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8-23 14:27王艺霖王军刘春阳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专业知识思政

王艺霖 王军 刘春阳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面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要求,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驱动力。[1-2]为在高教领域落实四个自信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需要在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中强化四个自信,[3-4]使之成为思政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5-6]另一方面需研究探讨四个自信与具体专业领域的深度结合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新体系,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提升。为提升德育的广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应强化四个自信与具体专业领域的深度结合,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四个自信。相关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例如施玉珍针对“高等英语教育”课程进行了四个自信视域下的学科德育实践;[7]林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与四个自信之间的理论关系,主张以四个自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8]朱金华针对“病原生物学”课程,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了课程教学中,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9]

总的来看,目前相关研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具体专业层次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为此,本文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深入探讨强化四个自信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具体如下:

一、融入爱国情怀,强化“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无数事实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国家进步、实现人民幸福。为此,可在专业课程中充分展示我国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机融入爱国主义题材,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从而强化“道路自信”。

教学案例1:在专业重点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基础”等的绪论部分,从结构高度、数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介绍我国在对应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的钢材、水泥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高层结构的数量也以绝对优势领先全球。通过将专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进行有机结合,可自然地传递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道路自信”。同时可激励学生爱党爱国、为中华崛起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将来有机会参与“超级工程”,成为“大国工匠”。

教学案例2: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讲解课程目的时,以英文为载体、以外媒为视角来介绍我国土木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成果,展现我国日益扩大的世界影响力。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获取世界认可、提升国际地位,“道路自信”的理念更加无可置疑。

二、增强哲学素养,强化“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土木工程领域的知识也多属于哲学可引领的范畴。

对于土木工程这类理工科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佳结合点在于辩证法。为此,探索了突出辩证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式,基于辩证法的核心观念来审视专业课程的内容,挖掘出对应各核心观念的具体知识点,在讲述时适当地引入辩证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哲学素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世界观。

教学案例1:对于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内力(集中力、弯矩),可与辩证法中的二元论进行结合(如图1):

图1 集中力、弯矩与辩证法中二元论的结合案例

教学案例2: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两个具体方面来理解:

1.刚强与柔弱:混凝土结构的刚强之性是其肯定因素,相对应,柔弱之性成了否定因素。刚强与柔弱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矛盾运动。起初混凝土的刚强之性很突出,但在外部环境因素(如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等)的作用下,混凝土疏松剥落造成刚度减小,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不断“此消彼长”,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刚强之性不能保持下去而发生自身破坏。柔弱作为和刚强的对立因素,必将不断壮大,最终可以否定“刚强”。混凝土不能耐久大部分正是由于水、气体、微离子等柔弱性物质引起的。

2.碱性与酸性: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的水化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碱性和酸性成为另一对肯定和否定因素。碱性的存在会导致两个不利后果:碳化反应、碱—骨料反应。

三、促进团结协作,强化“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主要特点是意识形态高度统一。我国靠此制度能够统筹安排大量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快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可见,“团结协作、集体意识”是强化“制度自信”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此,也在专业知识的介绍中进行了巧妙自然地融入。

教学案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关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有个“和易性”的概念:包括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性质。为确保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得到均匀密实的硬化物,需要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在功能上既有区分、又有联系,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必须团结协作。在讲授此概念时可自然引出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使得集体利益最大化,随即也会反哺个人。这样可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传递互助协作的时代精神。

四、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文化自信”

高等教育本身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培养人才。合格的人才应当具备成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活跃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仅依靠专业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需要在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穿插、渗透文化教育。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落脚点。[10]2021 年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中也提道: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上云课堂有机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四大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富含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元素,同时具备突出的艺术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根据“古为今用”的理念,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四大名著、吸收传统道德智慧,可为当代中国的德育建设实践提供源自中华文明的强力支撑。为此,深入探讨并实践四大名著元素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完善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研究视域,构建专业课程内容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的新方式。具体如下:

(一)方式1——将名著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创新,得到系列特色作品、课件、动漫、教案等

1.有关《西游记》

具体思路如图2 所示:

图2 《西游记》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创新的方式

创作了融合西游记元素与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的两部特色作品《大话西游之建筑材料》《钢混西游》,同时完成了系列特色动漫作品(如图3)。

图3 结合《西游记》与专业知识的特色动漫作品截图

2.有关《三国演义》

针对专业重点课程“混凝土结构”出版了特色著作《钢混三国》:该书基于《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形象以及精心的情节设定、对话编排,清晰简洁地介绍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理念、基本构造、分析和设计方法等重点内容,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随后又将三国著名人物的内在典型特征与“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概念、材料性质等进行了对应,以蜀国的发展历程为基本主线建构了内容框架,出版了特色著作《钢混蜀汉传奇》。本书采用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架构,分3 卷18 回,在每一回中都融合了三国元素与专业知识。

(二)方式2——直接挖掘四大名著中的土木工程元素,与具体知识点对应后用于课堂教学

土木工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各类事件的发生多离不开房屋、建材等土木工程元素,在四大名著的叙事中也不例外。通过挖掘名著原文中的相关专业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展示,也可凸显“文化自信”,实现课程思政方式的创新。

教学案例1: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讲到钢材时展示了名著中的钢材元素,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兵器都是上好的钢材打造,《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各路神仙妖怪的兵器、太上老君的钢锉也是钢材制作,《水浒传》中杨志卖的宝刀也是钢材制作等。

教学案例2: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讲到石灰时,展示了《西游记》第52 回和《水浒传》第13回中有关石灰的桥段。

教学案例3:在“砌体结构”课程中讲到构造柱时,展示了《西游记》第2 回中与之对应的早期构造柱雏形。

五、实践及效果

“融入爱国情怀,强化道路自信;增强哲学素养、强化理论自信;促进团结协作、强化制度自信;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新体系的实践应用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多门重点课程,同时辐射到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将相关的教辅材料、动漫作品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了跨时空传播,实现了“全员、全区域、全时空”育人。

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教学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得到的反馈来看:

1.同学们在无形中接受到了精准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爱国热情,对国家的发展道路更加认同,“增强自身能力、参与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成为主流价值观。

2.政治理论课中学到的哲学概念和辩证思维与专业知识实现了交叉融合,收到了“1+1>2”的效果,扩展了思维广度,提升了分析能力,促进了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

3.对“团结就是力量、小我服从大局”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个人的发展要和祖国、集体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展现“交响乐章”。同学们不再只是埋头学习,更加注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对国家大政方针、各项政策更为认同,形成了集体合力。

4.发现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将传统与现代贯通起来、人文与自然科学融汇起来,对专业知识有了全新的理解角度,明显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同时增强了人文素养,发掘了专业学习中的乐趣。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融合名著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特色动漫作品兼具了形象性、知识性、故事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显著提升了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效果,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进双赢。

六、结论

立德树人是时代大课题,课程思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四个自信”视域下,本文发掘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之盐”,构建了“融入爱国情怀,强化道路自信;增强哲学素养,强化理论自信;促进团结协作,强化制度自信;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建设新体系,全面推动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课程思政的全覆盖,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使思政教育与课程知识教育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专业知识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