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术支持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开发

2023-08-23 04:16吴榕樱
高考·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媒体技术高中历史

吴榕樱

摘 要:《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一文指出,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中小学教育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引导学生系统认识近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载体。面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感知“革命传统”,从而在知史读史的基础上做到以史为鉴。本文拟探讨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开发。

关键词:媒体技术;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

充分挖掘课堂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营养,凝练独特育人价值,是新课标背景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中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重要任务。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更好地引导学生真实感悟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并将其转化为精神食粮,鼓舞青少年们奋发图强,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有着重要意义。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由历史两本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三本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史学入门》《史料研读》组成。以上是每个历史选项生都具备的课内教学资源。开发适合校情、生情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资源是对以上校内资源的有益补充,是拓展校内资源,延伸课堂的有效途径[1]。

融合媒体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将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资源落地。媒体技术,在笔者进行的课题研究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媒体技术是指运用于以下两种学习场景的:一是课堂学习中采用的媒体技术,特别是高效深度互动的教学技术工具,如反馈器、平板等;二是课外学习中采用的媒体技术,如搭建专题学习空间,或是作为学习成果的呈现工具等。采用多元、适合的媒体技术,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有效支持。与多媒体技术相比较而言,本课题探讨的“媒体技术”更侧重于在日常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构建以“生”为中心,以“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2]。

一、高中歷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困难

课程开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课程资源编制

1.课程资源的来源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历史课程开发可依据“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革命传统教学资源,涉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所有内容,涉及的时段较长,内容非常丰富[3]。

作为在校教师,课时紧张情况下如何进行资源的搜集?鉴于力量有限,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搜集到可信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呢?搜集的依据又是什么?搜集到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完整科学地展示?同时思考该如何将上述资源转化为适合校情、生情的课程载体?

2.课程资源的筛选

面对海量的课程资源,又面临着新问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筛选。

如何进行筛选呢?在筛选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筛选出所需课程资源之后怎么分类?如何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特别是能弘扬本地革命传统的课程资源?面对高中生,面对在校课业负担重和课余时间紧张的现实问题,一线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或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让他们接触到筛选整合的革命传统教育教材资源?筛选也是一件耗时的工程,对于缺经费缺时间的一线教师而言又是如何完成筛选工作呢?

(二)课程实施的管理

课程的开发要适应教育部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因此,一套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当下国家课程的实施是有一套制度机制的,这样在校内来保障历史学科必修、历史选项班学生的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这三类课程,并有计划、有效实施以及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4]。

在学校课程制度下,如何保障依托于教研组、课题组开发的课程?如何设计出适应“四新”背景下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及系列课程?

(三)课程评价的标准

“四新”背景下的高中学生,与传统的历史学习不一样的是,从“坐着”听教师讲到“站起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从单纯掌握必备知识到培养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从单纯掌握解题技巧到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转化,需要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来指导。

那么,开发的面向高中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还有哪些功能定位?构建“四新”背景下的评价机制,有着什么样的目标要求、评价类型、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对于高中学生如何更好地检测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开发的策略

针对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困难,考虑到学校课程建设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适合校情和生情的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是大势所趋。目前各校开展的“红色教育”大多是零散未成体系的,因此,在当下依托媒体技术在高中进行历史革命传统教学课程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利用现有的资源平台开发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信息等”。

1.将各种线上资源转化为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资源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教学任务重的一线教师而言,需要有效利用各种线上平台。这里列举出一二:①各级各类的图书馆线上平台,可方便查阅数字资源,如福建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多媒体学习库等,还提供馆藏资源、图书推荐和馆内活动预告等;②微信公众号中丰富的文章、视频号,如国家图书馆公众号中的国图公开课,福建档案公众号中的视频号等;③App小程序,如超星移动图书馆等;④各级各类专门类别“红色”纪念馆的官方网站,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诸如《八闽开国将军长廊》、沙画展《长征从这里出发》、“红色福建”主题展览、廉洁故事连载等。

2.利用好纸质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专门类的纪念馆

进入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搜索“革命”二字,就有6359个资源;进入福州市图书馆,馆藏搜索“革命”二字,也有5564个资源。搜索资源过多情况下,要进行适当筛选。比如革命人物的筛选,可按照地区划分、按照革命传统教育涉及的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照革命贡献方面等角度进行划分。筛选进课程的人物或者事件,要遵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革命传统进中小学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国防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等来高屋建瓴地指导课程的具体实施。

(二)依托博物馆、电视台等爱国实践基地联合开发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

课程开发过程中设计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相较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真实情境的创设是“四新”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特别强调的。如果没有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下精选阐述,学生无法“回到历史现场”,无法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思与想,也无法体会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探究实践活动的设计,依托智慧教室的相关平台,推送系列的小组活动,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他们“神入历史”的重要途径。比如:以“见证历史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完成校外实践任务的同时,与历史人物及历史活动“面对面”;开展以“重温历史、铭记责任”为主题的历史人物(事件)讲故事比赛;还有以“史海浩瀚、智者为王”为主题的历史学科竞赛活动和历史插画展等跨学科活动。

(三)搭乘校工作室和课题东风制定科学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评价标准

在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革命传统教育课程突出育人功能,这也是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最重要的功能。鉴于此,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关注到学生的生长。在案例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学:具体指标上,围绕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能否及时反馈学生学的程度,能否在课程实施效果上呈现汲取革命传统养分。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有无充分调动积极性参与课堂中,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认同革命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学习情境、学术情境。按照深度学习理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培养了什么能力,涵养了哪些素养,以帮助学生的终身学习。

三、高中历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案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主张树立指向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应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灌输形成。”“历史是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笔者以一节名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案例展开实施说明。

(一)案例选题由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时代化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案例实施说明

这是高三二轮复习阶段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主题探究课,是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在高三复习阶段的整合课,融合必修、选必和选修的相关课程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设置渗透革命文化传统内核的学科情境,设置有梯度的学生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继而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思维。

本节课的学习资源笔者调用了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的暑假作业,当年集备组设计了必做的阅读、观影活动和选做的摄影、人物评价、研学活动等方面的“红色中国有福之城”为主题的暑假作业,来自身边的历史这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很好地亲近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气息的机会。作业提交到智慧课堂云平台上,集备组按照评选标准挑选出相对出色的作品。并在学期中的校级学科竞赛活动单元展出,采用学生微信投票、现场投票和教师投票方式,选出一二三等奖。

课前,笔者在智慧课堂云平台上推送了获奖作品的学生作业,设计了“(1)请梳理以上作品,按主题进行分类,并列举出来。(2)选取其中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你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并说明为什么”两个小题组成的预习作业。将获奖作品作为预习资源,一是让学生见证自身学习的成长经历,二是选取他们熟悉的材料,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培养他们提取信息整理、分析论证的关键能力。

课中将学生作业资源二次使用,设计了难度较大的论述题:请选取相互关联的两个人物或是两个历史事件,结合1921年至今的階段特征,自拟论题,进行合理的阐述。该题目的设置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进行信息的筛选,进而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严谨的逻辑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综合论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一阶段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自己对史实的理解进行特定时空下的合理解释。作业提交到智慧课堂的云平台上,学生结合评价标准互相点评。点赞数最高的学生作业进行重点师生点评,在点评中把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及自身的不足,指导下一阶段的复习方向。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结合2022年北京高考真题——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2022年福建高考真题——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的反应、2022年山东高考真题——宣传画《工人新村》赏析等试题,让学生用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在梳理中引导学生学会从时空角度思考问题,定位时间、空间,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题的解析,实现举一反三。

课程结束,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作为问题情境设计,在跨越时空基础上,从小细节去把握胜利密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本节课中通过先烈们的革命活动,感悟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涵养学生的人生观;通过对比中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不同,体会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自我革命”的。

结束语

总之,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基于高中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任重道远。课题研究依然在路上,如何更好地将媒体技术与学科融合,进一步形成完善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设计方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落地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评价体系解读[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

[3]徐尚昆,杨汝岱,郝保伟.中国高考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11

[4]徐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师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福州市电化教育馆“媒体技术支持下革命传统主题的中学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开发与研究”(编号:FZDJ2021A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媒体技术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探索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