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弋可
工匠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技术人才,通常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的精神。工坊又称工作坊(Workshop)、工作场合,本意是指小巧精致具有创造性的生产场所,也可以称作工作室,既是生产研发场所,又是教学实训场所。 “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以工作坊形式开展教学,是学徒制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常规课堂之外的教学补充。
工坊中的工匠一方面是指导教师,他们是某个专业的教学名师或技术能手,具有较强的开发、设计、生产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常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具有精湛技艺的教学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工匠也可以是技能强的学生,是学校重点培养的能适应计算机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是未来“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好苗子。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全程运用现代学徒制理念,依托具有精湛技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培养工匠技能与工匠精神为目标,对具有专业兴趣的学生开展特色教学。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工匠言传身教、精心传授、协同工作。
为了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采用“练、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练”指入门的技能训练,学生在正式进入“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前,需要进行1-2 周任务驱动式实习,在此期间学生必须掌握“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必备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规范类、网络类、组装类、安全类4 类技能。 “研”是学生在掌握了必备技能的基础上,加入工坊项目小组,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完成各种真实项目的研究、制作、支持等工作。“创”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能力等。
“工匠工坊” 式学习社团的核心是使用真实的项目,由笔者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指导“工匠工坊”学习社团建设,以“名师工作室”和“工匠工坊”的名义承接学校各部门、教师、班级及企业的各类真实项目。借助不断完善的“工匠工坊”式实训软硬件设备和优质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大量的真实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校“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源于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多年的混层式学生兴趣小组、学生专业学习社团(计算机协会)、学科竞赛队,在2018 年改革为“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其初衷是为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具有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技能带头人”“学生导师”,带动更多的学生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以学徒制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学校计算机专业情况,设置影视后期、动画制作、网络搭建、网络布线、信息安全等多个“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根据各社团的特点,在计算类专业中选拔不同能力特点及兴趣爱好的学生,学生进入社团后开展不同侧重点的技术技能培养,同时鼓励他们进行交叉学习和跨专业团队合作。
我校“工匠工坊”依托笔者领衔的成都市名师工作室,以及笔者所在的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聘请多名企业能工巧匠,组建“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分为设计类和网络类2 大项目组,设计类工坊有影视后期工坊、动画制作工坊,网络类工坊有网络搭建工坊、网络布线工坊、网络安全工坊,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教学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
“工匠工坊”分为学员、学生技能带头人、学生导师三层结构。 学员通常在高一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通过自愿报名、技能初测、环境适应、技能考核流程成为“工匠工坊”学员,体现“练”。 通过技能考核后的学员跟着团队中的学生技能带头人完成指导教师交付的真实项目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项目研究、开发、实践能力,通过考核后成为学生技能带头人,成为“工匠工坊”成员,体现“研”。学生技能带头人通过接受重点项目开发、团队指导等一系列考察,成为“学生导师”后,就可以自行组建项目组进行项目创新,还可组建项目竞赛团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体现“创”。 “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学员选拔成长路径如图2 所示。
图2 “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学员成长路径
“工匠工坊”学习团队的能力递进线路,让每一位学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提升方向,为培养优质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畅通渠道。
“工匠工坊”式学生社团承接真实的项目工作,需要生产性的实训环境和硬件设备。一方面需要满足行业企业的项目实施、开发、生产要求,还要满足“练、研、创”一体化培养的要求。我校的工坊建设在实践中从零开始,从最初无常用场地,到拥有10 平方米学习场地,再到拥有固定的专用“工坊”,走过了10 多年的发展历程。 实训设备从几台机房淘汰的计算机,到拼凑组装的计算机,再到专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去年还配备了专用的学习、实训服务器,形成了工坊学员临时区、工坊成员专属学习区。
“工匠工坊” 式学习社团依托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群进行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按常规工学结合方式开展教学,职业岗位关键技能课程、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技能竞赛课程开展工坊式培养。 对接影视后期、动画制作、网络搭建、网络布线、信息安全技术岗位,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侧重培养。
分阶段培养专业群平台基础技能与岗位专项技能。 专业公共基础技能包括规章制度、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组装、网络基础设置、机房管理、职业素养等模块,通过半学期培养,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明确加入哪个工坊,同时明白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完成本阶段学习后通过选拔成为“工匠工坊”的正式成员,跟着学生技能带头人、学生导师一起完成真实的项目工作,学习掌握对应岗位的专项技能。 此阶段需要不定期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测试,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动态化调整和个性化培养。
“工匠工坊” 式学习社团中的学习资源均来自历年积累下来的真实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资源越积越多,并转化成训练内容。 由于这些项目资源多来自生活和生产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格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工坊承接学校各级各类项目,包括教师竞赛协助、班级资源建设等,还承接企业的项目开发、设计或生产。工坊指导老师按企业标准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开发、交付以及过程管理和质量考核,这种标准化、实战化的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需要不断修订和开发课程学习资源,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我校以“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辅助,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归纳为7 个模块,分别是网络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虚拟化模块、网络运维模块、电子商务模块、运营管理模块、视觉营销模块。 模块课程以网络为核心,辅以学生感兴趣的视觉营销、电子商务以及创新创业类网络运维模块等资源。 每一类资源均来自真实的工作岗位,按照项目任务方式,由浅入深进行资源开发,所有真实项目都是积件式的,通过不断累积和提升,形成特色学习资源再装入不同模块。积件式特色学习程资源的开发形式如图3 所示。
图3 积件式的特色学习资源
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已实践多年,培养了多届学员。 “工匠工坊”完全根据行业真实项目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工匠工坊”式学习社团的学生回到班上,带动了更多学生成长进步,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在全国技能竞赛、文明风采大赛、技能展演活动中成绩斐然;升入高职后,其学习、创新能力极强,深受高职院校的好评;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指导“工匠工坊”社团的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在职业技能、教学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多名教师获得“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