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班就读的“小步子”教学策略探究

2023-08-22 06:15李朝侠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英语教学

李朝侠

[摘 要]随着特殊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班就读这一举措得到普及和发展。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有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调整。“小步子”教学理念有助于随班就读情况下的英语教学,教师应对此进行积极探索,在准确分析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设置分层教学目标,通过细化教学步骤、创设趣味活动、由浅入深推進等策略开展“小步子”英语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关键词]随班就读;小步子教学理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84-03

199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规划与指导,特殊教育工作由此得到了法制保障。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修订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进一步保障了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班就读这一教育举措开始实施。

随班就读(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 , LRC )是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班级就读的一种教育方式,目的是让这些特殊的儿童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流,接受必要的教育。随班就读举措实施后,特殊需要学生得以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这样,班级内便同时存在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关于随班就读的教学,有专家指出,随班就读强调一个“随”字,即科任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活用教材教法,降低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要求,推动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根据随班就读中两类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步子”教学法,其效果显著,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均学有所获。下面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中“Sound time”的教学为例,探究基于随班就读的“小步子”教学策略,以实现班内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标。

一、准确分析教材与学情

随班就读举措的实施,让一个班级里同时存在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二者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对随班就读举措下的英语教学进行探究,一方面要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要基于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由此,准确分析教材和学情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本课中的“Sound time”板块主要学习字母“a”在单词中的一般发音规则。此板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首含有目标语音“a”的歌谣“Kate, Kate, dont skate. Come and make a cake.”;第二部分是四个含有目标语音“a”的单词“cake”“grape”“make”“skate”。这一板块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音、朗读、拼写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掌握字母“a”的发音规则,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标。

在学情方面,普通学生已经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的音素发音,并学习了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从本单元开始,学生要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这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更加复杂。四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而在语言分析、归纳和总结方面有待提升。他们喜欢歌谣,喜欢模仿,因此,唱、演等教学方式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除普通学生外,笔者班内有一名“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他属于多重障碍儿童,患有轻度自闭、轻度言语障碍。该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容易激动,说话不太流畅。在英语学习方面,该生能够认读简单的单词,但自主拼读单词有困难,语音单调刻板、重音错误,其记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在小组活动时边缘化,需要同伴的提醒和帮扶才能参与其中;他很喜欢简笔画和欢快的音乐,但伴随音乐做的动作不够协调。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为后续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设定分层教学目标

在班级中,普通学生占大多数,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占少数。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基本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实际,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目标一,巩固“I like...”的用法,在表述中产生迁移运用知识的意识;目标二,围绕“I like...”开展主题活动,熟悉并掌握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目标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互相帮扶的意识。这是普通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后应达到的目标。

与此同时,班级内尚有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笔者同时考虑到该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原有教学目标的要求,为该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1)能够在师生互动中学会用“I like...”进行表达;(2)能感知并学会字母“a”在单词中的一般发音规则,在同伴的帮助下读出相关单词;(3)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接受同伴的帮助并积极互动。特殊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教学时要找到能够将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对接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三、实施“小步子”教学

“小步子”教学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所谓“小步子”教学,就是把一个大的知识单元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小步子”教学有助于随班就读情况下教学活动的开展。

1.细化教学步骤

实施“小步子”教学,首先要基于目标细化教学步骤。基于上述整体教学目标,笔者将目标一的教学步骤细化为:(1)学习本单元词汇和日常用语“Nice to see you”“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以及答语“I like...”,延伸拓展“What else do you like?”“I like...”;(2)能够依据教师出示的图片进行简单对话。将目标二的教学步骤细化为:(1)读一读,找出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2)再读单词,通过齐读、自读、轮读等方式,结合前期归纳出的发音规律,体会字母“a”的发音特点;(3)拼读单词,反复练习;(4)摆、拼、读单词,即小组合作利用发音规律,摆一摆字母、拼一拼单词、读一读发音;(5)再读句子,巩固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6)听音练写,完成语篇填空。将目标三的教学步骤细化为:(1)组内交流含有元音字母“a”的单词的发音规律;(2)小组成员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完成摆、拼、读单词任务。

细化的教学步骤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语音知识“掰开”“揉碎”了,使得不同学生之间的活动层次差距缩小,让普通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可触性”,让特殊需要学生因为知识之间的过渡自然、浅显易懂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创设趣味活动

在对班上的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后,不难发现他们有着喜欢音乐的共同点。因此,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音乐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将“小步子”教学理念落实到本课教学中,并融入音乐元素,将教学过程确定为“韵律歌谣—抽出单词—反复操练—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拼读—摆、拼练读—改读为唱—听音写单词”。这些活动之间都伴有唱或演的“小插曲”,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殊需要学生获得吸收知识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歌谣时,学生练读:“Kate, Kate, dont skate. Come and make a cake.”在学生熟读后,笔者续编歌谣:“Kate, Kate, dont skate. Come and make a cake. We have a party. Its for friends. Kate, Kate, cake is ready. We can call our friends. Let them eat our nice cake. Then say,good bye, good bye.”同时,笔者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续编的歌谣内容——蛋糕和溜冰鞋,然后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读。待学生熟读,笔者抓住时机,采用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简谱“献歌一曲”,让英语知识鲜活起来。当笔者刚唱出第一句时,学生被熟悉的旋律吸引,反应较快的学生能够立刻跟着哼唱;特殊需要学生也同其他学生一样产生兴致,跟着唱起来,尽管他对句子中的部分单词还有些陌生,但已经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对普通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不仅是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而且掌握了一个有效记忆单词、句子的方法;对特殊需要学生来说,能够快乐学习是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最好途径。

在整节课中,趣味的唱、演、画镶嵌在活动与活动之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当然,无论唱或者演,内容都离不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元音字母“a”的发音规律。而这些“小插曲”能够却为班内的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了学习“缓冲带”,为其后续努力积蓄力量。

3.由浅入深推进

教育专家指出,出于个体原因,特殊需要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方面能力偏弱,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目标关联的环节分散开,在快慢适中的节奏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呈现教学内容。这也是“小步子”教学法倡导的教学方式。

基于此,笔者首先出示韵文,引导学生发现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Name, name, whats your name? Game, game, lets play a game. Skate, skate, I can skate. Grape, grape, I like grapes. Make, make, I can make. Cake, cake, make a cake.”笔者领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读后,学生很快能将含有元音字母“a”的單词圈出来:“name”“game”“skate”“grape”“make”“cake”。学生先读韵文,体会单词的发音,再把重点单词标注出来再读,由原来的面聚焦到点,符合逐渐过渡的教学规律。以小组为单位再读单词,普通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元音字母“a”的发音规律,从而帮助特殊需要学生,让他能准确读出、内化这一知识。

其次,为了巩固发音,笔者采取单词拼读法,让学生拼读和记忆单词,如:“ake→/eik/”“m+ake→/meik/”,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用字母卡片组成包含“a+辅音字母+不发音e”的单词,书写下来之后试读。待学生掌握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后,笔者又穿插了一段英文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语音知识,特殊需要学生也得以“喘息”,进一步感悟、内化字母“a”的发音规律。

最后,笔者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音填写单词,帮助他们实现“听音能写”的目标。当然,这一任务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笔者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听音写词”练习:

(针对普通学生)My       is Kate,I can       . I can    . Now, I am making a     . And there is a      on it. Can you      it with me? But, remember, you should play it      and not make      .

(针对特殊需要学生)My n  me is Kate, I can sk  te. I can b  ke. Now, I am making a c  ke. And there is a gr  pe on it. Can you m  ke it with me? But, remember, you should play it s  fe and not make h  ste.

随班就读的班级内同时存在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依据两者的学习特点,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为特殊需要学生设计的练习要比普通学生的难度低一些,并适当增加提示,有助于特殊需要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基于随班就读的“小步子”教学指向不同的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也要多元化。例如,对普通学生来说,把单词读得准确又熟练则视为进步,能够得到表扬;对特殊需要学生来说,读得相对准确,发音到位就可以视为进步,能够得到表扬。当然,不论是普通学生还是特殊需要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先让普通学生带头读和练。领头学生的行为会直接其他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可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当领读的学生达到要求后,再由他们去帮助特殊需要学生。二是教师在鼓励、赞扬某一学生时,不要忘记表扬同组的其他学生,这样的方式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互帮互助的活动中,在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让特殊需要学生放松心情,专注学习。

综上所述,特殊需要学生在接受知识与技能时有慢、迟、钝等特点,与普通学生同在一间教室里学习时,“小步子”教学法相对有效。教师要注意到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学情调查,结合教学内容及主题,基于“小步子”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让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5-129.

[2]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3):35-37.

[3] 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33-38.

[4] 吴淑美.融合教育教材教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

(责编 韦於坊 杜 华)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英语教学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