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新内涵及关系浅析*

2023-08-21 23:45:32尹小雁左轶男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培育责任

尹小雁 左轶男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0)

高职院校教育有别于普通的高等院校教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较强职业化色彩,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与专业课程内容,分别从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与自我责任等方面入手,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校园生活中传递社会责任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水平[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呈现出新的内涵,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呈现出新的关系结构。如何把握新时代内涵,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新时期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发展情况,把握各种影响学生意识发展的因素,从多角度入手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新时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新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呈现出全新的内涵。从表面来说,社会责任是学生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而这种意识就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自主承担责任、主动关注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学生日常行为、语言与选择。在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之后,高职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指学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更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浓缩,其反映着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规范、社会风气、人文文化,不断鞭策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社会责任意识应当包含对个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集体(就职企业)的责任、对社会整体与国家的责任。

从学生对自身的责任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已经逐步迈入成年人行列,其在毕业之后会进入所学专业的有关企业内任职,其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需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愈发复杂,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促使学生所处文化氛围发生变化,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责任,应当做到:(1)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始终坚持人格独立,不受不良文化与风气的影响[2]。(2)珍惜自己的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学生不仅要学好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更要充分享受校园生活,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丰富自身职业有关素养,形成多元化的素养,为今后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3]。

从高职学生对社会集体、对国家的责任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毕业之后直接进入职场,必然会与他人和集体发生交集。这就要求学生能承担对他人、集体、社会与国家的责任,对集体负责、服从集体安排,寻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契合点,以此在集体的调配之下奋斗,与集体协同发展。在实际过程中,高职学生毕业进入实习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寻求个人发展与实习单位发展的共同利益,既要认真严谨工作,为实习单位贡献自己的价值,也要主动表现自己、探索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契机,从而不断获得职业发展成果。同时,在参与社会生活时,应当立足自己的职业角度、公民角度,遵纪守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大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配合各项调配和要求,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的关系说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应当把握社会责任意识内部关系结构,这样才能够找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社会责任意识渗透角度,有计划地将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萌发的资料融入其中。

根据马克思提出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理论,结合当前高职学生与社会企业、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之后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存在。简单来说,高职学生与社会中的任意一群群体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社会构成的一分子。学生作为个体,其与社会互相依存,同时也互相独立,这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4]。

一方面,高职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存在矛盾对立性。个人和社会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经历不同,其认知角度、生活理念、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促使学生在面对相同情况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学生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有的学生本身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较强,会以集体利益优先;而有的学生个人主体思想较强,会不顾集体利益而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这种情况下,无论高职学生做出如何选择,学生个人与社会之间都是矛盾对立的,此时高职学生就需要具备清晰的个体认知,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另一方面,从高职学生就业来说,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本地区旅游企业工作,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上限,当地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学生的发展空间越大;反之,学生要想在旅游产业中得以发展,不仅需要借助当前社会发展优势,更需要为本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价值,发挥个人作用驱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这样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5]。由此可见,学生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辅助的。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手段

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更体现在高职学生与职业领域、高职学生与就职企业、高职学生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与所在小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就要把握新时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关系,深入发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涵,从日常的职业教育、职业价值观念培养、职业专业课程教学、职业发展等多角度入手,让学生能够在职业课程学习、职业发展及社会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进一步彰显高职院校的高效高质量育人成效[6]。

(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学生树立积极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也是学生形成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观念。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当率先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正确价值导向引领学生思想意识发展。在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从不同的侧重点入手引领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从而启蒙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高职一年级学生为例,这一阶段学生刚刚进入职业院校,刚开始接触职业课程的学习,此时教师应当将学生思想引领的侧重点聚焦为“爱国主义思想”“友善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上,在学生心中埋下“国家”“社会”的种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职业学习中自然地形成社会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在新生入校时根据本院校特色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发展历史,了解学校在本地区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方面的人才供给贡献,认同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初步萌发与职业有关的社会责任意识[7]。之后,院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国家宝藏》、参观地质博物馆、地区历史博物馆,引领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探索与职业有关的话题,比如:如何从幼教角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从电商角度加强传统文化与民间工艺的保护、如何从机械角度参与到地方民间文化宣扬中,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关注点从活动本身上升到国家与社会的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爱国、平等、友善、自强的正确价值观念,树立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思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知[8]。

(二)联动社会育人力量,丰富社会实践引领学生责任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发挥院校育人的力量,更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联动社会力量,搭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场域。高职院校联动社会育人力量,应当充分借助社会教育主导力量,积极主动与地区有关部门、社会企业、产业组织联系,共同构建包含丰富正确价值观念、优秀文化意识的成长环境,发挥社会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作用,让高职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国守法、友爱互助、爱岗敬业、自爱自强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推进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设定校企合作形式,组织开展包含职业元素、企业力量的社会实践项目,让社会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社会责任内涵,形成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思想[9]。院校可以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构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以课程实验、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识培育。

(三)全方面打造责任意识培育环境,潜移默化渗透社会责任思想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培育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想持续落实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就应当打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环境,依托环境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领学生改善不良行为、形成责任意识,同时为学生践行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提供空间。在高职院校环境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指导;院校可以组织各专业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各种优秀文化、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渗透于课程教学、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10]。在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与综合活动中,应当给学生阐明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道理,让学生学习关于“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思想理论,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四)多角度制定培育制度,健全体系强化培育效果

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证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应当在课程渗透、书本学习、实践活动培育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为院校内课程教师、辅导员与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提供明确依据,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规范性。建议院校制定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奖励惩罚制度,明确提出院校内每名教职工人员的培育责任,形成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励条件、惩罚标准和措施,充分调动高校内各人员积极性,落实全员育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从而强化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效果[11]。

以考核评价机制的制定为例,奖励制度是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制度的第一步,奖励制度只有充分落实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而高校提出考核评价机制可以驱动各项奖励制度的落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责任意识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评体系,这里的考评不仅仅是一种评价条文,而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具体指导意见。比如:可以利用自评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依托问卷评价生成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结果的运用等制度内容。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以从意识层面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却不能够从全面、具体地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具体表现角度出发,以各种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与行为为依据,量化生成具体的考核指标,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于考评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分别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校园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表现等角度入手,从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平评价。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院校应当进一步制定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院校内各方人员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责任。院校应当立足学生培育整体角度,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要求与总体目标,之后从辅导员、班主任、课程教师、实训基地教师、企业客聘指导员等不同角色角度出发,明确提出各岗位教职工人员的培养职责、监督要求,比如: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应当从实训项目中监督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在学习项目研究中是否积极主动承担社会环保、地方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责任。之后指导教师可以将监督结果纳入学生的项目实训评价中,进一步督促学生自觉关注社会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当把握新时代赋予社会责任意识的新的内涵,把握社会责任意识内部关系,这样才能够找准角度,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当发挥社会力量、高校与家庭各个方面的作用,全面整合育人力量,打造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环境;既要在日常学习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也要有针对性地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高职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培育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