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中国古诗词的外译对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有着重要作用。而诗词的翻译现象也逐渐炽热化,对于古诗词外译的赏析研究,大多数都是单模态的语篇分析,这种单一的分析研究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钗头凤》及其英译本进行分析,基于语篇层面从听觉、视觉与感官三个不同的媒介传递方式对双语版诗词进行解读,从而为古诗词翻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语篇;《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0-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0.029
一、引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翻译出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如何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让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诗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题材,它的语言简练,节奏鲜明,意境丰富,感情充沛。以往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时,各学者通常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强调诗词在功能和文体方面的特点:词汇的韵律能表达人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突出人们思想中的完美性、想象性以及共情性[1]。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性,如何处理诗词的文体特征与语篇功能的有效传递,毫无疑问是困扰译员的难点。对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也就是说诗词的译文,内容表达的意境与情感要从内心出发,节奏韵律要达于耳,句子形式要对仗工整、协调,进而达到不仅形似,更要神似的效果[2]。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学者对于诗词及其译文的研究已不满足于仅从语言层面来分析其表达效果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兴起,为人们对源文本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这样不仅能通过对多种符号的分析进行篇章层面更全面的研究,还能发现研究结果对翻译方面的影响[3]。
本文以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及其英译本(许渊冲译)为例,以功能语法为基础,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听觉、视觉、感官这三个不同的媒介方式来进行解读,使读者在领略到跨语言文化传播过程中诗歌表现出特殊魅力的同时,对诗歌的翻译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自翻译理论的兴起至今,其研究对象大多数以语言为主。“模态”是由符号学发展而来,是一种符号信息,它是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并能在交流中创造意义;而“多模态”指的是某个客观时间或者产品形成时包含了多个不同的符号模态[4]。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本是单模态的。国外最初在进行符号学的研究时,发现了不同的符号通过相互协调配合能达到想要表达的意思。法国学者Barthes[5]从这个角度研究了图像和语言构建意义的结合方法。之后,Van Leeuwen[6]发现不同的符号和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语篇内容获得交际功能,并将这种结合称为多模态。Baldry[7]将不同的符号系统因为相互作用而表达出语篇内在含义的方式称为多模态。
国内学者最初认为多模态是指能够传达现实意义的多种编码符号,如文本、音乐、图表等[8]。张德禄[9]认为“多模态话语”是个体多种感觉(听觉、视觉等)的融合,是人体多个感官在接收到刺激源后,对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之后得出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后续学者认为多模态话语是指将五感(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与语言、图片、音频、动作等多种媒介符号资源相结合,达到交际目的的现象[1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理论框架。韩礼德将文本分为不同的功能进行分析,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此基础上,Kress&Van Leeuwen[4]提出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再现意义指的是原文中的人物、事件、地点之间关系是如何描述的。互动意义是指原文的创造者、原文以及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能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主题和基调。构图意义是指原文整体的结构形成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三、《钗头凤·红酥手》英译的多模态话语语篇分析
(一)听觉中的“音美”
音律在诗词中对表达出作者的强烈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文中对于平仄的要求精确到了每个字,而韵脚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整体朗读的声调必须不失和谐,因此人们在阅读诗词时,音律形成的听觉模态构建出的意义,需要得到重视。
原词分为上下文两阕,各阕每小句都是以仄声收尾,上下阕都在第四小句进行了转韵,但平仄音没有进行互换来缓和情感,这就使得拗怒的音节构成了原词的整体基调,表现出的是一种情难自抑且其苦难言的氛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彼时彼刻的苦闷痛心的心境。许渊冲的英译文善用押尾韵的方式,这也是其翻译风格非常直观的体现。
上阕前面三句以“fine”“wine”“confine”结尾的單词都是押的/a?n/音为韵,后两句以“unfair”和“rare”结尾的单词是押的/e?(r)/音为韵﹐也对应上了原文中上阕的换韵,最后三句的“throng”“long”“wrong”押的/??/音为韵结尾。在下阕的前三句中,“green”“lean”“unclean”押的/i:n/音为韵。
后两句中“fall”“hall”押的/?:l/音为韵,同时对应下阕的换韵,最后两句中的“lo”“go”“no”押的/??/音为韵。这样,不难发现,英译版多采用了双元音或长元音,这样在增强译文节奏感的同时,也让语言变得悠扬迟缓,让英译的词在抒发情感时营造出一种意味悠长的氛围。特别是延长音,能够体现叹息一段感情时那种绵延不断的心绪,有助于抒发作者内心的忧愁情绪。
在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英语诗词的音律,既体现了诗词中的音美,也体现了篇章中的衔接作用。所谓衔接,指的是语义关系中的非结构性关系,它们组成了语篇,而语篇是语义单位[11]。衔接关系是语篇中不同成分语义上的联系,在语篇中可以通过词汇、语法等来体现,而语音也可以体现少部分的衔接关系,即音系衔接。原作者内心的情感正是通过这种听觉中的“音美”来体现的,这样不但能实现诗词的人际功能,还能防止诗词的韵律被破坏,同时让原诗词的韵律以另一种形式呈现了出来,达到“音”和“意”的融合,使得音系衔接在语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原文中的“音美”很好地转换到了译文中,实现了译文对原文的文本意义和情感意义的传达,即诗词翻译中人际功能的实现。
(二)视觉中的“形美”
诗词书写出来的实际是一种表现符号,这种符号通过排列形式可以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体验,这种符号模态通过借助修辞手法、语篇结构等表达方式来呈现文章描绘的画面感。翻译中说到的“形美”指译文的排列方式需要与原文“形似”,比如句式长短、词行数量、遣词造句、对仗工整等。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犹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TUNE:PHOENIX HAIRPIN
许渊冲 译
Pink hands so fine,
Gold-branded wine,
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
East wind unfair,
Happy times rare.
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
We've severed for years long.
Wrong,wrong,wrong!
Spring is as green,
In vain she's lean.
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 stains unclean.
Peach blossoms fall
Near deserted hall.
Our oath is still there.Lo!
No words to her can go.
No,no,no!
从英汉版本对比可以看出,原词共有16句,译文是16行,译文每行文字字数和特点与原词几乎是相对应的,原文和译文不管从字数、行数还是结构上看,几乎都是非常契合或者相近的。英语表达时习惯用长句,但是本词的译文每一句都遵循了原词精炼简洁的特点,使用短句将原词想要表达的意思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比如原词中“泪痕红挹鲛绡透”说的是流的泪水冲花了脸上的胭脂,而混合着胭脂的泪水又湿透了手帕,这里译为“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 stains unclean”,既完整地传达了原词中包含的递进关系,又保留了原文简练的语言风格,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一副有人在极度悲伤状态下泪流不止的景象,实现了文字的概念功能。译文保留了原文中的颜色描绘、由静到动等符号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传达原词的内容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内心难以言语的凄苦之情,进而实现词中语言符号的人际功能。
(三)感觉中的“意美”
简洁、含蓄、凝练是古典诗词一大特点,通常非常简短的词句中会包含着大量的意境和意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想法。但是古诗词常常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抽象感,所以这是最难以领会和传达的。诗词中各种富有想象空间的意象可以传递与感知到感官中的“意美”。诗词中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可以通过普遍存在于诗歌中的意象刻画出来的不同形象,营造的意境氛围,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并引起读者的共鸣来实现。
原词描写的是作者陆游与原配妻子唐婉的故事,两人本身是一对恩爱夫妻却被迫分开,陆游因怀念唐婉而写下这首词来表达他对唐婉的眷念之情以及对现实难以言状的愁苦凄楚。通过对原文的阅读不难发现,原词中上下两阕的前三句是对女子的描述,中间是对现状的描述,最后一句是抒发自己悲愤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英译是“Pink hands so fine,Gold-branded wine,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作者对手、酒、柳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人对物的一种怀念之情,译文需要引起读者与作者的一种共鸣之情。将“红酥手”译为“pink hands so fine”,而不是直接将“酥”的形容译出来,“fine”能给予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因为可能每个人对于“酥”的理解不同,但落脚点一定是让人觉得美好的,所以这里用一个概念词比具体的词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满城春色宫墙柳”呈现的是一副春意盎然,柳树繁茂的景象,读者看到的是树枝随着春风摇曳的画面,“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春意盎然的景色,而“walls can't confine ”这样的动态描述,也将枝繁叶茂的程度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身临其境。“东风恶”译为“East wind unfair”,这里的“unfair”表现出的是作者内心的无助、哀怨。陆游对于母亲拆散他与唐婉可能感到“哀怨”,但是由于受到他所处的年代和社会礼教的束缚与影响,即便内心有再多的不满,也不会直白地表达出来,只能将这种情感转嫁到“东风”上,并且是“unfair”的東风,以此来抒发内心对“不公”的不满。“欢情薄”译为“Happy times rare”,用“rare”是对“薄”字这种程度意象的具象化,表达的是时光短暂。“一杯愁绪”译为“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仅“throng”作为动词是“涌向”“蜂拥”的意思,这里非常具象化地将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情感层层递进,在最后一句的三声连叹中,将悲愤无助的情绪推向了最高点。“锦书难托”译为“No word to her can go”,增加了情绪上的共鸣感。在翻译诗词时,若要准确地传递出想要的意象,就必须要努力建立一种能突出主题和意境的氛围,并且确定诗词的基调及发觉中西诗词的异同[12]。作者思行合一,实现“意”和“象”的完美结合,这样不仅实现了语篇中的意象传递,还让其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也得以实现。
四、结语
诗词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诗词翻译在文学翻译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对于古诗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以文字为主,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下,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特点,对古诗词进行新角度的解读,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更有利于对原文的真实意义和深层次情感的把握。从不同模态对诗词的翻译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准确传达各种符号模块的实际意义,也能给读者带来听觉视觉上的美感,对于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和真实情感的表达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2(01):9-17.
[3]杨信彰.话语与语篇的研究:理论和方法[J].中国外语,201310(4):1,18-19.
[4]Kress,G.&T.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Hodder Arnold,2001.
[5]Barthes R.Image-music-text[M].London:Fontana,1977.
[6]VAN Leeuwen T.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M].London:Psychology Press,2005.
[7]Baldry A,THIBAULT P J.Multimodal transcriptionand text analysis[M]J.London:Equinox Publishing,2006.
[8]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8+80.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01):24-30.
[10]孟冬永,齐继元.日语翻译教学的影视字幕翻译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2-14.
[1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2]劉军平.互文性与诗歌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1):55-59.
[13]王喜悦.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诗篇解读——以She Walks in Beauty为例[J].海外英语2021,(11):273-274.
[14]杨瑾.从译学“三美”比读《钗头凤》的两个英译本[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15-117.
作者简介:
尹思琪,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武汉工程大学翻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