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明 ,刘芮 ,刘慧萍 邢敏 ,指导:尤昭玲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尤昭玲主任医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相关工作40余年,对中医药协同辅助治疗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不孕症、卵巢早衰等妇科疑难病症有独特的诊疗思路,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时空论”[1]、“冰山论”[1]、“耕耘论”[2]、“子核论”[2]等学术理论。RIF是指不孕症患者经历多个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并移植了多枚优质胚胎而未发生胚胎种植或临床妊娠[3]。随着促排卵方案不断完善和胚胎实验室技术及条件不断提高,IVF/ICSI周期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达到30%~40%、50%~60%[3]。但在进行IVF/ICSI 助孕治疗中,RIF 发生率依然达到5%~10%,这也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是Coughlan等[4]提出的RIF定义:年龄小于40岁的不孕患者,经历至少3次新鲜或冷冻移植周期,且累计移植至少4枚优质胚胎而未获得临床妊娠。研究表明,中医药介入辅助生殖领域时间虽短,但已取得初步成效[5]。根据RIF的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不孕症”“滑胎”范畴。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用中医药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可增加子宫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RIF 患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6]。尤教授基于提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宗旨,提出促进胞宫内膜纳精成胚、助胚着床、摄纳胚胎、育成胎元的新思路及方法。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目前,RI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尚未阐明,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成功主要是胚胎因素、子宫内膜因素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发展,胚胎因素在种植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国内外较为公认的RIF定义,可以认为引起RIF的关键原因在于子宫因素,亦不能完全排除胚胎因素的影响[7]。
尤师认为,RIF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冲任不固,病位在胞宫,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傅青主女科》曰:“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补脾而能生血,脾旺则统摄有权,脾气主升,气升则能固摄胎元,血生则能濡养胎元。RIF主要原因之一是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失于固摄,血虚则失于温养,脾土生化、承载、受纳功能失常。肾主蛰藏,与生殖息息相关,肾气充沛则冲任得养,易于纳胎受孕,孕后胞脉固举胎元有力,使胎无下堕之虞。RIF另一主要原因是肾中精气亏虚,冲任固摄胎元无力,易致胚胎着床失败。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因RIF常心情受挫,肝气郁结,冲任失和,致胞脉瘀阻,胞宫不宁,不利于胎元着床种植。尤师在中医药辅助治疗RIF过程中,常采用健脾养膜法以种子、摄托系固法以安胎。
《类经·藏象类》有言:“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胞宫为奇恒之腑,其生理功能为蓄藏精血,摄纳精气而孕育胎儿,法象大地,生养万物。在中医理论中,胞宫可涵盖内生殖器官的所有功能。尤师认为,卵巢、卵泡、子宫、子宫内膜、膜-肌结合带、输卵管为维系女性生殖功能的六大生殖链终端[8],一旦出现影响孕育的特殊因素,必然会在生殖链终端出现异变,并以“异因同症”的临证认知作为诊疗切入点。而子宫内膜为生殖链终端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影响RIF的关键因素。
尤师擅长运用阴道四维彩超(4D-TVCD)协助妇科疾病的诊断,初步构建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综合评估体系[8],通过探查子宫内膜的均匀度、厚度、连续性、内膜蠕动情况、内膜下血流等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等声像,动态分析对比正常子宫内膜声像与异变声像的差异特征,并将内膜异变的状态归为“病、压、厚、薄、断、缺、僵、乱、阻、失”十类,结合取类比象的中医临证思维,据变立法,融练出精准且具疗效的“尤氏调膜十法”(见表1)。根据中药药性配伍成多组药对,针对内膜异变十态,在尤氏调经方(柴胡、白术、当归、乌药、泽泻、泽兰、香附、茺蔚子、路路通、月季花、甘草等)基础上随态加减,寓补于通,功效理气活血、宣脉散瘀,针对女性“多郁易瘀”的生理特性。
表1 尤氏调膜十法的含义及临证药对选择
尤师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RIF目的是提高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以促进子宫内膜与胚胎之间的“协调、包容、兼容”为核心思想,通过调动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助胞宫摄纳胎元,促进胚胎着床种植。
备孕前,尤师提出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既往孕产史、月经史、既往病史及手术史、备孕期间相关检查治疗史(如既往促排卵监排治疗情况及疗效、输卵管通畅度检查、配偶精液检查等)、妇科检查,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结合病史、检查结果及四诊情况,辨证审因,综合评估分析病因及预测后期治疗成效,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方案。
此阶段目的在于针对六大生殖链终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集中调理,以改善盆腔环境、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卵巢功能,为进入备孕周期的调理打下良好基础。目前RIF关键在于子宫因素[7],故尤师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时,主要从调理内膜着手,借助4D-TVCD评估子宫内膜情况、盆腔情况,运用“调膜十法”调膜痼疾;而卵巢功能与内膜生长息息相关,调理时亦兼顾,借助相关激素测定并配合“望眼识巢法”[9]评估卵巢功能,对于卵巢功能低下者,运用“调泡七法”[10-11]调泡养巢。
根据评估,主要有2种选择方案[12]:对于生殖链终端中有多环节出现问题且或疾病日久深痼的患者,建议选择第一种“先调后孕”方案,患者需工具避孕至备孕周期的月经来潮之前进行,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再次评估。对于内膜有多种异变者,此方案宜分阶段进行,先攻邪,后补益。第一种方案攻邪消癥,主要针对盆腔及内膜病变,此阶段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根据4D-TVCD探查情况,临证时在调经方的基础上主要运用“调膜十法”之“疗、松”二法加减扶正祛邪,其中穿插运用“动、抚、宣、润”之法理气宣络抚膜,每个疗程连续服药21 d,并配合中药外敷包(乳香、没药、艾叶、大血藤、虎杖、透骨草等)通络温胞,于月经来潮后,湿热敷于下腹部及腰部,每日1~2 次,每个疗程连用10~12 d,必要时可加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药口服,内外合治以调理盆腔、胞宫内环境。进入下一阶段前复查4D-TVCD评估,根据尤师提出的ER评估体系[8],当存在子宫内膜菲薄[月经D11~14(周期28 d)<6 mm、D17~22<7 mm],内膜厚薄差>5 mm,内膜血流0级/1级,膜-肌结合带不清/模糊/消失,宫腔容积<2.5 cm3,深度<30 mm,明显粘连带,内膜缺失,宫腔积血/积液,着床期内膜自宫底向宫颈蠕动/强蠕动,S/D、PI、RI大于正常值2倍,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血管支数<2,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水等情况时,不宜进行备孕及胚胎移植[13],若4D-TVCD评估无上述情况,可进行下一阶段。第二种方案扶正补益,护卵调膜,兼调卵巢功能与内膜生长,此阶段治疗期间可“边调边试孕”,需配合月经周期,在月经D1~6开始,主要运用十法之“敛、增、补、修”四法养膜强“床”,“动、抚、宣、润”之法多采用花类药物,性平质轻,贯穿其中,既可宣络调膜,又可助卵泡宣散离巢,行经期以调经方为基础加减,经后期在助膜经验方(党参、黄芪、白术、橘叶、百合、石斛、沙参、桔梗、肉苁蓉、桑椹、覆盆子、菟丝子、莲子、山药、紫河车、月季花等)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此方补肾调冲,养泡助膜,既包含“调膜十法”中“增、补、修”法之意,又体现了“调泡七法”中增泡养泡之意。同时配合暖巢煲(黄芪、巴戟天、铁皮石斛、黄精等),每7 d服1煲,每个疗程连服2煲,炖乌鸡、乳鸽、排骨等血肉有情之品同服,药食同补,以补肾暖巢,改善卵巢功能。对于病因单纯或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直接选择第二种方案“边调边试孕”,卵膜同调,为进入备孕周期后胚胎顺利着床种植营造最佳环境,排除不良因素影响。
进入备孕周期,尤师在对RIF患者进行中医药辅助治疗时,采取“别类分步”的原则。通过别类,根据不同受孕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类,并根据其妊娠后所表现的生理特性差异分而治之;通过分步,对患者实施着床前、着床后“两步走”策略,借由“安胎二步法”[14-15]实现“容受”之宗旨。移植后着床前,以健脾为主,辅以补肾,通过健脾化生气血精津以濡养内膜,改善内膜质量,以摄纳、固托、濡养胚胎、胎元;着床后,则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旨在通过培补肾中精气以系固、滋育胚胎、胎元,分步治之,由此使中药更加精准有效,以确保胚胎顺利着床,提高妊娠率。
3.2.1 胚胎着床前——分类施治
对于RIF患者,尤师提出实施IVF-ET术当天或人工授精后,亦即胚胎着床前,便开始以健脾益气为法的中医药辅助方案长膜养胚,促胚着床,可以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生化妊娠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妊娠。因人工移植的胚胎较生理周期提前3~4 d进入子宫,导致子宫内膜生长与胚胎发育不能同步,加之术中用药对人体内分泌的影响,导致内膜薄且不具容受性,无法适时启动窗口期,所移植的胚胎无法着床,反复以往而致RIF,故移植后着床前急宜促内膜生长,健脾助运以长膜纳胎,辅以益肾以摄纳胎元。
根据囊胚、鲜胚在体外培育时间不同,其进入人体内到植入着床所需的时间也有差异[16],一般而言,囊胚较鲜胚在体外培育的时间长,移植后着床时间较鲜胚提前2 d,且着床率相对较高;人工授精者,因受精在体内进行,从受精卵发育到完全植入需12~14 d。针对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方案,尤师基于受精卵发育、输送、着床的时间规律而制定不同的中医药辅助方案(见表2),真正做到精准治疗。
表2 不同辅助生殖助孕方案的中医药辅助分步施治方案
3.2.2 胚胎着床后——辨证用药
对于接受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在测尿HCG阳性后,即胚胎着床后,开始实施纳胎方案的第二步。通过辨证施药用膳,以养胎安胎保胎。由于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进行超促排取卵或助孕时,天癸大量溢泻,损耗肾之阴阳,肾之精血相对不足,《素问·奇病论篇》有“胞脉者,系于肾”。肾虚冲任损伤,必然胎元不固;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而胎失濡养。因此,胚胎着床后,当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
临证时,一般以气血亏虚、肾虚、血瘀、血热等为病机要点,随证加减,有出血者加黄芩炭、乌梅炭、血余炭等,腹痛者加炒白芍、炙甘草等,便秘者加菟丝子、肉苁蓉等,口渴、心烦、夜寐欠安者加栀子、黄芩、莲子心等。强调药、膳、养结合,此阶段过寒、过热、过燥、滋腻、淡渗、有毒之品切忌服用。安胎过程中,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部压力,尽量卧床静养,3个月内切勿同房,注意饮食,碍胎之物切勿食用,避免感冒,调畅情志,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女,33岁。2020年8月22日初诊。2次IVFET失败后要求调理。行IVF-ET原因:①子宫条件差(肌瘤,内膜炎,粘连+4次手术+上环+取环,内膜缺损)。②盆腔内环境差(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积液)。③卵巢功能不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内膜薄,卵泡长速慢)。④输卵管因素(左侧阻塞,右侧不畅+伞端积液)。⑤宫颈因素(粘连+分离)。⑥配偶因素(弱精,pH值异常)。患者诉2019年11月在生殖中心以长方案行IVF-ET,取卵6个,受精5个,移植2个,移植后未着床。2020年5月于生殖中心行短方案IVF-ET,取卵2个,受精1个,移植后未着床。2020年7月在生殖中心再次行短方案,取卵4个,受精4个,因子宫出血已放弃移植,现余冻囊胚4枚,今前来就诊希望调理以增加下次移植成功率。月经:13岁,5~6/25~26 d;末次月经:2020年8月6日,量少色黯,夹血块,伴小腹坠胀,经前乳房胀痛。白带可,纳寐及二便正常。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弦。目前采取避孕套避孕。既往曾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2019年7月因宫腔粘连3次行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手术+上环术,2019年11月9日行宫颈管粘连分离术+取环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小肌瘤病史。孕2产0,自然流产1次,稽留流产1次(末次妊娠2018 年9 月),均行清宫术。辅助检查:2018年10月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阻塞,右侧输卵管部分通畅,伞端周围积液。2020年5月女性内分泌6项:促卵泡激素7.87 mIU/mL,黄体生成素2.83 mIU/mL,雌激素98 pg/mL,睾酮1.13 ng/mL(正常值上限1.08 ng/mL),催乳素32.55 ng/mL(正常值上限26 ng/mL),孕酮5.1 ng/mL。2020 年8 月20 日4D-TVCD(月经周期第15日)示:子宫大小正常,形态正常,子宫后壁肌层扫及12 mm×11 mm低回声结节,考虑为肌瘤;子宫内膜欠清晰,居中,C型,厚约5 mm,回声不均匀;内膜肌层结合带回声不清;左侧卵巢32 mm×17 mm,右侧卵巢29 mm×27 mm,可见一较大卵泡13 mm×8 mm;盆腔积液32 mm;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1级血流,子宫内膜不规则蠕动,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尚可)。
西医诊断:不孕症(继发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肌瘤。中医诊断:不孕症,盆腔炎,癥瘕。辨证:气滞血瘀证。治疗:忌发物,测体温,严格避孕(确定已避孕)。治以疏肝理气、化瘀消癥为法。方用自拟调经方加减,配合“调膜十法”之“疗”法,方药如下:柴胡、路路通、荔枝核、乌药、当归、土贝母、土茯苓、石见穿、泽泻、泽兰、白芷、皂角刺各10 g,金银花、连翘、白术、薏苡仁各15 g,甘草5 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盆炎丸2瓶,每日2次,每日10 g,口服。暖巢煲2煲,每7 d服1煲,炖乌鸡、乳鸽、排骨等血肉有情之品,吃肉喝汤。
2020年9月5日二诊、2020年10月10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未有特殊不适,月经量色大致同前,血块较前减少,下腹坠胀及乳房胀痛较前稍减,纳寐可,二便调。治法:嘱患者继续避孕,忌发物,测体温。守上方并加大消积散结之品。加用夏枯草、生鸡内金各10 g以磨积散结,水蛭、土鳖虫各5 g以噬瘤消癥。每个疗程连续服药21 d,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暖巢煲2 煲,每7 d 服1 煲,服法同前。中药外敷包4个,于月经来潮后,每3 d 1个,每日早晚湿热敷于下腹部20 min。
2020年11月7日四诊:末次月经10月23日,量少,少许血块,无下腹坠胀,腰酸,经期轻微乳胀,白带少,同房时感阴道稍干涩,纳寐可,二便调。复查4D-TVCD(月经周期第15日)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后壁肌瘤9 mm×6 mm;子宫内膜清晰,居中,B型,厚约8 mm,回声不均匀;内膜肌层结合带回声欠均匀;左侧卵巢31 mm×18 mm,卵泡14 mm×11 mm,右侧卵巢26 mm×21 mm,盆腔积液11 mm;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2级血流,子宫内膜无异常蠕动,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尚可)。告知患者宫腔内环境基本达标,可以择期再次进行移植。治法:忌发物,测基础体温。以补肾调冲,养泡助膜为法,方用助膜经验方加减:党参、黄芪、白术、橘叶、百合、石斛、沙参、桔梗、肉苁蓉、桑椹、覆盆子、菟丝子各10 g,莲子、山药各15 g,莲子心、月季花、紫河车(颗粒剂,另冲)、甘草各5 g。10剂,煎服法同前。暖巢煲2煲,每7 d 1个,服法同前。嘱此后可按此方案继续调理,如确定移植日期再次复诊。
2020年12月28日五诊:患者诉拟于2021年1月自然周期行冻胚移植。末次月经:12月13日,量少,色黯,少许血块,乳胀,白带可,纳寐可,二便调。治法:忌发物,测基础体温。着床方:黄芪、白术、白芍各15 g,人参花、莲子、石莲子、菟丝子、桑寄生、山萸肉、乌梅各10 g,百合花、甘草各5 g。10剂,煎服法同前,移植当天始服,连服10 d。着床煲2煲,移植第2、5日各服1煲,服法同前。
2021年2月3日六诊:末次月经2021年1月8日,1月22日行冻胚移植。移植第8日测尿HCG阳性,第12日抽血查HCG 773.2 mIU/mL,孕酮31.3 ng/mL,雌二醇293.9 pg/mL。现下腹稍不适,纳寐可,二便调。生殖中心予黄体酮6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2片,每日2次,口服。治法:按生殖中心方案保胎治疗。养胎方:山药、桑寄生各15 g,黄芪、党参、白术、紫苏梗、山萸肉、葛根、菟丝子、陈皮各10 g,莲须6 g,胎菊花、甘草各5 g。10剂,煎服法同前。养胎煲3煲,每5日服1煲,服法同前。嘱其随诊安胎至孕三月。于2021 年10 月底剖宫产,母女皆安。
按:该患者妊娠失败的因素较多。尤师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RIF的原因如下:其一,以盆腔炎性疾病为主,包括子宫内膜粘连并分离术、盆腔积液、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容受性差、输卵管炎等,综合评估患者目前盆腔及子宫内膜状态考虑暂不适宜移植,建议患者先避孕,根据患者中医辨证以气滞血瘀证为主,选用自拟调经方加减,配合“疗”法调膜,采用石见穿、生鸡内金、夏枯草以散结磨积消癥疗肌瘤,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消内膜炎,水蛭、土鳖虫、皂角刺噬瘕通络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泽泻、泽兰、白芷利水除湿配合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水疗盆腔积液;其二,卵巢功能不良,导致卵泡长速慢、内膜薄等问题,患者在生殖中心已做相应内分泌治疗,暂予配合暖巢煲补肾暖巢,改善卵巢功能。调经方为尤师根据女性“多郁易瘀”的生理特性拟定,患者药后未诉特殊不适,可继续守方并随证加减。连续用药3个月,患者复查4D-TVCD提示子宫内膜厚度连续性基本达标、盆腔急性炎症得到控制,积液明显减少、内膜容受性较前好转,根据尤师ER评估体系评估宫腔内环境基本达标,可进行下一阶段治疗并试孕或择期移植,治疗原则为调理内膜与卵泡同步发育,兼调卵巢功能与内膜生长,使内膜达到能孕育的目标,且注意不能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如土鳖虫、水蛭等),治疗以补肾调冲、养泡助膜为法,助膜经验方主要以“增、补、修”为法,助内膜修复长养,且含“调泡七法”之意,促卵泡生长,调节卵巢功能。胚胎移植后,根据不同辅助生殖助孕方案确定中医药辅治方案,以助胚胎着床。
近年来,高龄备孕及试管助孕呈增长趋势,如何使胎元着床成孕并获得临床妊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介入辅助生殖领域可获得较好疗效。尤师从中医理论体系出发认识RIF,认为其病机是脾肾亏虚、冲任不固,借助4D-TVCD认识内膜异变十态,独创“调膜十法”调膜痼疾,并根据不同受孕方式而发生RIF患者的不同生理特性,总结出施治方案,以提高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为目的,提出中医药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因素RIF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