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色彩美解读

2023-08-22 19:40张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7期

张冰

摘 要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小品文,其内容蕴藉、形式别具一格,而色彩美是本文的典型艺术特征,也是后世人们解读和品鉴的重点。透过文章的语言和文字,深度解读其“色彩美”,不单单可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还有助于深度挖掘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本文从简笔着墨、色彩渐丰、斑斓艳丽三个角度,对文本的色彩美进行解读。

关键词 简笔 描摹 色彩美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以骈体为主要形式的山水小品文,其形式自由、骈中有散,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丽、隽永、高洁又明艳的特征,虽全文仅有“缥碧”一词直接指明了色彩,但是全文涉及色彩的内容绝不止这一处。吴均利用绝妙的艺术手段,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绘得十分形象生动,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缱绻的画卷。为了体会和感受这首古诗文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围绕着其色彩美展开品鉴和解读,挖掘文章中体现色彩的语句和意象,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一、简笔着墨,勾勒背景

文章开篇,作者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开辟了一条诗文奇境,给人一种开阔、宏大之感,其描绘的景象清新、自然、高远,天与山、风与烟浑然一体,带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从结构上看,吴均首先描绘了远处的景色,以高远、霧气尽散的晴空为主背景,将目光所及最高处、最远处的景色呈现出来,勾勒了一幅天山一体、色彩相融的广阔景象。

我们将焦点集中于文本语句的色彩之上,由“天山共色”可知,吴均目光所及之处,天地间共用一色,仿佛是一幅简笔着墨、浓淡相宜、晕染得当的山水写意画,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朗、飘逸的状态。阅读时,我们站在吴均所立足之处,跟随着他的视线极目远眺,远处的高山似乎是一抹青色的剪影,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淡青色的天空映射在水面上,一时之间难以分清是天还是水,满目皆是淡淡的青色,这便给整幅画卷勾勒了淡青色的背景。

天地宽广、天与山与水一色,整幅画卷高远明净,显然画中的人也更为超脱于物外,初步衬托出吴均的志存高远、孤高自傲,为后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也为升华主题埋下了伏笔。

二、色彩渐丰,俯视近景

第二段起始,作者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为主线,重点描写了“水”。作者的视线发生了变化,他从苍茫一色的天山之间,由远及近地俯视眼前的近景,将焦点集中于前面的江水之上。在一片苍茫之中,他窥见了一抹淡绿,谓之“缥碧”,此词也是全文唯一一次直接写景物颜色的词汇,不仅带给人一种新鲜感,也能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江水的颜色。

行至下文,作者的视线进一步拉近,他的眼前是缓缓的流水。作者眼前的江水清澈透明,虽未直接引用颜色词,但是却以无色写有色,让人能够瞬间体会到水的澄明。到了“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文章的颜色逐渐丰富起来,读到这里时,我们要发挥想象力,围绕着文章的内容,想象出一幅“鱼翔浅底”的动态画面,由水、石头、鱼儿等多个意象,交织出一幅色彩丰富的水下图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一个“湍”字,虽未直接提及颜色,但是读到这里时,人们仿佛看到了千万匹疾驰的骏马,白色的浪花汹涌澎湃,又似乎是千万只白鸽同步飞起的壮丽画面,这一个字不仅加强了文章画面的动态感,还增强了整篇文章的色彩美,而从视线和颜色的变化中,也能感受到作者由超然物外到格外欣喜的情感变化。

三、斑斓艳丽,描摹画面

解读到文章的第三段,从此段的首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便可明确,此段的重点在于“山”,而全文的“色彩美”也在此段走向了高潮。所谓“寒树”,对于其指代含义,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寒树”即长在高山之上的树,因其起点过高,便给人一种寒冷之意。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更加倾向于“树木茂密、浓绿”之意,正是因为高山之上的树木的茂密,所以堆叠起来的树木颜色更深,整体上呈现出墨绿色,而墨绿色属于冷色系,固然给人一种寒冷之感,故曰“寒树”,由此一句,我们也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于脑海中描摹出“树木勾连、密布在整座山头之上,云气缭绕在树林之上,寒气逼人又缥缈幽然”的画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写山的手法之奇妙。

山头上密密匝匝的树木,也为整座山染上了墨绿色,这才有了文章结尾处的“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两句,初读时,我们难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联,经过细细品味后,方可知其深意。正是因为山头上密密匝匝的树木相互勾连和交叠,一片墨绿色笼罩在天空之下,所以,吴均抬眼望去,只看到树木映照下昏暗的天空,此时难以辨别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枝条交错的缝隙中,光影绰绰、星星点点,这才能辨别出树木之外的日头,当枝条摇动时,脚下的影子也随之晃动,一阵微风拂来,地上的光影便摇曳生姿。由此可见,表面上看这两句是有些赘余和冗杂,实则不然,这两句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善,也为整幅画卷增添了别样的色彩,重点凸显了山之奇特,也以墨绿色的画笔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在第三段中,除了首尾交相呼应的墨绿色背景之外,还以“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为整段文字增添了亮色。由句子的内容入手,我们可以细心描摹和勾勒出“百鸟啼叫、振翅高飞”的美好画面,还能由此发散,聚焦于百鸟颜色绮丽的翅膀上,感受到百鸟相聚时斑斓艳丽的“色彩美”,体会到“嘤嘤成韵”的奇趣之感。作者眼前的自然之景如此绮丽、斑斓,受到眼前之景的感染,他的内心深处也生发起对大自然、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此时,他满心满眼皆是生命的礼赞,尤其是“好鸟”一词,其蕴意深刻,不仅指代了羽毛美丽的鸟,也象征着极富生命力的鸟,此词饱含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也使得全文的感情达到了顶峰。

从《与朱元思书》的全文来看,虽然文章中直接提及颜色的词汇仅有“缥碧”一处,但经过反复涵泳、细致品味后,不难发现整篇文章处处皆是色彩。整体而言,文章共包含144字,在渲染色彩方面,既包含了直接点明色彩的部分,又有隐含色彩的部分,既有大片铺色、简笔勾勒的部分,还有聚焦点位、细致勾勒的部分,既有清丽淡雅的部分,还有明艳斑斓的部分,这些色彩上的变化,丰富了文章的意境美,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线索。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作者视线的变化,勾勒和描摹色彩丰富的画面,不仅可以收获丰富的自然审美体验,还能体会到作者由超然物外、惊喜、流连忘返的情感变化,而整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也正如吴均此人的性格一样,不落俗套、不拘定格,当我们深入到文本后,也能体会到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而由“色彩美”衍生出的人文美,也值得我们深究和感悟。

纵观《与朱元思书》全文,我们围绕着文本的主要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并从简笔着墨、色彩渐丰和斑斓艳丽三个阶段,解读和分析文章中蕴含的“色彩美”,既能获得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也能按照由远及近、有大到小的空间顺序,还原整篇文章中的画面,将山、水、天、地等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卷,从而真正走近吴均的世界,感受他眼中色彩艳丽、山水异色的美好画面,由此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感受和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