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祺瑞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程下多数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 主要以血糖显著升高为特点, 是内分泌科常见病, 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断减少会导致代谢紊乱, 并常伴高血压出现。高血压是目前心血管内科中相对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以明显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的特征[1]。门诊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 约30%患者存在并伴有高血压[2]。目前的数据支持,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诱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种疾病均为基础疾病类型, 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 以控制血压、稳定血糖, 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效果。目前合理选择降压药、种类与频度至关重要[4]。根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版)》制定的对此病的控制标准, 为获得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选择某镇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并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降压药的使用种类进行整理, 以进一步加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镇2022 年1~12 月收治的72 例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男31 例, 女41 例;年龄43.0~94.0 岁, 平均年龄(67.07±8.98)岁;2 型糖尿病病程0.5~14.0 年, 平均2 型糖尿病病程(3.53±3.49)年;高血压病程4 个月~13.0 年,平均高血压病程(2.96±3.35)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①符合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3 年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27)指南公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可配合治疗;③接受降压药物治疗且可配合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排除标准[6]: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②资料不完整或信息不全者;③存在沟通、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按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及中国高血压疾病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中的具体管理细则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患者采集信息内容完整,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CCB、ARB、心脏选择性β 受体阻断药与利尿剂。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患者的降压药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血压控制达标评估标准采纳《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中推荐控制目标:SBP<140 mm Hg 和DBP<80 mm Hg[7]。
2.1 降压药用药情况分析 72 例患者中二联用药患者最多, 46 例(63.89%);其次为单一用药, 19 例(26.39%);三联用药6 例(8.33%);四联用药患者最少, 仅1 例(1.39%)。ARB+CCB 用 药37 例(51.39%),CCB 用 药15 例(20.83%), ARB+β 受 体 阻 滞 剂 用 药6 例(8.33%), ARB、ARB+CCB+β 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用药各3 例(4.17%), CCB+β受 体 阻 滞 剂 用 药2 例(2.78%), ACEI、ARB+ 利 尿剂、ARB+CC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用药各1 例(1.39%), 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无单独使用患者。其中ARB+CCB 联合使用例数最多、有37 例(51.39%),其次为CCB、有15 例(20.83%)。见表1。
表1 72 例患者降压药用药情况分析(n, %)
2.2 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析 用药后, 72 例患者平均SBP 为(133.64±2.86)mm Hg, 平均DBP 为(81.68±3.66)mm Hg。用药后血压达标率仅为33.33%(24/72), 说明整体血压控制效果不佳。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因其发病机制虽然存在差异, 但病理生理机制几乎相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水平异常会增加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并促进其病情进展, 高血压的存在也会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进展, 进一步加剧糖尿病患者已存在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 这主要是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小球内高压, 是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临床学者研究证实, 相对单一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8,9]。如果对2 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有效控制后, 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可见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10]。考虑到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要获得对疾病的控制效果, 则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11]。在选择降压药时, 需要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更要兼顾降压药物可能对血糖产生的影响, 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对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和是否进行联合用药就显得至关重要。本实验中,选择某镇中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并在规范治疗糖尿病的前提条件下对高血压并存的临床症状开展相应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 几大类型[12,13]。现阶段, 临床普遍认为CCB、ARB 是临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理想选择。而在二联用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 则主要为ARB+CCB 用药, 两者配伍后既可增强降压效果, 又可对肾脏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不会对糖代谢产生影响, 此药物联合使用是适宜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根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首选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药物为ARB 或ACEI, 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也将基础降压药物确定为ARB 或ACEI, 同CCB、小剂量选择性的β 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等联合, 均可取得显著性成效[14]。临床患者倘若单一使用一种降压药物并不能获得显著的降压效果, 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 完善二联、三联或四联治疗, 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使其提升用药依从性, 改善日常饮食、生活、运动等习惯, 进而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15]。
本研究中, 72 例患者中二联用药患者最多, 46 例(63.89%);其次为单一用药, 19 例(26.39%);三联用药6 例(8.33%);四联用药患者最少, 仅1 例(1.39%)。ARB+CCB 用药37 例(51.39%), CCB 用药15 例(20.83%),ARB+β 受体阻滞剂用药6 例(8.33%), ARB、ARB+CCB+β 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用药各3 例(4.17%), CCB+β 受体阻滞剂用药2 例(2.78%),ACEI、ARB+利尿剂、ARB+CC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用药各1 例(1.39%), 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无单独使用患者。其中ARB+CCB 联合使用例数最多、有37 例(51.39%), 其次为CCB、有15 例(20.83%)。用药后, 72 例患者平均SBP 为(133.64±2.86)mm Hg, 平均DBP 为(81.68±3.66)mm Hg。用药后血压达标率仅为33.33%(24/72), 说明整体血压控制效果不佳。考虑与患者年龄较大、服药依从性较差有一定关联。
综上所述, 某镇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指南标准, 血压控制率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