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 冷春美
7月4日,“特鋼贤人服务社”一早就开了门,78岁的熊育国坐在门口为邻居们义诊。当天,和他一起为居民服务的,还有特钢厂退休职工王福兰。
“特钢贤人服务社”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花弄里小区,这里原是特钢厂修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职工家属区。如今,大部分特钢厂退休工人仍住在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作为“特钢贤人”,参与到社区自治和服务中来。
花弄里小区有7栋居民楼,共16个单元335户居民。小区正如它的名字,不仅花香四溢,邻里互助的“和美之花”处处盛开,成为居民们的幸福港湾,“特钢贤人坊”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品牌。
企业能人“再上岗”
“熊医生,给我测测血压。”买完菜经过“特钢贤人服务社”的王婆婆坐了下来,请熊医生帮忙量下血压。
熊育国从部队转业后,在原特钢医院(现东华医院)当了20多年的内科医生。退休后,他每周二和周四在社区里“上岗”,义务为老邻居们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现在已成了花弄里的“名医”。
坐在熊医生旁边的王福兰今年70岁,上世纪80年代进入特钢厂,做过电焊工,当过库管。那时的她能说会道,聪明肯学,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推拿和理发就是那时学会的。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些技能会在她老年时还能用上。成为“特钢贤人坊”的一员后,她在花弄里颇受欢迎,经常上门给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邻居做康复按摩。她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老街坊,很多还是特钢厂的老同事。
“特钢贤人服务社”的管家项目库里,公示有亲情陪护、义诊康养、居家服务、家政服务、水电服务等五大类48个免费服务项目。对于辖区内的特困人员、重残人员、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志愿者还会主动上门搜集服务需求,优先服务。
这些志愿者,都是像熊育国和王福兰一样,有着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曾经他们大多是厂里的“能人”,现在是社区里的“贤人”。
时光不弃老小区
走进花弄里,别致的涂鸦墙与葱郁的花草相映成趣,老物件变成展览品留下旧时光记忆,居民围坐树下,聊着家长里短。
70岁的彭荣富,也是花弄里的热心人。他每天都习惯来这里浇浇花,碰到谁都能聊上几句,给社区治理出出主意。
“现在的花弄里,和以前简直是千差万别。”彭荣富是看着这里一步步变化的——
这几栋家属楼,直到2018年才合围起来,因为大家爱种花,爱分享,于是有了“花弄里”这个美丽的名字。这里没有物管,大家就民主协商,自发成立了楼栋“互助之家”管委会,探索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模式,并迅速将“自治之花”开遍社区所有楼栋。
友爱楼、团结楼、进步楼、祥和楼……在花弄里,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是居民自己起的,每栋楼里都有居民民主协商、自治自理的故事。
最近,花弄里空地边角多了个小花园,这就是根据居民们提议搭建的。为了建好这个小花园,社区请来大学生一起设计,不仅种满了花草,还有手绘装饰,大家还给它取了一个文艺的名字——时光不弃小花园。
小花园平时需要人打理,彭荣富给社区推荐了柴元宽,“柴伯伯以前做过树枝修剪,有经验!”社区向柴元宽征求意见时,他欣然同意,成为花弄里的“义务园丁”。
“金点子”成“金钥匙”
花弄里的故事,只是石井坡街道“特钢贤人坊”基层治理品牌的缩影。“特钢贤人坊”共设有红岩岗、纾解角、议事苑、点赞榜、服务社和智慧家6个分坊。
特钢厂虽然破产,但留下了大量拥有技能、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和数千名忠诚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石井坡街道搭建起平台,让贤人服务有舞台,将曾经创造企业辉煌的“单位贤人”,培养为参与社会治理的“社区贤人”。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我们把社区治理权交给居民,让民主的生机与活力融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7月4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向人民云报告”直播中,沙坪坝区人大代表、石井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江小波说,不仅仅是为立法提建议,居民们对社区的大小事务也都深度参与,群众的建议和呼声转化为石井坡的工作方向和目标,“群众的意见即便不能上升为法条,也能充分转化为现实‘治理力。”
居民们的“金点子”化作一条条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金花银花不如弄里花,远亲近亲不如邻里亲。”居民在花弄里门口写的的这幅对联,是他们真实的感受,大家互助互爱、自治自享,让一个老小区鲜花绽放,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