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群叶 邢明
(1.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2.河北东方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点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内容。这些计划和方案旨在将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至国家工作的重点层面。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战略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202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具体部署了乡村振兴中有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九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具体目标。这些工作计划和措施是为了确保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和推进,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在乡村振兴中,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发动全社会中所有科技、金融、文化、艺术等力量,将其引入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同样需要艺术的参与。一方面因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当代艺术自律性发展的需要。在当代,我们所说的“艺术”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艺术”,“艺术”已经被重新定义,它的边界已经被颠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艺术”,是以“艺术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困难。艺术家不再是为了形式而求新图变的艺术家,而是为了思考问题的艺术家。这种转变源于人们对“艺术”的新理解。艺术家们需要更深入地融入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用“艺术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需要敏锐地洞察社会现实,发现社会问题,提出社会议题,引导社会关注。他们需要用艺术手法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引发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思考,推动社会进步。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艺术行为,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以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他们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也需要与大众密切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期望。在当代,艺术家们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社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乡村振兴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艺术家的以“艺术的方式”介入到乡村社会中,通过艺术手法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引发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思考;艺术家走入乡村,将乡村建设作为实践考察与学术研究课题,别开生面地探索艺术乡建的实施路径,为乡村的功能转型、审美提升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多重可能。[2]
艺术家不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的参与者和改变者。他们通过创造力,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化为艺术作品或艺术行为,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伦理责任。他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的创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在当今时代,中国的艺术家们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中国文化传统,同时也应该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来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输出做出贡献。此外,艺术家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社会问题,引发公众对当今社会问题的重视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家,他们的责任不仅是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艺术家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如在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艺工作者“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的重要论述,为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以“艺术的方式”介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方向。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对人民有温度、有思想、有艺术、有价值的作品。他们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乡村居民带来更多的文化和艺术服务,传播艺术和文化的魅力。这正是新时代给予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机遇。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艺术家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让艺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乡村振兴事业中:
首先,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和艺术享受。文艺下乡活动是让乡村居民接触到艺术的最直接的途径。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组织文艺比赛和知识竞赛,以及举办民俗文化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乡村居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开展,也可以逐渐将在地的乡村文化塑造为一个独特文化名片,形成品牌效应。一些以艺术家和知名艺术策展人为主体在乡村举行的国际艺术节,如山西许村的国际艺术节,安徽黟县碧山丰年节等作为国内较早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成功的典范,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和游客,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展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其次,建立更多的文化设施也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例如,可以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娱乐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如山西晋城浙水村的自然书屋、浙江松阳的竹林剧场、浙江横渡美术馆等,不仅成了旅游的打卡地,同时也成了乡村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公共空间。
第三,艺术可以通过创作展示乡村生活的美丽及其面临的挑战,提高人们对于乡村发展的认识,激发对其反思。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在前往农村进行艺术驻留和进行艺术采风,他们的作品能很好地展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的真实面貌和发展潜力。这些作品可以在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中展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乡村的发展。
第四,支持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保护本土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发掘和保护本地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艺术助力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智力支持,让这些文化和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通过参与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艺术助力开发和推广乡村旅游线路和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如山东泰安九女峰项目的开发,网红建筑IP的设计和建造,为一处破败的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村庄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游玩打卡地。
第六,为农村地区提供艺术指导和培训。这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可以组织专业的艺术家和文化专家前往农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让乡村居民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逆向培训的艺术游学活动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方式。例如,浙江金华嵩溪村的“艺游学”项目。这个项目一方面让城市中的孩子到乡村中向传统的手艺人学习非遗文化和民艺技术,加强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化了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创造力回馈了乡村,助力解决了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这种方法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范式。
第七,将艺术设计融入当地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艺术的方式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例如,浙江临安的“太阳公社”项目中,艺术家们就地取材,用竹材搭建猪圈,通过艺术设计解决了乡村养猪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个项目用“艺术的方式”打造出了一个“中国理想主义农场”,实现了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共建共享的社会目标。
第八,密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制定有效的乡村振兴策略。可以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共同研究和制定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佛山的“青田范式”、浙江千岛湖的“自然与”、河北蔚县西窑头村FA公社等项目都成了艺术家、企业和政府合作规范乡村振兴的重要范例。艺术家们通过参与这些研究和制定过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艺术不仅可以独自在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还可以为其他项目的提升和文化含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保证。艺术创意设计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和社会,从而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乡镇规划中,艺术可以被用来打造独特的乡镇形象,增加乡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科技产品的设计中,艺术可以被用来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用户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艺术的参与对于科技和经济项目在乡村的落地和成功同样至关重要。
艺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式。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乡村形象。艺术助力可以为乡村增添独特的景观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吸引力。例如,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到乡村,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创作与当地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艺术作品来展示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二是促进文化传承。艺术助力可以承载乡村的历史文化,传承当地的文化底蕴。艺术家可以通过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元素融入艺术作品中,让作品更具有本土特色和吸引力。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激活乡村经济。艺术助力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的产业价值。艺术家可以通过支持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保护本土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艺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推进乡村教育。艺术助力可以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艺术家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活动,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同时,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参与艺术教育活动,为乡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知识和技巧。
五是增强主体意识。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人的振兴,也就是乡村居民的主体性的重塑。乡村振兴是以乡村居民为主体的社会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需要乡民能自动自愿地投入到这个振兴事业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纯接受资助的旁观者。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塑造人的精神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独特优势。通过艺术活动介入,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乡村居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精神富裕和全面发展。同时艺术活动的举办还可以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力量,正在逐渐以自身独特的“艺术的方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它不仅通过各种“艺术的方式”介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并以自身的行为和观念改变着乡村社会,甚至乡村社会的深层结构。这些改变和介入的力量是一种外力,其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实践中证明,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正在作为典型的案例被广泛复制。但应该看到,简单的复制和推广,是一种粗暴的“艺术介入”形式,实质是对于目标对象乡村自身特色的忽视。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不应该是从当代艺术自律性出发的艺术试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作为主体的乡村和乡村居民。其目标是要借助“艺术的方式”实现从“富裕乡村”迈向“美丽乡村”的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要让乡村富起来,而且要让乡村美起来,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4]的精神家园。“艺术的方式”不同于“资本的方式”,不是寻求资本投入后的即时回报,也不是拆毁后的重建,而是以自身的方式去唤醒,唤醒作乡村主体的人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了人的振兴,才是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