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婷 邵立刚 车京玉 马 勇 张起昌 刘宁涛 王志坤 田 超 尹雪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克春30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采用系谱选择的方法,以高产、稳产、优质、耐湿、抗病、抗倒伏等主要性状为育种目标, 重点解决适应区生产上对高产稳产和耐湿性小麦品种的性状要求,于2008 年以龙05-590 为母本、克涝6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历时15 年培育而成的春性晚熟小麦新品种。2023 年5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193)。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播前准备、播期播量、肥水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对品种选择和生产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该品种品质优、高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 其大面积推广种植能够改善地方小麦种植生产现状,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有利于地方小麦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克春30 号的母本龙05-590 引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该材料综合性状好、丰产、多抗; 父本克涝6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05 年审定推广的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 适应性广, 尤其耐黑龙江小麦生育后期的雨涝,是适宜生态区理想的耐湿品种。
克春30 号小麦新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2008 年以龙05-590 为母本、 克涝6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系谱选择法得到F0代种子,2009-2014 年在科研基地进行F1~F6代单株选择,2014 年在杂种F6代选种圃决选, 品系代号为克春141019;2015-2016 年在克山分院科研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7 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19-2020 年连续2 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2021 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生产试验,2019-2020 年参加DUS测试(测试编号:HERB20190009A)。 2023 年5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命名为克春30 号。
该品种属中筋、晚熟、春性品种,全生育期90 d左右,与对照品种垦九10 号熟期相当。 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107.2 cm 左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较整齐,熟相好,不易落粒,茎秆韧性强,结实期耐湿。 穗纺锤形,无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饱满度较好。 亩穗数41.6 万穗,穗粒数34.6 粒,千粒重34.2 g 左右。
2019-2020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2 年抽样分析,籽粒容重814 g/L、792 g/L, 蛋白质含量16.27%、12.70%,湿面筋含量29.9%、22.3%, 稳定时间6.4 min、2.9 min,吸水率57.5%、56.0%,最大拉伸阻力361 E.U.、317 E.U.,拉伸面积83 cm2、82 cm2。 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连续2 年对克春30 号进行抗病接种鉴定,2019 年, 秆锈病抗性评价中抗, 叶锈病抗性评价免疫, 赤霉病抗性评价高感,白粉病、根腐病抗性评价中感;2020 年,秆锈病、叶锈病抗性评价中抗, 赤霉病抗性评价高感, 白粉病、根腐病抗性评价中感。 综合2 年抗病鉴定结果,高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根腐病,中抗叶锈病、秆锈病,其他病害未见发生。
克春30 号于2015-2016 年在克山分院科研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88.2 kg/亩,较对照品种龙麦26 号平均增产5.8%。 2017 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平均产量357.7 kg/亩, 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平均增产6.4%。 2019 年参加东北春麦区晚熟组区域试验,10 个试验点中9 增1 平, 增产点次率70.0%,平均产量338.8 kg/亩,比对照垦九10 号(CK)增产6.5%, 达极显著水平;2020 年续试, 平均产量375.2 kg/亩,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12.3%,增产极显著,位次为1,汇总点数9 个,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超过2%的点次9 个, 增产点次率100.0%;2 年试验平均产量357.0 kg/亩, 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9.4%,汇总点数19 个,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超过2%的点次16 个,平均增产点次率85.0%。 2021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7 kg/亩, 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7.8%,位次为2,汇总点数7 个,比对照垦九10 号增产的点次6 个,增产点次率85.7%(表1)。
表1 小麦新品种克春30 号的产量表现
克春30 号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春麦区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选择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壤墒情的地块是良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春秋两季的整地与施肥至关重要。 秋季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土壤封冻之前整地,春季在土壤化冻之后及时整地,首先深翻25 cm 以上,再细耙耙碎明暗坷垃,整地质量达到“平、暄、细、碎、齐”待播状态。 适应区小麦整个生育期全部施肥量以每亩15~17 kg 较为适宜[1],施肥比例N∶P∶K 为1.2∶1∶0.5,适量加入硫肥,其中2/3 为底肥于秋季施入、1/3 为种肥于春季施入。 播种前进行分级选种,选用粒大、饱满、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纯度在99%以上,净度在98%以上[2]。
该品种属春性, 黑龙江省克山县及相似积温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 土壤化冻在5 cm 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使用戊唑·福美双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亩适宜基本苗43 万~44 万,采用窄行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行距15 cm,下种均匀, 覆土一致, 播后立即镇压, 种子播种深度以3~5 cm 为宜。
小麦出苗前如遇干旱应立即灌溉, 以保证出苗率。 小麦3~4 叶期使用镇压器用横压、竖压相结合的方法压青苗1~2 次,起到防倒保墒作用。 小麦4~5 叶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防治阔叶杂草用10%苯磺隆10 g/亩+87.5%2,4-D 异辛酯18 mL/亩;防治禾本科杂草用精恶唑禾草灵(有效成分60 g/L)50~60 mL/亩。小麦5~6 叶期时,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后期倒伏,可以喷50%矮壮素50 g/亩,如遇干旱可以适当减量或不喷。 黑龙江省春旱情况较普遍,在拔节期至孕穗期进行一次灌水, 可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3]。 在小麦抽穗到扬花期,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注意及时防治赤霉病, 可用50%多菌灵133 g/亩或48%氰烯·戊唑醇20~27 g/亩,用高杆喷雾机或无人机叶面喷雾防治[4]。 在3 叶期和扬花期追肥,可以结合除草剂和杀菌剂分别施用250~500 g/亩的尿素、200 g/亩的磷酸二氢钾和20 mL/亩的 “益农麦多收”,兑水30 L/亩叶面喷施。
小麦收获季节如遇高温多雨, 穗发芽情况则普遍发生,并且延迟收获小麦落粒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在小麦腊熟末期, 选择晴天采用人工和联合收割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收获、 晾晒、 清扬, 清洁率要在95%以上,籽粒含水量低于13.5%时装袋入库,贮存于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