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协调生产初探

2023-08-21 03:55:02侯立霞丁云杰党英喆郭永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焦作市收割机行距

侯立霞 丁云杰 党英喆 郭永生

(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焦作 454150)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北依太行, 南临黄河,全年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区,常年玉米净作产量570 kg/亩以上,大豆净作产量210 kg/亩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油料作物产能,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按照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部署,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21 年成立了玉米大豆复种课题攻关组,旨在为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示范地点设在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同时每年在修武、沁阳2 个试点调研50 户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2 年的试验示范与调研取得了初步成效,示范田2 年玉米、 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519 kg/亩、151 kg/亩,并归纳总结了诸多关键环节技术。2022 年示范推广的2 800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玉米、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426.30 kg/亩、142.05 kg/亩;平均产值分别为1 108.00 元/亩、852.32 元/亩, 平均纯收益760 元/亩, 比净作玉米平均增收220 元/亩,增收40.7%。课题组首先分析比较了2 种作物在当地的不同生育时期, 同时通过区组试验筛选优化种植模式,并针对各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探索了品种搭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除草、药剂控旺、适时收获、农机农艺融合等协调性管理措施,初步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协调生产技术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1 生育期对比

搞好复合种植,重在协调管理。根据大豆玉米2 种共生作物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 采取恰当的农事操作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为此,本文作者分析整理出了焦作市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生育期对比图(图1)。

图1 焦作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生育期对比

2 优选种植模式

2021-2022 年,连续2 年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 种种植模式 (玉米2 行、3 行、4 行和大豆4 行、6 行交叉配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一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整体经济效益均非常显著, 各种植模式亩纯收益均超过了净作玉米或净作大豆[1],尤其以6∶4 种植模式表现最佳。 二是在玉米实收亩穗数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其所占净种植面积的比例越大,穗粒数越多,平均亩产也越高。 6 种种植模式玉米产量表现为4∶4>4∶3>6∶4>6∶3>4∶2>6∶2 (大豆行∶玉米行,下同)。三是在4∶2 模式中,虽然大豆亩总株数较6 行大豆模式的少,却因株距较大、株粒数增多,大豆产量仍较高,同时本模式便于机械化操作。 本着农艺与农机相配套、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推荐使用行比为6∶4 或4∶2 的种植模式。

2.1 行比6∶4 模式

一个生产单元6 行大豆、4 行玉米, 宽度450 cm。大豆行距3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 cm,玉米带实行宽窄行种植,中间行距80 cm,两边行距各40 cm。该模式可利用现有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 作业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可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

2.2 行比4∶2 模式

一个生产单元4 行大豆、2 行玉米,宽度270 cm。大豆行距3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 cm,玉米行距40 cm。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玉米和大豆产量较高, 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实现2 种作物一体化播种。

3 协调管理措施

3.1 协调品种搭配

穗部性状是构成玉米产量的直接因素, 尤其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粒数减少,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2]。 玉米可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中矮秆(株高<280 cm)、生育期适中的中穗高产宜机收品种,如豫单9953、MY73、郑单958、迪卡653、登海605等。 大豆选用耐阴、抗倒、底荚高度适中的中早熟高产宜机收品种, 如齐黄34、 中黄301、 郑1307、周豆25、濮豆857 等[3]。

3.2 协调适期播种

根据焦作市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 夏玉米播种期越早赿好,常年在6 月5-10 日,而大豆适播期相对滞后,常年在6 月20-25 日。 为适于大豆玉米一体化机播以及将来一体化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最佳协调播种期宜选在6 月10-20 日, 最迟不超过6 月25 日。一体化完成2 种作物机播,不但降低了机播成本, 而且对干旱少雨的6 月天气还减少了一次播后浇水。 协调下的播种时期缩小了大豆玉米的收获期间距,为实现一体化机收提供了条件,同时还不影响下茬作物小麦的播种。

3.3 协调合理密植

按照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总体要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 大豆密度应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 大豆每亩播8 000~9 000 粒、保苗7 500~8 000 株;玉米每亩播4 200~4 500 粒,近2 年的试验及调研表明, 复种玉米亩种植密度在4 300 左右株时,中穗型玉米更能充分发挥玉米边行增产优势。 行比6∶4 模式,玉米播种粒距13~14 cm,大豆播种粒距10~11 cm;行比4∶2 模式,玉米、大豆播种粒距均为11~12 cm。

3.4 协调科学施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 玉米因亩株数与净作相当。 若采用一次性施足底肥的净作操作方式,势必会增大单位面积内的施肥量,造成苗期营养过剩,植株旺长,生长后期因雨水淋溶致肥料流失而易出现脱肥现象,因此玉米要进行二次追施速效肥。玉米二次追施速效肥要比一次性施用释控肥效果好[4]。 有条件的可结合滴灌实施水肥一体化,可有效解决本地区7-8 月天气热、植株高、追肥难的问题。玉米全生育期亩施配方肥 (N∶P2O5∶K2O 为28∶7∶10)65 kg,其中种肥50 kg,7~9 叶小喇叭口期(7 月15-25 日)亩追肥15 kg。 大豆亩施低氮配方种肥(N∶P2O5∶K2O 为15∶15∶15)15 kg 左右,并在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叶面各喷施1 次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0.05%~0.10%钼酸铵, 在鼓粒初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尿素。

3.5 协调化学除草

按照治早治小的除草原则, 采用播后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相结合的方式防除杂草。 播种前若田间杂草多,先用草铵膦喷雾灭杀已出土杂草。在播后芽前浇水结束地面无积水时, 即可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兑水喷雾。 在玉米3~5 叶期、大豆2~3 复叶期、杂草2~5 叶期,玉米带选用5%硝磺草酮+20%莠去津,大豆带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5]进行杂草茎叶定向施药(设置隔离)。 实践证明,安全隔离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使用隔离设置的同时革新除草药具,药具喷头尽可能低、多、雾细;具体设计的喷头数量可根据预定喷杆高度、 喷孔大小和水压强度确定,以喷匀、雾细、不漂移为准,喷头一定要在玉米或大豆行中间位置,行间以1~2 个喷头为佳。

3.6 协调药剂控旺

根据2 种作物生育时期的重合和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药剂控旺。玉米在7~9 片完全展开叶期间(7 月15-25 日)间隔7 d 化控2 次即可,可选用25%甲哌鎓水剂300~500 倍液或30%玉黄金水剂 (3%胺鲜酯+27%乙烯利)每亩25 mL 兑水20~30 kg 均匀喷施在玉米植株顶部。 大豆可在播种前1~2 d,每千克种子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6~10 g 拌种,可有效提高植株结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于分枝至初花期(7 月20 日至8 月5 日) 选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 g/亩,兑水30~40 kg,间隔7 d 茎叶喷施2 次;若大豆前期控旺效果不理想, 可在玉米抽雄扬花结束后(8 月20 日左右)进行2 次大豆化控[6]。采用无人机化控的, 要确保在对另一作物不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对本作物的最有效化控, 喷药时均要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和雨天。

3.7 协调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机选择与玉米带行数和行距相匹配的割台配置。 大豆收获机采用割幅与大豆带相匹配的谷物联合收割机适当调整即可。 大豆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采收,防止豆荚炸裂。 行比6∶4 模式:大豆、玉米收获, 可采用当地玉米联合收割机和改造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带异步或一前一后同步收获。 行比4∶2模式: 玉米先收时,2 行玉米收获选用整机总宽度小于1.6 m 的玉米收割机;大豆先收时,选用整机总宽度小于相邻2 个玉米带间距10 cm 左右的大豆联合收割机;同时收获时,可采取大豆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械前后协同收获。 作业速度不宜过快,应略慢于净作收获时作业速度。

3.8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本着农机服务于农艺的原则, 坚持农业机具与种植模式相结合、造改相结合,探索加装北斗导航系统、种植模式可调、行距株距精密控制、一穴单粒双粒可调的适合多种种植模式的种肥异位播种机,扩大复合播种一体机适用范围,大力提高机械应用率,为加速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强有力的机械保障。 2 年来,本文作者尝试了多种型号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种肥一体播种机、 喷杆多孔低位细雾专用喷雾机;筛选了适用于复合种植模式的窄幅宽、低位割台的大豆收割机及小行距、窄轮距的玉米收获机;试验示范了每百米落差10 cm 的激光整地机坡度整地, 可有效解决生产前期因积水造成的大豆缺苗断垄和中后期的涝灾问题。

猜你喜欢
焦作市收割机行距
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简介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新农民(2021年15期)2021-09-16 09:47:57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焦作市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焦作市
未来的收割机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焦作市土地流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