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23-08-21 02:21黄芳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教学模式

黄芳

摘要 教育部将“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作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具有多重价值:在岗位维度上促进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接轨,在课程维度上促进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接轨,在比赛维度上促进学生能力与大赛标准接轨,在证书维度上促进能力发展与人才成长接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应以岗位为导向,以竞赛、证书为介质,将各个实践因素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促使岗课对接,最终在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下,实现教学模式的有序优化。

关键词 岗课赛证;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15

1背景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的工作要点,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着重提到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它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亦是企业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住建部38号文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强工程施工合同履约和价款支付监管,全面推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和支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为概预算编制提供依据。浙江省作为试点省份,正积极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造价岗位的数字能力需求非常迫切,通过行业、企业岗位调研,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拥有高素质、复合型、能适应数字技术的人才需求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企业越来越重视造价岗位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尤其是头部企业,专门设立了数字中心以及数字造价岗位。大数据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咨询业态和工作模式,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尽快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可以预见学生在毕业后将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实施岗课对接也是弥补人才培养短板的迫切需求。

2原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环节基本在校内实训室开设,发给学生相关任务书和资料,教师辅导,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第一,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不足,缺少总结和归纳的能力,知识体系未搭建牢固,大多还处于零散、片段性的状态;第二,教师辅导及管理困难,即便是小班化教学,也做不到全过程地管理每个学生,因此实训环节中,少数学生会精力涣散、不认真;第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面对稍显复杂的二维模式图纸或者術语概念,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后期的实训进行不下去;第四,考核评价难操作,目前实训基本是分组操作,而且在综合识图、施工方案编制、工程计价和招投标模块中,由于分部分项工程较多,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分项工程结果都进行核对,导致学生如果有局部的错误无法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技能培养效果。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综合实训课程职业化是趋势所向,要求实训课程具备初始职业能力。同时,实训指导教师的数字化能力亟待加强。

因此,需要对综合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数字化应用新理念,推进“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平台的构建研究,做好实训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结合目前建筑转型升级的需求,应积极对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之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和达成教育模式的匹配。

3“岗课赛证”平台实训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以上述背景为契机,关键问题就是对标岗位,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配套条件如何匹配。为拓展和发掘学生个性成长的广度和深度,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教学中搭建起“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的平台至关重要。将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指导下参加数字化应用大赛,以赛促练,提升职业技能,以期获得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简称GIAC)岗位证书,成为适应数字化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3.1前期准备,对标岗位技能

突出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梯次需求,紧密对接实训环节课程设置。在开发过程中,依据岗位、竞赛、证书领域进行纵向阶段划分,提炼职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等要求[1],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单一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训练情境,以对标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岗位的技能要求。

3.1.1进度款编制能力

能依据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方案,应用计量软件进行进度工程量拆分,确定进度工程量;依据施工合同、相关认价资料、施工组织方案及现场奖惩文件,应用计价软件编制进度价格,形成进度款报批文件;能够依据合同要求以及材料价格运用软件完成材料调差;能应用软件依照每一形象进度产值实时统计及累计完工情况分析,对产值进度情况作出提前预判,具备编制进度款申请文件的能力。

3.1.2变更(洽商、签证)预算编制能力

确认变更(洽商、签证)文件的合规合理性,依据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方案,应用计量软件进行变更工程量计算,确定变更工程量;依据施工合同、相关认价资料、施工组织方案,应用计价软件确定对应合同外价格。

3.1.3结算编制能力

能收集结算编制相关资料,依据施工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确认资料的合规合理性,完成结算编制资料文件汇编;依据合规合理的结算资料,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情况,应用计量软件进行结算工程量计算,确定结算工程量;能依据合规合理的结算资料,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情况,应用计价软件编制结算清单综合单价、材料设备单价、税费计取等造价相关内容,形成合同内结算造价;能依据合规合理的合同外变更(签证、洽商)等资料,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情况,分析合同外工程责任承担比例,应用计量软件进行合同外结算工程量计算,确定合同外结算工程量;依据施工合同,合同外变更(签证、洽商),认价文件等资料,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情况,分析合同外工程责任承担比例,应用计价软件编制合同外结算清单综合单价、材料设备单价、税费计取等造价相关内容,形成合同外结算造价。

3.2课岗对接、竞赛培训

“岗课赛证”融通下,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原有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构建,通过分析关键问题,从而得出模式更新优化的要点,并结合岗位需求和大赛要求进行。

以实战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加强数字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应用、数字施工BIM深化设计、数字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应用、数字建筑岗位从业技能综合应用仿真等训练。把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和实际岗位及技能竞赛相结合,将实训任务分为建筑工程土建计量模块、建筑工程安装计量模块、建筑工程计价模块、数字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应用模块等四个模块进行训练,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题材,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采取校企共同指导现代学徒制模式实训,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自信心,全方位拓宽学习渠道,实现岗课对接。

3.3分析证书,确定考核评价模式

对接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标准,科学梳理技能竞赛培训目标,形成职业技能培训选拔机制,并指导学生参加大赛。以赛促练,并获得岗位技能证书,有效促进专业技能转化,打通学生在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链路,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3.4根据企业和学生反馈,进行模式修正和迭代

加强教学评价机制的应用,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反馈,学校对优化后的教学模式进行价值判断,以利于教学价值的增值。对岗位工作来说,通过调研获得的资料和岗位能力要求可能会出现不全面的現象,而竞赛过程中掌握的工作任务操作可以与之互补。竞赛项目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真实的案例任务模拟而成,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工作过程每年进行微调。将企业的代表性工作过程作为基准,并融合竞赛包含的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目标准确,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平台的运行,从而固化创新成果,提升数字素养。

4应用实效及问题支撑

经由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重置教学方法和流程,搭建“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平台,注重学生考核的分流,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施教、精准发展。对学生采用逐级构建训练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从而完善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

目前经过一届学生的验证,这一教学模式的施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由多方的合力,在上一年度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各赛项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共获得2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26人次获得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简称GIAC)二级岗位证书,在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把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融通于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而最终收获的证书对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自信心均产生了强激励,也获得了行、企、校、师、生对该模式的一致好评。

通过“岗课赛证”主体多方教学反馈,后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育人效果更能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4.1提升企业导师效能

综合实训企业指导教师是兼职教师,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助推者。目前企业导师建设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备,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另外,由于存在双重身份的限制,工作动力有待提升。所以需通过加大学校和企业的政策供给,完善制度体系,并且构建校企共同体,提升身份认同和影响力等。

4.2为实训课程数字化转型提出优化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亦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在转型过程中,还存在数字资源不足以及数字应用不深等问题与挑战。在中高职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阶段的综合实训需要与企业应用深入融合,企业的数字化工具比如各类软件平台,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并能完成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工程案例实操。

4.3对教师数字化关键能力产生助推力

目前在“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平台构建过程中,综合实训指导教师能否胜任在线教学工作成为推行教育数字化的一个关键因素[2]。通过岗课赛证这一教学模式,明确了实训指导教师的关键能力要求,并促使教师提升自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4.4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综合实训阶段,学生还未步入社会,对职业的认同感参差不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引导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举出参赛的榜样学生案例来鼓励其他学生,通过参赛提升学生对工作机会和较大成就的追求,使他们认识到综合能力提升后,可以提高其今后工作的胜任力。

5结语

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采用“课岗对接、课证互融、课赛双赢”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模式中各元素的兼容与协同联进,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提升其岗位适应力。课程以四大模块集中实践为主线,引入校企合作单位外部资源,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和案例类型,训练学生的软件实操能力[3],教师教法从“经验为主”转为“数据推动”,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数据,为精准实训指导提供差异化的数据支撑,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也助推了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基金项目:2021-2022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现代学徒制智能建造技术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秦国锋,李国帅,糜沛纹,等.“岗课赛证”融通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义、策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2):42-48.

[2]程君青,闫亚林,颜欢.高职院校教师在线教学关键能力构建——基于学习者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35):54-60.

[3]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34-41.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