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固废资源化理念赋能桂西北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2023-08-21 08:37贺美潮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于成龙塑像资源化

贺美潮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0 引言

地域文化是城市文化广场特色创造的必然性源流之一。在新建、改建及扩建建设工程中以废旧砖、废弃混凝土和竹木材等成分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废弃物即为建筑固废。城市广场按其性质和功能划分种类繁多,其中休闲娱乐广场包括绿地广场、水岸广场、文化广场、公共建筑群广场及居住生活区广场,以人为本实现安静休息、体育锻炼、文化娱乐和儿童游戏等功能。城市广场文化为一种兼具文化特性,还兼具艺术特性的文化表达形式,其在宏观上表现为地域文化,在微观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应对建筑固废污染和能耗问题,同时发挥城市文化广场作为今人与古人对话、人与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功能,基于此下文将以城市文化休闲广场作为背景和载体进行建筑固废资源化理念赋能桂西北城市文化广场“物质-文化”两元一体化设计研究。

1 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相互关系

地域文化内涵为相对稳定的概念内核,是具体物象的形的归纳抽象表达,有形的具体物象则是地域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表现。对于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特色,我们应该从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将地域文化内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创造真正的城市特色[1-7]。特色反映生活,历史构成特色,特色表现地域分界,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文明的凝结。生活、地域、历史、文化、民族,每一个词语皆为城市文化广场地域文化的表达。

同时,为应对建筑固废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和能耗问题,同时发挥城市文化广场作为今人与古人对话、人与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功能,可以将建筑固废加工成一定粒径要求的建材原料(再生骨料),生成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筑产品,用于城市文化广场建筑非承重墙体、围墙、人行道,将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砂石料用于广场道路基层传统思路外,还包括用于文化公园微地形景山的修筑,包括建筑固废塑造为兼有民族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环保主题教育主题功能的地域民族图腾及历史人物塑像。通过对城市文化广场绿地和设施物象的沉浸式体验,感知地域文化内涵,实现自我教育教化;同时构建起未来我国城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重要出路即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生态链、物质循环链及循环经济链方式。

2 设计要素分析

2.1 历史因素

仫佬族为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晋代始载,宋代形成,由古代“僚人”发展演变而来。自称“伶”“谨”,壮族谓之为“布谨”,汉族谓之“姆佬”。“仫佬”即“母亲”,主要聚居广西桂西北罗城等县,其余居其附近宜山、都安等地。2021 年中国境内人口数27.72 万。仫佬语属汉藏语系,本族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远古先祖因崇拜太阳、月亮、山川河流以及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等大自然之物而将其镌刻成大美之作即民族图腾。

于成龙,生于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师法古圣先贤和笃信经世济用。清顺治年间,44 岁的于成龙通过谒选,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罗城,历经战乱田地荒芜、流民作乱兵匪猖獗、民族冲突宗族械斗,匪患频仍瘟疫横行。于成龙不顾亲朋劝阻,典房卖地,离妻别子,毅然出仕。从山西永宁一路南下,历经三个半月4000 多里艰难跋涉,抵达广西柳州府罗城县,开启为期7 年的粤西初仕生涯。于成龙赴任后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建立保甲以安民,次而约会乡民练兵以讨“柳城西乡贼”,推行全县联防,盗贼不敢入罗城,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鼓励垦荒,“遵行三年起科之实政”,垦荒百姓3 年内免缴赋税,流民不招而自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历史人物天下廉吏于成龙建筑固废资源化塑像,实现地域文化与游赏景观深度融合。

2.2 人文因素

城市文化广场布局应充分尊重公众多样性及可达性,充分依据城市性质定位与建筑规划,注重环境品质开发与协调,以再现地域文化为着力点周全设计其数量、面积、分布位置,从而使得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赋予广场广而深的文化内涵。文化环境通常表现为文脉、传统、历史、宗教、神话、民俗、文学与书法、诗意及符号学等。设计文化广场时,尊重地域文化,注重地域文化内涵设计,表达文化环境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

在河池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人造物景各元素均需体现出少数民族聚集区河池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并考虑与周边自然环境天人合一,探寻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人造物景设计的文化要素和体现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体化路径-人文层面赋予引导-物质层面设计表现”规划设计模式,彰显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和物质形态,构建塑造出独领地域风骚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精神。建筑固废资源化不仅在于传统公园微地形景山的修筑,还包括建筑固废在兼有民族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环保主题教育功能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中。为了展示河池地域民俗,利用塑像表现河池罗城仫佬族民俗信仰,利用建筑固废资源化塑像表现历史人物天下廉吏于成龙,地域文化与游赏景观深度融合。

3 生态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游赏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是地域历史文化融合,具有一定思想主题和空间规模集中呈现城市风貌、人文内涵和城市环境诸方面而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城市文化广场的人造物景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共同构成本地域沉浸式活动中心。在河池文化广场的设计中,充分利用本土地域特色,将喀斯特地貌江河湿地、自然群山、落日余晖等天然要素加入设计,在空间上展示原有生态广场景观,发挥地域性特征生成地域性氛围。

建筑固废粉碎后作为填充骨料,可以产生很多奇特的材质效果。建筑固废粉碎骨料适量添放,限制了胶凝材料水泥的收缩应力,降低了雕塑完成后有碍美观表面开裂甚至耐久性。建筑固废再利用降低其滥弃致污染环境的必然,塑像作品表面现露的石渣、石粉、建筑固废粉碎物表现出塑像真实、自然、古朴的质感。此路径可使雕塑减少对于一次建筑材料的依赖,且可使废料变原料、节能减排赋能双碳目标;以艺术为载体,实现了将建筑固废材料资源化建成低碳材料城市文化广场的低碳理念。游赏人们移步换景之间聆听着循环经济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的建筑固废资源化低碳材料的无声语言。

4 人文设计

每座城市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中,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不可复制的地域特色。城市文化广场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城市文化广场作为通过对当地一定地域历史文化进行人工创作所形成的,集中沉淀了一座城市最典型最精华的有限空间场地,而沉淀了一座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可作为标志性符号的无限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表现地域人文精神。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广场必须要烘托的文化特征,它反映了一种特定的地方人文精神。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今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因壮族把青蛙称“蚂拐”而得名,又称为“蛙婆节”“青蛙节”。本民族传说天神婆和雷王公的女儿即蚂拐女神掌管风雨、人间祸福、预报年丰。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以跳蚂拐舞、唱蚂拐歌形式相继完成找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程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地域祭祀蚂拐的民俗。

青蛙节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人们通过送青蛙升天,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蚂拐舞舞姿多模拟青蛙而为,主要动作有双腿深蹲、撑棍仰身、碎步横行、抬踏颤点等,富于生活气息,诙谐风趣[8]。在河池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建设中,以建筑固废为原材料建成模仿青蛙身姿动作的仫佬族民俗信仰蚂拐舞舞姿塑像。以建筑固废为原材料建成仫佬族民俗信仰塑像如图1 所示。

图1 以建筑固废为原材料建成仫佬族民俗信仰塑像

“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是瘠地存心与民共治”。于成龙务实为民的个人终极目标追求,在罗城初仕中体现出较高的道德标准,表现出极强的道德定力。保甲安民、鼓励垦荒、扶犁亲耕、拉近官民、开设学宫、洁己爱民,堪列卓异。赐谥号“清端”,“清”指清廉,“端”指正直。以建筑固废为原材料设计建成两座于成龙塑像,其一呈现于成龙“拄拐访贫”形象(图2),拄拐访贫象征勤政爱民;其二呈现于成龙“面北作揖”形象(图3),面向北方作揖象征忠君体国。两座建筑固废资源化塑像深刻反映了于成龙爱民爱国的形象,展现了廉政文化、环保教育、仫佬文化融合发展的地域文化。

图2 于成龙“拄拐访贫”塑像

图3 于成龙“面北作揖”塑像

5 建筑固废资源化宏观效果

据统计,钢铁工业单位吨钢综合能耗折合1.66t 标准煤,1t 水泥熟料消耗标准煤178kg[9]。而建筑固废资源化循环再利用,可以直接降低建设工程对传统三大建材之钢材、水泥的新产需求量,从而源上降低原矿量使用,减少副产物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建筑固废就地及就近再利用,可降低远途能耗运输,大程度保持拆除固废的原有物理性状,从而建筑固废利用能耗再降低,使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材料生产、使用等相关联系统熵增速率进一步减小。

因此,在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全过程中尽限运用绿色生产及建造技术、降耗减排降低对自然环境负影响,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赋能“双碳”目标实现。废弃混凝土废砖石块加工再生骨料可实现物质、资源循环,推动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经济。为解决建筑固废占用大量可供利用土地、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缓解甚至解决途径,同时推动了构建我国城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生态链、物质循环链及循环经济链社会生产方式。

6 结语

建筑固废是因传统观念上放错位置,进而在自然物质系统里放错位置的“黄金”,纠正“一弃了之”的粗放、错误做法,变废为宝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应用于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一定程度解决甚至将来可完全解决建筑固废占用大量可用土地、污染生态环境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以艺术为载体,建筑固废在兼有民族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环保主题教育功能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中,地域文化与游赏景观深度融合。墙体、围墙、道路、地域民族图腾、历史人物塑像减少对于一次建筑材料的依赖,且可使废料变原料、节能减排赋能“双碳”目标,实现将建筑固废材料资源化建成“物质-文化”两元一体化低碳材料城市文化广场。

猜你喜欢
于成龙塑像资源化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礁堡·塑像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清官于成龙的人情往来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