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雯
白象街似是故人来1
清代初年,白象街在太平门和望龙门之間,因当时有白象池而得名。
清代至民国时期,白象街是重庆下半城的主要商务、商业街区。
如今,这里的仿民国建筑崭新、威严,商业化和现代化在百年老建筑上开花。
这白象街是新的,也是旧的,是曾经数一数二的富裕地段。
药材公会、江全泰号、卜凤居、海关监督公署旧址这等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至今仍在,诉说着这条老街的辉煌。
漫步白象街,抬头仰望,巴洛克风格的浮雕在门口立柱上透出一股奢华。五彩华丽的玻璃熠熠闪光,仿佛好时光在招手。仔细看看,中国传统的仙鹤、兰草也间杂其间。
好一座中西融合的小楼,这小楼不是别处,正是药材公会旧址。它位于今天的融创白象街内,这栋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楼房,二楼一底、砖木结构,三层另设有一个阁楼,并有迂回有序的回廊。
这栋小楼左右对称、气势沉稳,坐北朝南偏西30度,面阔16.8米,进深25.57米,高18米,建筑面积1202平方米,占地面积991平方米。大楼外观装饰以浮雕为主,所有的门窗、立柱都有精美的浮雕。浮雕既有中国传统的花鸟走兽,也有带欧式风格的图案。穗子形状的浮雕、几何分割的石砖以及拱形轮廓和屋顶装饰,带有浓重的西洋味。那罗马立柱上所刻的中式风格的花草浮雕纹样,全部取材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各式中药材,又具有中国气派。整栋建筑雕梁画栋,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
储奇门过去水路交通便利,一直是山货、药材集中的地方。明清时期,储奇门就有了药材商人组织的药材帮,一般根据药材品种和药商祖籍进行分类组建而成,云贵川陕等省都有。这样的帮会不仅可以沟通商情信息,而且可以维护商人的共同利益。
那时,储奇门城内集中了重庆城几乎所有的药材字号,药铺、山货铺、堆栈林立。众多的商家商铺,使重庆药材业盛极一时。储奇门一带,白天货船如蚁,帆樯遮天,入夜笙歌不绝,通宵达旦。
重庆开埠后,外来药商越来越多。到民国初年,重庆已经建立药材十三帮,在重庆经营药材的商家已有数百家之多。1926年6月,根据北京政府农商部颁行的工会法,药材十三帮在储奇门正式成立重庆药材同业公会,规定经纪人员必须经过公会统一考试及格后才能从事业务活动,还规定药材进出重庆都必须经公会证明,否则就不能办税,也不能报海关。同时,公会还在储奇门羊子坝兴建会所,以便同业集中交易。
药材公会的成立,加强了药材市场的管理,促进了重庆中药材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重庆市场一大行业。到1930年,已有字号31家、药栈79家、山土药材字号53家、外省(包括湖北、广东、陕西、浙江、江西、河南等)运销商90家,广药铺34家,择铺98家以及手工作坊几十家。据重庆海关税务司记载,1930至1939年,重庆平均出口量山货第一、桐油第二、药材第三。药材公会大楼一直作为同业公会会所,用于办公和聚会。后又在附近的九道门修建了两幢楼房,作为兴华小学校址,便利药商和职工子女免费入学。
解放后,中药材全部收归国家经营,作为市场的储奇门也就衰落。20世纪90年代,中药材公司在解放西路开办了中药材市场,逐渐发展成重庆以及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重新红火了几十年,现已搬迁到菜园坝。药材公会旧址保存较为完好,经修复后已经对公众开放。
如今的药材公会旧址,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及观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下半城的社会背景、商业面貌以及药材行业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09年,药材公会旧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系重庆市渝中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