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艳
(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凤阳 233100)
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土地经营模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之一。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助于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家庭农场具有多种优势,首先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示范推广了农业高新科技,节约了生产成本;其次按现代农业标准化要求生产有机、环保的农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示范效应,保护农田环境。相比较传统农户,家庭农场更具规模效益和竞争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村改革产生的新经济组织,需要政府规范引导。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约有65 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凤阳县地处淮河南岸,处于江淮之间丘陵地带,气候适宜,国土面积1 949.5 km2,全县下辖15 个乡镇、工业园区,乡村人口约648 815 人,乡村劳动力约408 853 人,是一个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大县。近年,凤阳县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粮、蔬、果树、畜牧、渔业等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凤阳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实地察看、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898 个,其中种植养殖类504 个,其他类391 个,餐饮类1 个,食品经营类1 个,食品生产类1 个。除了常规的粮蔬、水果类的种植和家畜家禽、水产类的养殖外,还保留了一些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的种养,如刘玉萍家庭农场、白云山家庭农场、正光家庭农场、张传金家庭农场的中草药种植,刘府镇建诚家庭农场、临淮关镇黄坤家庭农场的食用菌种植,刘府镇田园之春家庭农场、殷涧镇弘毅苗木家庭农场的花卉种植,府城新发家庭农场、乐凯生态家庭农场、天意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小溪河镇阚旭光家庭农场等的林木育种育苗,兰花家庭农场的蜜蜂饲养等。凤阳县家庭农场经营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在传统种植、养殖基础上,借助于凤阳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辅以乡村餐饮、农特产品采摘、垂钓、特色设施乐园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产品,打造品牌效应,市场经济效益初显。
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思想转变不到位,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全面,存在观望、惜租的心态,可能造成土地不连片,土地流转难度大,部分农场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不便于农田机械化作业。另外,由于土地的流转价格不稳定,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对农场经营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农场的经营风险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农场主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
家庭农场的启动阶段需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短缺或无法及时获得银行贷款资助,制约部分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后续发展。现阶段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家庭农场领域较少,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用工上,由于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土地的多数为老、弱、妇、幼,缺少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农忙季节更是难以雇佣到充足工人,对农作物的采收影响很大,且人工成本较高,午、秋两季凤阳本地农田雇工的日平均工资已达到150 元,造成农场开支较大。
家庭农场多为农业大户发展而来,农业知识与农业科技匮乏,市场化意识不强,品牌概念模糊,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品没有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转化率低。
由于部分土地流转租期偏短,导致农场租户不愿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县、乡及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协调服务作用,营造有利于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的政策环境,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引导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书面合同,通过协调或竞标的方式将土地长期稳定地转让给家庭农场使用,促进农场经营户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建议通过规范流转方式、稳定流转期限、合理流转价格等形式,帮助家庭农场主规范有序、稳定合理地流转土地,增强其规模经营和长远发展的信心。
建议凤阳县政府部门联合金融部门对家庭农场进行信用评级,结合其生产经营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合作对接,建立融资协作长效机制,积极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匮乏的难题。同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提供经济支持。对注册的家庭农场,可以优先安排各种农业项目和政策补贴,也可以给予适度的税收优惠,在每年的设施农业、清洁能源项目、现代畜禽养殖等农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应给予优先考虑。另外,在申报农业政策性扶持项目时,可以把申报重点放在发展前景好的家庭农场,重点扶持,逐步建立以农场主投入为主,政府扶助为辅,金融支持、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融资机制,保障家庭农场的正常运行,促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良性发展。
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构,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培养农场主的产品意识、品牌意识,提高农场主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家庭农场年轻人才的培养,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农场主外出考察,全方位提升家庭农场人员素质,培育出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或者进入家庭农场工作,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建议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积极宣传,扩大宣传范围,把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推广给广大的家庭农场主,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方式,结合本地特色和独有的人文景观,兴办农家乐、休闲农场、乡村游乐园等,开展多样化经营,拓宽经营渠道,增加农业收益。
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载体。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资金扶持、放宽政策环境、强化技术支持,根据各类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经营需求,积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有效保障家庭农场的快速高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家庭农场的合作,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指导家庭农场创建高信誉品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增强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稳定现有消费市场与需求数量,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为产品寻找更大的消费市场,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寻求更强大的市场支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对主要农产品实行淡储旺供的机制,缓解市场价格涨跌对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产生的强大冲击,建立本地实力龙头企业对规模经营产品的收储加工与家庭农场生产销售产品相联系的机制,用以支持家庭农场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经营中稳定发展、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