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3-08-23 10:39:12康焱红王金星方芳夏青青陈偶英曾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设置

康焱红 ,王金星 ,方芳 ,夏青青 ,陈偶英 ,曾勇

1.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7味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1]。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其中高血压又为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降血脂[2]、抑制血栓形成[3]、保护神经功能[4]、抗炎[5-6]等作用。近年来,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7]研究已成为热点,但研究现状分析缺乏客观化方法,难以满足科研工作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总体进展的需求。文献计量学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并挖掘对应领域的发展规律。CiteSpace软件可绘制知识图谱,通过数据可视化直观呈现研究现状和趋势[8]。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补阳还五汤研究概况及该领域前沿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检索词“补阳还五*”进行主题检索,来源为所有期刊,检索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9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与补阳还五汤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英文文献,会议论文、报纸、通知、学位论文、综述、系统评价类论文,重复发表(仅保留1篇)、已撤回的文献。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筛选后的文献题录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采用NoteExpress3.7.0.9258软件合并、剔重后将题录文件保存为CiteSpace6.1.R2软件要求的“download_XX”格式。

采用Excel2019绘制2012-2022年发文时间趋势折线图,分析发文量及累积发文量并计算增长方程。采用Excel2019进行来源期刊、文献类型、病症分布统计。

依据普赖斯定律[9],核心作者最小发文量计算公式为: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采用CiteSpace6.1.R2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共现网络。通过网络图谱中节点及连线分析该领域作者及机构发文情况及合作密切程度。

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可知研究热点及趋势。将意义相近词语、缩写词进行合并处理,删除无意义关键词后,采用CiteSpace6.1.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图谱,通过网络图谱中节点及连线可知关键词热度。在共现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每个聚类的节点数、剪切值及出现年份。聚类分析中,网络模块度(Q)>0.3说明聚类有效,平均轮廓值(S)>0.5说明聚类同质性较高,结果合理。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得到该领域热点的变化趋势。在聚类基础上通过Timeline View功能,以X轴为引文发表年份,Y轴为聚类编号,得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可知各聚类发展演变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度。

软件参数设置:Time Slicing模块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2022 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选取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s)。设置“Top N”为50,其余为软件默认设置。

2 结果

初检得到17 435篇文献,其中CNKI 4 118篇,万方数据5 128篇,VIP 3 904篇,CBM 4 285篇。合并、剔重、筛选后最终纳入5 422篇。

2.1 发文时间分布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见图1。由图可知,2012-2022年该领域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发文最多(628篇)。2022年发文量下降,可能与检索时间及数据库收录滞后有关。计算得出累积发文量增长方程Y=528.74X-328.87,R²=0.996 3(R²≥0.7可认为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可预测至2022年累积发文量约达5 518篇。2012-2022年该领域发文量总体较高,年均发文量约500篇,表明该领域研究热度较高。

图1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

2.2 来源期刊

纳入文献来源于481种期刊,发文较多的期刊有《内蒙古中医药》《中医临床研究》《光明中医》《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发文量前10位来源期刊见表1。

表1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前10位)

2.3 文献类型

纳入文献类型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临床应用类文献最多(4 658篇,85.91%)。

表2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类型

2.4 主要病症

纳入文献涉及病症有中风、偏瘫、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等,排名前10位的病症见表3。

表3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主要病症(前10位)

2.5 核心作者

纳入文献涉及10 172名作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蔡光先(26篇)。依据普赖斯定律得N≈3.82,即发文量≥4篇的作者为该领域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共355名,占总数的3.49%。作者共现网络见图2。

图2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由图可知,该领域形成以蔡光先、易健、刘柏炎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群,该团队依托单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神经功能作用机制研究。

2.6 研究机构

纳入文献涉及4 023家研究机构,机构共现网络见图3。网络密度为0.000 5,表明研究机构间总体合作不密切。研究机构主要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主要合作单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见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研究倾向性不均衡。

图3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2.7 关键词

2.7.1 共现分析

纳入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4。该网络有365个节点、712条连线。频次前10位关键词见表4。高频关键词有中风、疗效、针灸、康复训练、中医药等。中心性表示关键词位置,中心性越高表示关键词所处位置越核心、越具代表性。

表4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前10位)

图4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7.2 聚类分析

纳入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5。该聚类Q=0.559 8,S=0.860 6,提示聚类结构显著,结果可信度高。

图5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

由图可知,该领域形成10个聚类,即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0大鼠、#1中风、#2疗效、#3神经功能、#4针灸、#5治疗、#6中医药、#7糖尿病、#8阿魏酸、#9老年。其中聚类#0探讨实验模型,聚类#1、#2、#3、#5、#7主要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聚类#4、#6探讨主要联用方法,聚类#8探讨主要药物成分,聚类#9探讨主要应用人群。

2.7.3 聚类时间线分析

根据聚类结果,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可知各聚类研究内容演变情况,见图6。

图6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2.7.4 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见图7。2012-2018年研究特点:①主要集中于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以治疗效果为主。③实验研究以药物成分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为主,其中代表成分为黄芪甲苷,动物实验以大鼠模型为主,主要探究其活血化瘀机制。2019-2022年研究特点:研究内容以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炎症、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为主,主要联用方为五苓散。

图7 2012-2022年补阳还五汤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前15位)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补阳还五汤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该领域研究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稳步增加,但高质量文献相对缺乏,说明该方的学术研究影响力尚待提高。实验研究文献远少于临床应用,表明补阳还五汤的现代科学依据研究不够充实,基础研究仍存在较大挖掘和探索空间。病症分布统计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最多,虽涉及循环、内分泌、神经、呼吸等系统疾病,但文献数量较少。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知,补阳还五汤相关研究主要为治疗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多与针灸等方法或其他方药联用)。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临床常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较好[11]。陈博威等[12-13]、徐雅倩等[14]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损伤作用。近年来,补阳还五汤改善神经功能[15]、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6]和肺纤维化[17-18]研究逐渐增多,体现出中医药治疗多途径、多靶点、多机制的特点。

通过关键词突现和时间线分析可知,随着临床实践不断增加,研究者对补阳还五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愈加认可。而研究的不断扩展深入,使补阳还五汤的合方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逐渐成为重点。随着细胞凋亡、自噬等相关机制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复杂疾病的机制逐渐明晰,但目前关于补阳还五汤通过上述机制在治疗疾病中发挥抑制作用的研究和文献较少。苷类组分、氧化损伤、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代谢组学为近年来补阳还五汤作用机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可能干预氧化应激和炎症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19],这为继续挖掘具体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有利于新靶点、新途径的探索及开发利用。

为更好发挥补阳还五汤的临床价值,提出以下研究建议:①加深科研人员团队合作及扩大机构间的合作,共同挖掘补阳还五汤的物质基础及药物成分靶点等,明确其对复杂机体的作用,丰富该方的药理研究证据。②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加强对补阳还五汤合方应用治疗各类复杂慢性疾病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的机制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其作用效果。③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为其药理研究构建并完善安全评价体系,促进其用药规范化。④开展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更系统、全面地揭示其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⑤补阳还五汤历史悠久,方中关键信息不断变化,应系统梳理、考证药物炮制、处方剂量、制法用法等关键信息,为该方临床应用与相关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水上消防(2020年5期)2020-12-14 07:16:18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特殊场景下列控等级转换的设置方案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动车段(所)股道有效长设置研究
我国中小学将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玩具世界(2017年9期)2017-11-24 05:17:29
吃纸的妖怪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