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摘 要:王尽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他在教育教学上有独到的见解,深知教育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面对当时政治成分复杂、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受教育群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为传播先进思想、提高民众革命觉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高校思政课堂同样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王尽美教育实践的有益经验,试图找出其中对于当代思政课堂有参考借鉴价值的经验教训,提高思政课堂授课效率,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
关键词:王尽美;思政课;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63
当代高校思政课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政课在肩负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纵观党史,那些有着成功教学实践的革命前辈,摸索出了一条提高民众思想觉悟的实践路径,在很多方面仍然能够为当代思政课带来有价值的启示。王尽美作为优秀的中共的先驱之一,其教学实践可为当代思政课提供重要参照。
1 王尽美教学实践的有益经验
1.1 平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王尽美的教学能够取得成功,与其教学活动的平易性有密切联系。首先王尽美的家庭状况和出生环境奠定了他日后教学活动的基调。王尽美出生于山东诸城市大北杏村的一个佃户家庭。王尽美家没有自己的住房,因此借住在地主家的一个小院里。“这本是地主‘见山堂家做仓库和养牲口的地方,因为王尽美没有房屋,便住在了这院的东厢房里。”这样的成长环境让王尽美能够立足于社会基层,以普通百姓、农民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王尽美的教学活动能够如鱼得水还与受教育群体的特点有关。学生、劳工、农民是王尽美教学实践的主要对象,农民出身的王尽美自然能和农民亲近,而当时的学生和工人又大多出身于农民,甚至很多工人本身就是破产的农民。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王尽美的人格魅力,他与生俱来的具有某种亲和力。王尽美毕业就深受身边人的喜爱。“许多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都乐于接近他,跟他讨论时事政治,倾听他的见解。”
王尽美平易近人,其教学往往为受众所欢迎,但其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却并未缺失。一方面王尽美作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毕业生,对教育学原理有着深刻的认识,深受教育学家杜威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所做的《乡村教育大半如此》《我对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和《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等文章,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李大钊等人对教育的观点和主张为基础,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形成的观点。他关注乡村教育,指出“现在一般眼光只注意到城市里教育腐朽的教育家,天天高唱着教育改造原理,而不能置身乡村,研究普通教育,不能令人满意得很。”
从此不难看出王尽美的教学活动是平易性和理论性相同统一的,当代思政课教师在重视理论研究,注重学术探讨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群体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选择受众、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1.2 多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王尽美教学活动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其开展教学的形式、方法、教具多种多样,同时又不拘泥于固定的場合、固定的受教育对象,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这样的教学实践,即使放眼于当今社会,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王尽美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案例是对炊事员老王的改造了,这一教学活动也把王尽美教学实践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王尽美是一中的熟客嘉宾,深受学生、教职员工的欢迎,遇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争相拉他到食堂就餐。”在就餐的时候,王尽美认识了炊事员老王,于是王尽美就用十月革命的事例教导他,并且现场为老王做了一首诗:“为何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老王听后大受启发,思想上开始有所转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开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这样,王尽美在食堂进餐的时候,用一首小诗一个案例,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
王尽美能够实现多样性、实践性并重的教学实践绝非偶然,一方面他自身具备开展多样化教学的素质。王尽美有着很高的语言天赋、表演能力、写作能力。“王尽美不仅是一位职业革命家,而且多才多艺……此外,他还关心教育问题,其教育思想也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王琨认为王尽美的教育手段十分灵活,在《王尽美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中指出:“他充分考虑了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群体的接受程度。”王尽美将自己的多才多艺与教育实践紧密接起来,他生平所擅长的几项技能都成了他教学实践的强力武器。这对于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过程遇到的困难具有一点的借鉴作用,庞秀艳指出“ 思政课青年教师冲破角色困境,不仅需要个人激发内生动力,多方位提升综合素养。”
1.3 现实性和革命性相统一
王尽美的教学实践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实出发与当时中国社会密切结合,注重对教育本身的革命,同时也注意到了教育对于社会革命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王尽美的教学实践同时具备了现实性和革命性。
王尽美教学实践的现实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他把学生当作是现实的人来看待。他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往往立足于受教育者的现实情况,选择教育方式和内容。王尽美所处的时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和工人,这些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往往连最基本的识字能力都不具备,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即使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很难进行传授。王尽美了解到这些情况,选择先从常识入手,循序渐进,受教育者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更容易接受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当今的思政课其实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科背景各不相同,一味地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往往很难取得成效。思政课教师在上课前应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王尽美的教学是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脱离具体的社会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实现其价值。王尽美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常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社会的教育情况、社会风俗,并完成调查报告。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比如在进行榜样教育的时候,可以运用“张富清”这一典型进行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到“张富清红色驿站”学习调查组织材料,参与社区的宣讲活动,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榜样”的作用,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
王尽美教学实践的革命性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教育与社会革命关系的思考。王尽美早在1920年就写出了《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他的教育活动与旧的教育是不同的。旧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王尽美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当今大学思政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论,但是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仍然无法正确处理,出现了“躺平”甚至“摆烂”的青年亚文化。思政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是能够为学会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完全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解决处理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另一方面,王尽美意识到了教育与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教育救国论”虽然已经破灭,当时社会革命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教育无法实现人们在意识上的觉醒。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思政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主要途径。
2 王尽美教学实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王尽美发挥其作为师范生的优势,对工人、学生等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自身多才多艺的特点,深入群众,言传身教,促进了先进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提高受教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其在党的发展史中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王尽美的教学实践及相关理念,对于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下,拟以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2.1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之后,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这一重要理论在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便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这一次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有理论到现实的转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的中国社会,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掌握系统性的理论体系。王尽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传播革命思想,为学生、工人等群体普及常识,引导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党成立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王尽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该校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2.2 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体,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言论的影响,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王尽美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理论讲解,同时能够与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前文中提及的改名为“王开成”的炊事员,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王尽美的教学活动让受教育者完成了思想上的觉醒,提高了受教育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当代高校思政课,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主要途径。
王尽美的教育实践为高校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历史依据。高校思政课对其教育实践进行借鉴参考,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效率,避免不良思想言论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3 王尽美教学实践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很多领域也出现了新变化,新矛盾。这样的变化同样也体现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有学者一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大学进行调查,以师生双视角找出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他将高校思政课的困境概括为“注重研读教材,忽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参与度低”“奖惩机制失效,教学互动。”这证明当今思政课仍然存在较大挑战,面临诸多挑战。面对现实中的难题和困惑,可以从历史中寻找有益经验。王尽美在教学实践能取得成功,说明其在组织领导学生、工人进行革命,教育教导民众,传播先进思想的过程中确有过人之处。王尽美善于与受教育者相处,他与学生之间往往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演讲和授课情感饱满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且当时教学机制相对自由,教学者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1 创新转换师生相处模式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重理论”而忽视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创新转换师生关系上进行思考。王尽美的教学实践具有平易性和科学性。王尽美的教学之所以顺畅无阻且高效,是因为他与受教者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它能够融入学生群体当中去,并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懂音乐,能下棋,甚至还喜欢打篮球,又乐于引导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为他和受教育者打成一片提供了捷径。有一个典型的教学实践便是王尽美在和几个学生一起钓鱼的时候,利用学生在钓鱼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契机,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从简单的钓鱼活动引出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考,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这一时期的王尽美以及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当学生正因为中国的困境而发愁的时候,王尽美坚定地回到“走俄国人十月革命的道路。”
3.2 探索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着眼于高校思政课堂“奖惩机制失效,教学互动不足”的问题,在王尽美的教学实践中亦可得到一定的有益经验。当前高校思政课往往加入了一些奖惩机制,常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分、成绩挂钩,导致学生出现了本末导致的现象,为了加学生、提高成绩而被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对于那些不重视学分、成绩的学生,这样的机制无法引起他们对思政课的重视。王尽美反对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更加注重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互动,具有多样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
加强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为开展多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平台。比如思政课专用的展览馆、演讲厅以及红色书籍图书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往往能够吸引受教育者,引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且具有创新意识,开辟思政课堂组织的新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做到多样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3.3 强化健全高校多维引领
考虑到高校思政课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参与程度低”这样的问题,亦能从王尽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启迪。王尽美从一开始的求学,到后来成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毕业生,并且从事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他逐渐意识教学工作要想有效展开,教育教学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尽美在《励新》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乡村教育大半如此》的文章,主要是为了指出旧社会教育制度的弊病。当时的教育掌握在地主和资产阶级手中,教育受到地主階级和资本家的影响,最终导致“乡村的教育必然腐败,施教的目的也只能是培养地主阶级的接班人。”高校思政课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觉悟的主要途径,需要高校的支持和引导。前文所提及的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政课堂的奖惩机制、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师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思政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都与高校引导力度、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诸城市委.王尽美传[M].济南:红旗出版社,1998.
[2]陈光耀.王尽美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苗体君,窦春芳.多才多艺王尽美[J].党史纵览,2010,(08).
[5]王琨.王尽美教育思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8.
[6]庞秀艳.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困境及路线择优[J].安徽农业大学:社会科版,2022,(4).
[7]徐浩文,林江峰.师生双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困难分析及对策探讨——以x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