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网信“并联升级”的潜在分析与路径初探

2023-08-22 06:59李树明
关键词:断网网信网络空间

李树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019年6月,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2021年6月28日,中俄元首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Sino-Russian Good-Neighborly Treaty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延期,进一步加强彼此在联合国的合作、在地区安全事务的合作,促进经贸、文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全面合作。就当前形势来看,网络一边倒态势发生倾斜,强权凸起,美国试图遏制中俄两国在网信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俄罗斯被迫“孤岛维权”

美俄网络空间政治化与军事化日益明显,双方在网络空间国家责任等议题上存在严重的“理念分歧”。美国最早提出“网络战”概念,网络安全战略从防御逐步转为先发制人。[2]美国利用北约打造全球性网络联防军事基地,扩充其势力范围,不断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俄罗斯则积极寻求联合国框架下的网络军备控制,实施攻防兼备的网络安全战略,加强开展网络军备,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战实力,在规则博弈方面,其采取多层立法,实施阶段维权,完善国内网信法治,最大限度做好防护预备。由于俄网没有类似于中国的防火墙,无法阻止不受欢迎的外部流量并过滤掉负面或不受欢迎的内部信息,且俄网有几百个交换中心,安全部门甚至不知道具体的交换中心在哪,一直以来,俄罗斯面临大量网络攻击,俄罗斯政府网站诸如总统办公厅、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每天遭受黑客攻击高达万余次,俄罗斯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风险最高的国家,其被西方国家孤立、制裁日益严峻。于是,俄罗斯跨党派议员在2018年12月联合推出《〈俄罗斯联邦通信法〉及〈俄罗斯联邦关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法〉修正案》,也被称为《稳定俄网法案》(Stable Runet Act)或《主权互联网法》(Sovereignty Internet Law),2019年2月12日该法案被俄罗斯的国家杜马通过,2019年4月2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正式批准,2019年11月1日生效,其中有关国家域名系统的内容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201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依据《主权互联网法》提出俄罗斯将自主创建俄罗斯互联网(The Runet)、自主根服务器、自主域名解析系统、自主路由节点、自主统筹管理机构(或称“俄罗斯电信和大众媒体监督机构”),从域名自主、定期演习、平台管控、主动断网、技术统筹五个方面实施“物理层面”的“断网测试”,如下表:

俄罗斯“断网测试”在于反制美国2018年9月通过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网络战做好准备工作。俄罗斯断网测试属于“科技+法治”交叉视角下的综合防护,其包括政策法律制度,又涵盖科学技术。俄罗斯“断网测试”一经实施,即引发全球热议。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俄罗斯“断网测试”将开启“并联网”[3](Splinternet)时代,将导致“割裂全球互联网”,形成“全球互联网分裂成主权的、政府控制的岛屿”,由于各国担心互联网安全威胁国家安全,全球将进入各国组建自主决定联断的“并联网”时代;国内学者认为俄罗斯“断网测试”属于“反霸维权”,是“防御铁幕论”[4],是“反美垄断论”[5],即直接冲击美国对于全球(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的垄断。美俄网络网信博弈,由于不同的战略方向、不同的实力水平,呈现“拉锯”趋势。

针对俄罗斯“断网测试”,无论是“并联论”还是“反美论”,均体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俄罗斯开始主动出击并不断完善自我防御体系,以极限维权的方式反制美国网络霸权,这一点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我国在面临被动断网且同时受到网络攻击时,就如何做到威胁识别、技术处置、体制决策,仍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基于此,中国亟须增强网络安全综合的统筹治理能力,借鉴俄罗斯断网立法,在技术层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互通有无。

二、中国遭遇“全面遏制”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政界已成定论,美国把中国看作其全球霸主的最大挑战者,并认为,这一威胁将随着中国崛起长期存在。在“临时指南”中,美国把中国视为现有国际秩序的唯一竞争对手,美国不仅自己相信“中国威胁论”,而且将这一说法扩散至盟友,其试图采取“多边合围”的方式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特别是针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一)内容被“清理”

如果欧盟、俄罗斯的网信法治是防御性的,那么,美国网安战略就是进攻性的。美国提出“中俄威胁论”,在网信领域率先与中俄为敌,俄罗斯采取断网反制后,其矛头转向中国,并且步步紧逼。2020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净网计划”(Clean Network)。“净网计划”相当于美国对中国贸易发动“内容断网”,该战略提及多家中国电信和互联网公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本是以美国先发优势为源头、以走向全球共治为趋势、以联合国主导混杂着大国竞争为特征,但美国的“净网计划”破坏了这一历史进程。美国“净网计划”有悖维护世界和平与主权平等原则,属于滥用互联网科技便利,亵渎WTO公平竞争精神,违背是WTO普世规则、平权竞争、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非歧视等原则,其损害我国发展权益,是仅凭一己之力对即存国际秩序实施的恶意破坏,意在打压中国网络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维持美国互联网优势。

关于美国“净网计划”,国内学界形成保守派、激进派、折中派三个观点。保守派认为,可以“化危为机”,历史是前进的、尽管有偶然性的倒退也不会影响必然性的进步,化危为机是必然的、中国虽然应用了大量开源软件但此事会倒逼创新;激进派提出,要“防止网络世界大战”,强调美国“净网计划”表明了世界网络战从“暗战”走向“明战”,国家级、大规模的网络战极可能爆发,中国可能遭遇多国网络围攻,“净网计划”不顾及中国的愤怒、其动机就是为了激怒中国,未来从“限-脱-孤-攻-围攻”的敌意升级次序来看,我国将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折中派提出,“以不变应万变”,以“中式太极”应对“美式拳击”,采用辗转腾挪,用时间换空间,可适度承认霸权、不做过度反应,保持好“底-前线”思维,准备好“要忍-要打”两手准备,用好巧实力。上述观点的共性是积极反制,但局限在于单打独斗,缺少国际合作,在反制紧迫性及具体操作上有待形成具体科学的对策体系。

(二)技术被“卡脖”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技术知识领域的封锁,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3月签署的“临时指南”,在对华政策以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方面,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要求确保美国公司不以‘牺牲美国利益和价值观’为代价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所谓的技术封锁就是“卡脖子”,限制和阻碍中国利用美国“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6]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

“卡脖子”技术不同于一般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其涉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兼具技术性、公共性、社会性与安全性等多维特征。[7]“卡脖子”技术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必争领域,是产业链运行和发展的关键核心。[5]“卡脖子”技术往往被一国垄断,复杂难以突破,无法替代,提供方容易利用技术的先发优势进行战略压制,其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行业发展的关卡。美国“卡脖子”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游,基础技术层面与分行业层面的集成电路技术方面数量最多,其中又以基础元器件为最,而分行业的高端软件方面相对较少。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世界经济中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性较弱,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能。[8]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对华“卡脖子”暴露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短板,反映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不足、自主能力不强的尴尬窘境。“卡脖子”问题已成为我国应对美国技术全面封锁亟需破解的难题,成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战略必须迈的坎。

(三)形象被“污名”

污名是指国家间围绕权力博弈进行政治互动时所使用的贬抑性、侮辱性指称。污名一旦形成,会对污名客体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可为施污国针对受污国采取排斥性或攻击性的政策赋予理由,因此,污名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策略。[9]

美国先后多次从多角度、多方面污名化中国,其利用国际组织、传媒及其“朋友圈”发声,向中国“泼脏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美国假借疫情掀起中国污名化浪潮,“甩锅”中国,疫情初稳,全球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美国联合五眼联盟及其盟友开始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方面污蔑中国,组织西方多国媒体造谣“中国网络攻击行动”,满世界宣传中国威胁,组织政客及所谓的“民主战士”歪曲中国政府,以“双标”姿态到处“放火”。长期以来,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妄图扮演世界警察,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大行霸道。美国曾冷战苏联、制裁欧盟、打压日本,现在轮到中国。据环球网《美媒:华盛顿如何合力污名化中国?》指出:华盛顿的信息似乎很明确,一切来自中国的东西都会自动被打上“威胁”甚至“邪恶”之名。一个明显的国际现实是,美国对华战略已显著地使中美关系呈现出“新冷战”[10]色彩。美国在国际场景下造势污名化中国,就是为了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目前,与俄罗斯网络物理层反制美国网络霸权不同,我国主要采取软规则和国际话语权塑造等方式进行反制,从效果来看,虽缓一时之急,但缺少硬实力,略显后劲不足,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虽已出台,但也仅局限于国内网络应用层面的法治防护,欠缺网络物理层的纵深。我国应当加快考虑借鉴俄罗斯“断网测试”等做法,响应习近平在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坚定视彼此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建立起完备的各领域交往机制”,立足网络主权,以网络主权法治统筹中俄网信合作。

三、中俄加深网信互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自1992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发表《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至202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呈逐年上升趋势。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尊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选择为前提,这一原则为中俄两国互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彼此相邻,均属网络强国,两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西方“修昔底德陷阱”,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持有共同或者相近立场,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向联合国第六十六届会议提交了《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中俄作为上合组织的主要代表方积极倡导网络主权和国际共治。

(一)理念可行性分析

当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接入互联网,甚至在国际公域的航班、游轮,“互联网+”的生产、销售、服务迅速扩大,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设备、电信设备、智能设备等研发和生产形成热潮,推动了产业经济、技术经济全球化。[11]网络开始市场化、消费化、金融化甚至军事化,网络威胁认知走进国家视野。网络空间治理先后经历了“自由放任”到“国内规制”再到“全球治理”[12],由于网络空间治理国际法缺位,所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正处于大国博弈阶段,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跨国文件《塔林手册》和《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代表了两个立场,一个是以北约同盟为主的发达国家立场,一个是以上合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立场,两个立场存多种分歧,其中包括以下四点:第一,网络主权是否包含数据主权;第二,国家遭遇网络攻击时是否应采取反制措施;第三,国际互联网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建立;第四,是否推动弥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鸿沟。[13]2018年11月,联合国建立了囊括任何有意愿参与进程成员国的开放性工作组(OEWG),与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并行,形成了联合国框架下的双轨制",致力于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法治进程。[14]然而,各类国际法适用网络空间的分歧颇大,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联合国层面短期内很难达成诸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等国际法条款,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仍存在“实力占优,规则占劣”的“丛林竞争”,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互对立。

网络空间治理已经融入国际规则重构的进程中,因软硬实力相互交融,网络空间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第五空间”,成为具有百年变局历史转折意义上全球性规则博弈与科技竞争的主战场。自主可控“并联网”的出现,新形势下大国竞争成为焦点。在未来10-20年,美中、美俄网络竞争将长期存在,网络竞争或许将呈现出各国追求自主可控“并联网”的发展势头,未来,国际互联网很大程度上会呈现出“合-分-再合”的反复发展过程,或许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发展,世界互联网才能降低网络霸权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国才能实现和扩大自主可控的网络空间主权平等的能力。

中俄深化网信战略合作,是以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具体政策路径,是未来世界互联网发展与平等治理的共同目标,中俄网信“并联”升级合作,有可能成为反制美国网络霸权、应对“净网计划”、发展“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带、实施网络强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网民数量方面,俄网欧洲用户第一,俄罗斯的联邦通讯和大众传媒部部长伊戈尔·谢戈廖夫曾在巴黎“互联网发展与安全”国际会议上表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互联网发展更有活力,俄罗斯的互联网用户超过德国,是欧洲用户最多的国家。“俄语区域”独立成片,俄罗斯引领俄语地区2.82亿人口的网信独立发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全球网信接入程度的排名中位列第40位左右,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是排在其后的俄语网络使用国家和地区,但总体上独联体国家的互联网发展基础普遍较好,家用电脑和家用网络的普及率普遍在40%以上。中国网民数量更加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网络服务方面,俄网自成体系,在独联体国家中是发展最完善的。俄语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在独联体国家拥有广泛的影响,Yandex.ru是世界上最大的俄语搜索引擎,是除了百度之外全球第二大的非英语搜索引擎,位列全球前十大搜索引擎,在俄搜索市场约占64%。2011年Yandex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主页yandex.ru是俄罗斯访问量最高的网址,拥有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土耳其等5600万外国用户。中国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已涉足俄罗斯和中亚市场,中国华为、中兴等企业持续向其提供移动、固定通信设备及修建完善电信基础设施。

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是电商大国,具有完善的电商运营体系和法律制度,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突飞猛进,彼此网购交易专业化平台销售剧增,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创造了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15]阿里巴巴“速卖通”aliexpress.com在俄罗斯流量网站中排第8,在白俄罗斯排名前10,而eBay和Amazon在白俄罗斯排名25以外,Aliexpress受欢迎程度远超Amazon或eBay,2015年6月,京东正式上线京东俄语网站。俄罗斯目前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中,中俄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不断升级,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为中俄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16]目前,中俄跨境网购用户持续增加,未来,中俄跨境电商贸易还将快速增长。

在网络军备控制合作方面,基于共同网络安全利益的“弱者”联合[17],中俄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且已建立了稳固的基础,苏联解体后,中俄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全链条的合作格局,中俄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和“中俄创新合作协调委员会”两大机制,双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对口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合作服务平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丰富。中国、俄罗斯都希望在联合国框架下对网络军备控制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且中俄“联手”推动网络军备控制国际立法的行动能够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整体而言,中俄合作正向产学研一体、协同创新方向演进。[18]

四、中俄网信“并联升级”的路径初探

中俄进一步深化网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顺应并契合当今世界互联网多元治理的时代必然,这有助于引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走向开放、互利、平等、反霸,有利于我国“十四五”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双循环的国策发展。中俄网信“并联升级”,对于反制美国网络霸权、共同应对或将有可能出现的“并联网(Splinet)”时代,具有现实理论支撑意义。

(一)瞄准“联断自主”,强化技术统筹

创建我国自主可控的网信体系,特别是在根域系统方面建成可自主解析、自主互联的国家互联网,实现既能防断网,又能保互通。我国应立足网络发展的现有优势,发挥大规模效应,从提升网络主权实践入手,基于“俄网”立法试点加强法律政策、网络技术、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探索通过总结路由端点的管理、境内外信息的管理、内部市场的孵化、根域系统自主研发、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等级保护、适度网络实名制等,实现网络主权新模式,形成网络安全自主、网络产业自主、网络科技自主等方面的独立自主,率先走出全球互联网自发明以来形成的天然性技术垄断。在抢抓构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俄面向”新机遇的同时,避免出现韩国历史上因网络实名导致的立法失败,以及欧盟GDPR数据监管过于严格而自缚手脚的困境,聚焦网络安全短板,针对网络七层结构进行层层梳理,测试网络关防,统筹提升“联断自主”,创新发展具有支持替代性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弥补我国电信基础元器件方面的技术缺陷,建立能够适应“并联网”时代下,具有自主能力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主权实践模式。

(二)严防“被动断网”,演练主动断网

严防战事发生导致被迫断网,演练主动断网,研发在极限情况下全国需要在何种程度上实施局部或者全部“主动断网”技术。当前我国“多网融合”的现实背景下,积极建设我国互联网与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的灾备能力、恢复能力、并联能力、外联能力,努力形成坚不可摧的内部网信自主互联体系。演练三大国际网信端口(北京、上海、广州)的防护安全,在美国突然切断The Internet、GPS等网信基础设施的假设背景下,加强“内循环、内联通”建设;着手建立战备智库,提升我国自“九龙治水”管网时期以来形成的各部门、各体系单项网络安全技术防控的综合统筹能力。我国应不断完善网络安防的顶层设计,健全依法维权、被动应战、主动迎战的战略战术研究,用好用足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扎紧我国网信法治管辖的篱笆。

(三)中俄“联断协同”,深化国际互信

提议联合俄罗斯统筹研究构建全球DNS灾备系统,摸底国内外已知的DNS域名,通过侦测、备份、自联、替代性技术的开发,例如“根联盟”技术,建立世界性专项重点实验室,建立功能不同的各类网络战备应急体系,尽早实现技术自主、能力自控,建立“上合+一带一路”网信新联通,形成依靠上合,兼顾周边,连通大陆,服务“一带一路”,构建坚不可摧的全球灾备互联网“并联”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网络安全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准化、国际化,并通过国际合作,不断建立军民两用、多元沟通、合作共赢的研究机制,依托“透明度”原则,祛除网络霸权肆意偷窥他国人民隐私的毒瘤。

(四)实现“并联”升级,研发通用科技

打造“并联网”新科技能力,探索构建可自由切换、自主可控的网信链接新技术体系,完善各类网信信息流量的筛查、识别、解密、拦截、总量代理、内部寻址分发、自主存储、自主切换等技术。推进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综合能力建设,必要时帮助指导其他有需求的国家完善其互联网的自主可控能力、灾备能力、恢复能力、并联能力等基础建设。我国应着手研究全球网络路由拓扑体系,建立世界性专项重点实验室,研究、测量“全球互联网路由节点”总体拓扑结构,针对有可能出现的断网威胁,积极研究路由的重新配置和全新物理链路灾备链接的重建方案,立足欧亚大陆,规划并推动“大陆路由”链接,建设以光缆为主、包括卫星链路在内密集的各类物理链路,筹备重塑网络空间“硬”链接的世界格局。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具有百年变局历史转折意义上大国博弈的主战场。美国提出以中俄为“战略竞争对手”后,国际军政关系随之发生改变,中俄与美国率领的盟国集团之间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存在。我国网络安全法治体系局限于软法层面,并不能够完全符合和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断网,特别是在俄罗斯“断网测试”冲击下,未来国际互联网极大可能呈现“合-分-再合”的发展趋势。中俄网信“并联升级”是从更高站位、更高互信角度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实践国际合作的新举措,能够促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渐进、自主式的国际构建,有力带动其他关联领域合作,实现地区安全稳固、贸易往来便利、双边快速发展。假设全球互联网“并联”时代到来,各国政府、企业和全球民众若没能制定出国际网络互通互连的新标准、新方案,那么,开放、透明、便利的“旧网信”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升级并联的“新网信”时代亟需未雨绸缪。

猜你喜欢
断网网信网络空间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刊编辑参加网信工作培训会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医药电商“断网”困局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高屋建瓴 构建网信安全大战略
上课“断网”几多无奈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