飘移的问题,通过在纳米农药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助剂,研究助剂对药液理化特性、抗蒸发性能及雾滴沉积分布等的影响,明确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棉花蚜虫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棉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药剂。纳米农药为8%(质量分数,下同)烯啶虫胺·呋虫胺,由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提供(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获得农药登记)。常规农药为10%烯啶虫胺水剂(登记证号:PD20140436)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登记证号:PD20160354),分别由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学ARGO 株式会社生产。

1.1.2供试助剂。醇酯混合型桶混助剂优若派,中禾天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植物油类助剂杰效丰,美国迈图公司生产;植物油类助剂Aero-mate 320,索尔维(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1.1.3仪器及材料。Zetasizer Nano ZS90 动态光散射仪,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生产;DSA100 液滴形状分析仪,德国KRUSS 公司生产;K100 表面张力仪,德国KRUSS 公司生产;BP50 表面张力仪,德国KRUSS 公司生产;数字风速表,深圳市华谊智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ZEISS Smartzoom5 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生产;大疆T30,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装有16 个型号为SX11001VS 的喷头;长76 mm、宽26 mm 的水敏纸,先正达公司生产;“没得比 (Matabi)”16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由西班牙GOiZPER 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室内理化指标测定

1.2.1药液准备。设计5 个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处理1(常量处理)为按制剂推荐用量1 200 g·hm—2喷施纳米农药,其中烯啶虫胺有效成分用量为60 g·hm—2,呋虫胺有效成分用量为36 g·hm—2;处理2(减量处理)为纳米农药减量20%喷施,制剂用量为960 g·hm—2;处理3~5 为纳米农药减量20%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0.1%的优若派、0.1%的杰效丰和0.6%的Aero-mate 320,分别记为减量+优若派、减量+杰效丰和减量+Aeromate 320 处理。植保无人机喷雾的喷液量均为22.5 L·hm—2。在测试药液理化性质时,各处理的药液按照上述处理的田间实际喷雾剂量用蒸馏水配制而成。

1.2.2农药颗粒粒径测量。在室内用6 倍的蒸馏水对纳米农药进行稀释,常规药剂由相同有效成分用量的10%烯啶虫胺水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配制而成,2 种溶液的稀释液采用动态光散射仪进行颗粒粒径的测定。每种溶液配制1 份样品,每份测试3 次。

1.2.3静态表面张力测定。使用K100 表面张力仪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上述处理药液的表面张力,每个处理测定3 个重复。

1.2.4动态表面张力测定。药液动态表面张力用BP50 表面张力仪采用最大气泡法[10]进行测定,测定15~5 000 ms 内稀释药液在表面吸附期的表面张力动态变化,毛细管直径为0.898 mm,每个处理测定3 个重复。

1.2.5接触角测定。利用双面胶将平整的棉花叶片粘贴在载玻片上,利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各处理药液,设置产生的液滴体积为4 μL,分别滴在棉花叶片正面,采用DSA100 液滴形状分析仪测定液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接触角。每秒帧数(frame per second, fps)为0.05,共记录6 min,每个处理测定3 个重复。

1.2.6润湿面积测定。选取表面平整的棉花叶片,避开棉花叶片主叶脉,剪成3 cm×5 cm 的长条形,采用双面胶正面朝上粘贴到载玻片上,在棉花叶片上滴3 μL 药液,待药液完全铺展润湿后,在ZEISS Smartzoom 5 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采用Image J 软件分析各处理药液润湿面积。每个叶片记录4 个药滴的润湿面积,每个处理用3 片叶,记为3 次重复。

1.2.7蒸发性能测定。根据高赛超[11]的方法,利用DSA100 液滴形状分析仪测定各处理药液液滴在33 ℃下的蒸发情况。用微量注射器吸取各处理药液,点滴5 μL 的液滴并置于温控盒内,记录1 min内雾滴体积的变化并拟合蒸发方程。测定时环境相对湿度为(60±2)%,上述试验每个处理重复3 次。药液蒸发性能用蒸发抑制率(R)反映,R=(V0—Vi)/V0×100%,其中,V0为未添加助剂的药液雾滴在1 min 内的体积变化值,Vi为添加助剂的药液雾滴在1 min 内的体积变化值。

1.3 田间防效测定

1.3.1试验地信息。试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阿拉尔综合试验站进行。2022 年4 月25 日播种自育棉花品种中棉所127,76 cm 等行距种植,株距7.6 cm,种植密度为17 万株·hm—2。土壤类型为棕壤土,播种前试验地施尿素、磷酸二铵等底肥,并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封闭除草。于6 月9 日施药,当时棉花平均株高为25 cm 左右,多云天气,环境温度为20~33 ℃,相对湿度为(50±2)%,风速为1.2~2.6 m·s—1。

1.3.2试验处理设计。为评价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棉花蚜虫的防效,对上述处理1~5 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设置处理6 为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农药作为对照处理,常规农药为10%烯啶虫胺水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喷雾时将二者进行桶混,使用的有效成分用量与处理1 相同,经换算制剂用量分别为600 g·hm—2和180 g·hm—2。同时设置喷施等量清水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 次重复。无人机作业高度距离作物冠层顶端1.5 m,飞行速度为5 m·s—1,喷液量为22.5 L·hm—2,喷幅为5 m(参见图1A)。无人机作业小区长60 m,宽20 m,面积为1 200 m2;人工喷雾和空白对照处理小区长15 m,宽20 m,面积为300 m2。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图1 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现场(A)及雾滴测试卡布置(B)Fig.1 Plant protec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spraying test (A) and droplet test card layout (B)

1.3.3添加助剂对雾滴沉积密度及雾滴粒径影响的测定。在喷雾开始前,在处理2~5 飞防小区布设雾滴测试卡。以水敏纸作为雾滴测试卡收集雾滴信息,在小区中间地带棉花上每间隔10 m布设1 排水敏纸,共布设3 排,田间布置方法参见图1B。在1 株棉花上层、下层各布设1 张水敏纸作为1 个采样点,水敏纸用曲别针固定在棉花叶片上,每个采样点间隔1 m,每小区共计18 个采样点,棉花上部、下部冠层各收集18 张水敏纸。喷雾结束待药液干涸后收集水敏纸并装入自封袋带回室内,收集时注意戴手套避免水敏纸污染。水敏纸经扫描仪扫描后,获得的图片用美国农业部Deposit scan 软件测定药液雾滴沉积密度和雾滴粒径。以雾滴中值直径(DV0.5)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雾滴粒径。

1.3.4对棉花蚜虫防效的调查。在每处理小区随机确定5 点,每点标记6 株棉花,每株挂牌调查2片有蚜虫的棉叶,分别于施药前2 h、施药后1 d、3 d 和7 d 调查挂牌株上的蚜虫数量,计算各处理对棉花蚜虫的防效(control efficacy,EC)。公式如下: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和施药后虫数,N1和N2分别表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和施药后虫数。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范围检验(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等确认满足统计分析条件),采用Origin 2018 软件进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颗粒粒径

分别对8%烯啶虫胺·呋虫胺纳米农药及10%烯啶虫胺+20%呋虫胺混配的常规农药药液粒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 所示。常规农药制剂在水溶液中聚集为平均粒径348.78 nm 的大颗粒,而纳米农药中颗粒较小,平均粒径仅为10.90 nm。表明本研究中所用的纳米农药颗粒平均粒径不足常规农药产品颗粒的1/30。

表1 纳米农药和常规农药粒径大小Table 1 Particle size of nanopesticide and conventional pesticide

2.2 助剂对纳米农药药液物化参数的影响

2.2.1静态表面张力。如图2A 所示:常规用量和减量20%的纳米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4.77 mN·m—1和36.43 mN·m—1,表明药剂剂量影响其在叶片上的表面张力;减量20%的药液添加助剂优若派、杰效丰和Aero-mate 320 助剂后药液表面张力分别降低至34.99、33.15 和31.82 mN·m—1。表明3 种助剂均可降低该纳米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且Aero-mate 320 的降低作用更明显。

图2 药液静态表面张力(A)和动态表面张力(B)Fig.2 Static surface tension (A) and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B) of spray solutions

2.2.2动态表面张力。如图2B 所示:在1 000 ms内,添加助剂优若派的药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最快,其次为添加Aero-mate 320 的药液;在5 000 ms时,添加Aero-mate 320 药液的表面张力为各药液中最低,其次为添加优若派和杰效丰的药液。表明3 种助剂均具有降低该纳米农药药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其中Aero-mate 320 的效果最好。

2.2.3接触角。减量20%的药液与棉花叶片的初始接触角为63.80°,20 s 后接触角下降至32.22°,20 s 后添加助剂优若派、杰效丰和Aero-mate 320的药液接触角降低至30°以下,分别为21.13°、23.85°和28.07°(图3A)。经340 s 的润湿铺展后,减量20%的药液与棉花叶片的接触角减小为19.28°;添加优若派助剂的药液的接触角最小,为12.25°,较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药液降低36.46%;添加杰效丰和Aero-mate 320 助剂的药液的接触角降低至14.85°和13.81°,较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药液分别降低22.97%和28.37%。上述结果表明在该纳米农药药液中添加3 种助剂均可以降低其与叶片的接触角,其中优若派减小接触角的性能最好。从液滴形态变化来看,添加优若派助剂处理的液滴在叶片上铺展得更加迅速,经340 s 的润湿铺展后液滴高度最低(图3B)。此外,与减量20%药液的接触角相比,常规用量处理的接触角更小,液滴高度更低,表明该纳米农药药液剂量影响其与叶片的接触角及润湿铺展性能。

图3 棉花叶片上液滴动态接触角(A)和液滴形态(B)随时间的变化Fig.3 Dynamic contact angle (A)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B) over time of droplet on cotton leaves

2.2.4助剂对润湿和蒸发性能的影响。由表2 可知,添加杰效丰助剂的药液在棉花叶片上的润湿面积最大,为18.74 mm2,与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相比,增加了33.57%;同样,添加优若派和Aero-mate 320 助剂的药液在棉花叶片的润湿面积也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润湿面积分别增加22.10%和22.45%。常规用量与减量20%处理药液的润湿面积差异不显著,表明该纳米农药剂量对润湿面积的影响不明显。

表2 各处理药液润湿面积及雾滴在33 ℃下蒸发性能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wetting area and droplet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at 33 ℃of each treatment solution

根据雾滴蒸发方程及蒸发抑制率结果(表2),在33 ℃时,常规用量及减量20%处理的药液雾滴蒸发速率相当,分别为0.31 和0.36 μL·min—1。减量20%的药液中添加3 种助剂后雾滴的蒸发速率明显降低。其中,添加醇酯混合型桶混助剂优若派的药液蒸发方程的斜率绝对值最小,蒸发速率最低,蒸发抑制率达到73.40%,表明添加0.1%优若派助剂后雾滴的抗蒸发性能最好;植物油类助剂杰效丰和Aero-mate 320,蒸发抑制效果次之,蒸发抑制率分别为40.74%和27.72%。上述结果表明,添加3 种助剂对该纳米农药雾滴的蒸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3 助剂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植保无人机田间喷液量为22.5 L·hm—2时,以减量20%的用量喷施纳米农药后,雾滴在棉花上部和下部叶片的沉积密度分别为14.7 个·cm—2和5.0 个·cm—2。分别添加0.1%的优若派、0.1%的杰效丰和0.6%的Aero-mate 320 助剂后,雾滴在棉花上部的沉积密度为12.3~14.0 个·cm—2,平均为13.4 个·cm—2;在棉花下部的沉积密度为3.5~5.6 个·cm—2,平均为4.7 个·cm—2。无论是上部还是下部叶片,添加3 种助剂对该纳米农药药液雾滴沉积密度均无显著影响(图4A)。

图4 纳米农药各处理间棉花冠层不同位置雾滴沉积密度(A)和雾滴粒径(B)的比较Fig.4 Comparison of the droplet density (A) and droplet size (B) among nanopesticide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cotton canopy

棉花冠层不同位置的雾滴粒径分析结果(图4B)显示:以减量20%的用量喷施纳米农药后,雾滴在棉花上部和下部叶片的DV0.5值分别为122.4 μm 和106.7 μm。分别添加0.1%的优若派、0.1%的杰效丰和0.6%的Aero-mate 320 助剂后,棉花上部冠层的雾滴DV0.5值为151.7~157.6μm,均值为154.3 μm,均显著大于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药液;棉花下部冠层的雾滴DV0.5值为136.5~157.2 μm,均值为148.5 μm,均显著大于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药液。无论是上部还是下部冠层,添加3 种助剂均可显著增加该纳米农药喷雾雾滴的粒径。

2.4 助剂对棉花蚜虫防效的影响

由图5 可知,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用量和减量20%的烯啶虫胺·呋虫胺纳米农药,在施药后1 d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1.3%和22.9%,添加0.1%的优若派、0.1%的杰效丰和0.6%的Aero-mate 320 助剂处理对蚜虫的防效为24.5%~35.2%,5个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与人工喷施常规农药10%烯啶虫胺水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无显著差异。施药后3 d,减量20%处理对蚜虫的防效仍较低,仅为26.1%;而添加助剂的3 个处理防效提高至48.7%~51.5%,均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减量处理,且与人工喷雾处理相当。施药后7 d,未添加助剂的减量20%处理防效仍然较低,为47.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添加助剂的3 个处理对蚜虫的防效分别提高至63.2%、65.0%和73.3%,与喷施常规用量和人工喷施常规农药差异不显著;植保无人机喷施该纳米农药常规用量处理与人工喷施常规农药处理的防效相当,分别为71.8%和74.9%。表明植保无人机在喷施该纳米农药时,在减量20%的用量下添加3 种助剂有助于提高其对蚜虫的防效,最终达到与喷施常规用量和人工喷施常规农药相当的防效。

图5 纳米农药各处理对棉花蚜虫防效的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the control efficacy on cotton aphids among nanopesticide treatments

3 讨论与结论

纳米农药是将纳米技术与农药制备技术相结合,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等手段,使农药活性有效成分以纳米尺度存在于制剂中的农药类型[15]。与传统农药相比,纳米农药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6],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8%烯啶虫胺·呋虫胺纳米农药与10%烯啶虫胺水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混配的传统农药进行比较,发现纳米农药的颗粒粒径更小,平均粒径仅为10.90 nm,符合微粒尺寸<100 nm 的严格意义的纳米农药的定义范畴[16]。

本研究中,药液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药液剂量影响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与常规用量相比,减量20%用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更高一些。He 等[13]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药液在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随着药液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施药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助剂降低药液在作物叶片上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的降低,有利于减小药液与叶片的接触角,促进药液在靶标叶片上的润湿及铺展,增加药液的沉积量[17-18]。陈奕璇等[12]研究结果表明,在药液中加入0.3%和0.6%的Aeromate 320 喷雾助剂,可减小药液与水稻叶片表面的接触角,促进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铺展,使叶片更容易被润湿。本研究中,在该纳米农药药液中加入助剂0.1%的优若派、0.1%的杰效丰和0.6%的Aero-mate 320 后,药液表面张力降低,在棉花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小,药液润湿面积显著增加;在药液中加入3 种助剂后,雾滴在33 ℃下的蒸发受到抑制,其中优若派的抗蒸发效果最好,蒸发抑制率达到73.40%,其次为杰效丰和Aero-mate 320,蒸发抑制率分别为40.74%和27.72%。表明在8%烯啶虫胺·呋虫胺纳米农药中添加3 种助剂均可以有效提高药液在棉花叶片上的润湿铺展能力,减少雾滴的蒸发。

与常规地面喷雾施药相比,植保无人机施药更容易产生飘移,喷液量、作业高度、环境风速等会对雾滴的沉积分布及飘移产生明显的影响[19-20]。雾滴粒径大小是影响雾滴飘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直径<150 μm 的小雾滴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飘移[21]。因此,增大雾滴粒径是控制飘移、促进雾滴沉降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赛超等[22]和曾爱军等[23]分别在风洞环境下研究了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飘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药中加入助剂可以有效减少雾滴飘移损失,增加药液沉积量。陈吟等[24]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了不同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洒雾滴分布和飘移的影响,研究认为助剂对雾滴的减飘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雾滴粒径,提高飘移的雾滴飘移粒径阈值,减少大粒径雾滴的飘移来实现的。本研究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药液中添加优若派、杰效丰和Aero-mate 320 助剂后雾滴在棉花上、下部冠层的DV0.5均值分别由122.4 μm 和106.7 μm 增大至154.3 μm 和148.5 μm,表明药液中添加助剂可以有效增大雾滴粒径,减少小粒径雾滴的产生,从而减小施药过程中的雾滴飘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喷雾量是影响植保无人机在棉田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添加助剂(YS09 和倍达通)对雾滴沉积密度的影响不明显[14];王明等[25]在苹果树上开展了植物油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影响的试验,认为在喷液量相同的情况下,助剂对雾滴沉积密度无显著影响。本研究雾滴沉积密度结果表明,添加优若派、杰效丰和Aero-mate 320 这3 种助剂对雾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密度无显著影响,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农药雾滴在植物叶片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只有当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有效沉积,才能充分发挥对有害生物的防控作用。在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中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改变药液理化特性,可以促进药液沉积,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26]。王明等[25]研究了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施毒死蜱乳油时,在常规用量和减量20%的药液中添加体积分数为0.5%的植物油助剂可减少田间雾滴飘移,增加雾滴在苹果叶片上的沉积和铺展,施药后7 d 对苹果黄蚜的防效达到83.8%和77.0%,分别比未添加助剂处理的防效增加10.9 和5.5 百分点。Zhao 等[27]发现在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戊唑醇时添加1%的SURFOM ADJ 8860 和SURFOM ADJ 8872 两种桶混助剂可以提高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即使是在减少1/3 用药量的情况下,添加SURFOM ADJ 8860 助剂对白粉病的药后14 d 防效仍可达到73.68%。刘晓慧等[28]研究认为在植保无人机喷雾过程中添加1 mL·L—1的倍达通助剂或提高20%用药量,可提高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烟草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时,在减量施用20%的情况下加入助剂可有效改善药液理化特性,减少雾滴蒸发和飘移,提高对棉花蚜虫的防效。

致谢:

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胡珍娣,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刘越、邓喜军参与了试验工作,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表面张力助剂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
治斑秃
神奇的表面张力
MgO-B2O3-SiO2三元体系熔渣表面张力计算
塑料助剂的应用
橡胶助剂绿色化势在必行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CaF2-CaO-Al2O3-MgO-SiO2渣系表面张力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