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越山
今年5月27日,“2023山西大同融入京津冀专场招商推介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同市组织了宜发同诚、云中紫塞、牧同乳业、大威皇、维多美、名沙、为全、中驰八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携50多款“大同好粮”“大同黄花”等特优农产品参会,受到参会人士的喜爱。近年来,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晋冀蒙交界地的大同,正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及国际公认的畜牧业和甜糯玉米种植黄金带的优势,大力发展优特农业,成为我国特色农业大市、全国三大奶业优势产区之一,成为“京津冀地区菜篮子”的供应基地。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席志俊告诉《经济》杂志记者,近年来,大同市“三农”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坚持用好省赋予的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积极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全力打造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做优做强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项目建设,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有力推动了一产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局面,乡村全面振兴也迈出大步伐。
2022年,大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64元,同比增长7.4%,增速全省第二;一产增加值完成107.3亿元,同比增长3.9%;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3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速全省第一。粮食再创新高,总产达到12.74亿公斤,实现了“十三连丰”。
融入京津冀 农业要先行
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同市委、市政府按照工业化思路、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于今年5月组建了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高起点打造高寒冷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作专班动员部署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卢东亮要求全市“三农”干部,要“转思想”,破除思维定式,重新审视大同农业对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要“坚信念”,从大同特殊的自然禀赋来把握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要“增信心”,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从当前的产业基础看到今后的良好发展态势;要“明方向”,正视差距,从巨大的发展空间中看到广阔前景,谋划下一步工作举措;要“挑担子”,扛责任,从引领带动全市发展的高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了保障落实,工作专班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艾凌宇,副市长孟维君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任常务副组长,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专班和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渔业、林下经济产业、黄花产业、黄芪产业八个产业专班,以及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共11个专班。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确定了八大重点农业产业攻坚任务。一是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打造京津冀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畜牧业,积极推进五大畜牧产业发展,打造京津冀优良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样板市和全国现代化畜牧强市。三是设施农业,将大同市建设成面向京津冀核心市场的优质蔬菜产区,华北地区重要蔬菜供应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重点产业布局,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五是渔业,深入实施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智慧渔业和品牌渔业建设,加快全市现代渔业产业布局,构筑渔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形成农业新的增长点。六是林下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全市林地资源,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是黄花产业,持续做优做强全市黄花产业,稳定黄花种植面积,延长黄花产业链条。八是黄芪产业,以组织化、专业化为重点,对接制药企业发展订单、合作基地,带动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储运等全过程标准化。
据大同市委市政府新闻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大同市各级各部门正在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进一步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正在大同掀起,将持续推动大同特优农业做大做强,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八大特色集群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同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施“特”“优”农业战略,全方位推进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黄芪)、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建设起了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全国黄花产业发展引领区。大同是全国黄花主产区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史,因独特的高原气候,火山富硒土壤,七蕊种质资源,铸就了“大同黄花”色泽金黄、蕾长肉厚、味道清香、干净少霉、久煮不烂、脆嫩可口、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成为享誉全国的黄花精品。2022年,全市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鲜菜总产18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42亿元。
“大同黄花”多次荣获全国农交会金奖,是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主要产区云州区享有“黄花之乡”盛名,是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绿色食品黄花原料生产基地、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和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同黄花”获“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和“人民优选(乡村振兴)十大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大同黄花”品牌被评为第十届上海国际现代农业品牌产品展览会“影响力品牌奖”,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和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40个典型案例。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
雁门关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按照全国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和山西省“北肉”平台发展要求,坚持“稳猪、强牛、兴羊、促禽、增草”的发展思路,推进全市畜牧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合理優化布局全市奶牛、肉牛、生猪、肉羊、肉鸡、蛋鸡产业,加大马身猪、画眉驴、边鸡、大尾羊、青背山羊等地方品种保护力度。马身猪和画眉驴进入全国有78个品种的《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全市畜牧业品牌不断壮大。阳高长城羊肉、灵丘青背山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牧同乳制品、浑源黄芪羊肉、新荣区道士窑羊肉、左云县边塞牧羊等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左云雁云白羊新品种正在加快培育。2022年,全市猪、牛、羊、家禽饲养量达到202.97万头、32.88万头、317.74万只、1119.84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3.98万吨、6.4万吨、36.41万吨。
塞北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大同市作为传统的京津冀“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和北方夏秋冷凉蔬菜主产区,每年7月至10月是冷凉蔬菜盛产期,蔬菜病虫害少,产量高,品质优,与南方地区相比具有季节性与品种互补优势,可有效补充市场缺口,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全面叫响大同夏秋冷凉蔬菜品牌,重点在阳高、天镇、云冈布局,辐射带动广灵、灵丘,打造塞北冷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22年,全市蔬菜播种23.6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3.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9.8万亩,蔬菜总产量96.5万吨,总产值28.6亿元。阳高县全面叫响“阳高红”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与山西农大共建番茄产业研究院,成功举办“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论坛,西红柿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值达2亿元。
全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色区。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在我国北方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市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在云州、天镇、阳高、灵丘、广灵布局,辐射带动浑源、新荣、左云、云冈,打造全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色区。围绕桑干河流域、长城沿线、恒山区域“三大板块”,布局十大特色优质杂粮产业片区。在技术措施上,以膜下滴灌为主线,坚持双垄沟播+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四位一体”,加大科技攻关、精深加工以及机械化作业水平等各项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有机旱作杂粮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程度。2022年,全市新发展有机旱作示范区50万亩。其中,云州区瓮城口村高粱亩产达1800斤的历史新高,亩增收1000元以上。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以“山西大同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行了专题报道。
恒山道地药材产业集聚区。恒山黄芪条匀顺直、色泽黄亮、纤维细、粉性大,为中国黄芪正宗。浑源县素有“中国黄芪之乡”的美称。黄芪是名贵中药材,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可以单独作为滋补品食用。黄芪产品包括黄芪粉、黄芪蜜、黄芪普洱茶等系列化妆品、食品、药品、饮品等产品达50余种,形成产品多元、功能多样的黄芪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中药材产业以浑源为中心,辐射带动广灵、灵丘、天镇,发展黄芪、黄芩、甘草、柴胡、连翘、杜仲等,打造道地药材产业集聚区。2022年,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41.8万亩,其中黄芪37万亩,中药材采挖面积4.6万亩,年产1.16万吨,产值达8.5亿元。
优质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同气候冷凉,温差较大,适宜菌业发展。全市菌业重点在广灵布局,辐射带动灵丘、浑源、云冈、平城,打造优质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了全面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同积极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院校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带动产业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2022年,全市生产菌袋2600万袋,产量达2.7万吨。
火山优质杏果产业发展区。优质杏果产业发展重点在阳高布局,辐射带动云州、天镇、新荣、灵丘。全市杏树的在地面积有50多万亩(其中仁用杏30多万亩,鲜食杏20万亩),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80%以上,杏产量6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阳高县被确定为省级京杏基地,其加工品杏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获全国、全省农交会金奖等。阳高杏脯颜色金黄透明,果片整齐,肉质柔软,口味纯正,久存不破不烂不粘,并有延年益寿、抗癌等功效。近年来,全市不断推进果业精深加工,开发杏仁露、杏脯、杏干、杏核、杏酱及杏酒、葡萄酒等产品,产品更加丰富,产业链不断延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休閑农业观光体验区。依托长城旅游公路、城市近郊、火山温泉布局,打造大同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开发一批集长城文化旅游、农耕体验、田园观光、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把农文旅融合培育成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黄花”主题板块,以云州区忘忧大道为主线,串联忘忧农场、火山地质公园、牡丹芍药花海、册田水库、桑干河湿地公园等精品旅游景点路线,举办牡丹花会暨“乡野露营”活动。忘忧农场入选了全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发展油菜花等景观农业2.5万亩,打造了花期与长城古堡、美丽宜居乡村交相辉映的靓丽风景线。2022年,大同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2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1亿元。另外,全市渔业充分发挥特有冷泉水、地热源、富硒土、桑干河滩面等资源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养殖面积1760公顷,水产品总产2297吨,渔业产值4215万元。
大同市品牌农业与科技信息发展中心主任梁全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大同特优农产品正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以“大同好粮”为代表的特优农业品牌已经“飞”出大同,传向九州,带动了农民增收,引领着大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供图:刘腾 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