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增强人文关怀的探讨

2023-08-21 23:45李波赵晓娟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思政

李波 吴 桐 赵晓娟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价值取向,指的是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以及为他人谋求福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增强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心。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增强人文关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需要思政教育者形成认识,并采取有效策略,来优化教育活动。

一、人文关怀的定义

人文关怀是一种基于人类尊重、理解和关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不仅仅关注人类的生理需求,更关注人类的精神、情感、思想、文化和社会需求,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个人层面上,人文关怀意味着对他人的关注和支持,包括关注他人的感受和情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及通过与他人建立深入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社会层面上,人文关怀强调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鼓励人们彼此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组织层面上,人文关怀强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关注和支持,鼓励员工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1]。总之,人文关怀是一种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理念和实践。它强调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关注人类的精神、情感、思想、文化和社会需求,通过个人、社会和组织层面上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社会和组织文化。

二、高校思政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实施思政教育时,人文关怀的理念必须得到重视和实践,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时代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关注时代的需求,引导学生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我,理解和尊重他人,以及关注社会和环境。这种生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变革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2]。

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以人文关怀的理念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尊重和关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度,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违纪和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陈旧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这些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够新颖和有吸引力。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复杂和多元化,比如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文化多元化等,传统的思政教育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重复、枯燥、抽象,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形式单一化

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如讲座、课程等,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互动性。这些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无聊的感觉。与此同时,新兴的教育形式,如在线教育、游戏化学习、社群学习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三)教育质量不高

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一些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教师授课水平较低,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一些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无法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评估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难以确保教育质量。

(四)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参与讨论和互动。这会降低教育的效果,无法达到思想引导和育人的目的。

(五)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首先,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难以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他们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其次,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过于局限,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创新,无法为学生提供适应当前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3]。再者,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过于侧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和技能培养,导致学生的实用性和竞争力不足,难以在就业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最后,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也表现在就业导向的缺失上,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深入调研和了解,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四、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主要措施

(一)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健全人格

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认可学生作为自主思考、独立行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尊重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重视的主体,从而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也应该被视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4]。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缺点,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形成自信和自尊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再者,高校思政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现实,认识社会问题和挑战,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最后,高校思政教育还应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其参与意识和主体性。通过考核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进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帮助大学生具备饱满、充盈的精神世界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具备饱满、充盈的精神世界是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潜力。首先,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精神文化服务。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艺术表演、展览、讲座等形式,满足学生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鼓励他们在文化创作、文艺鉴赏等方面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5]。其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特点和处理方法,培养应对心理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和压力。再者,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通过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感受社会责任和使命,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情感,促进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高校应该引导师生重视人文关怀,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精神世界。

(三)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习惯等因素,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为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交流和收集信息,比如平时与学生的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观察学生的表现等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思政教育。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注重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讲座、研讨会、讨论会、读书会、文艺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此外,在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更有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在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表现时,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差异化的评价和反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更好地发展自我,此时做好及时、准确、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重

(四)改善思政教育内容,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面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能够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不断改善思政教育内容,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一方面,高校应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引入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领域、不同水平的需求。在具体操作上,高校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社会发展趋势、科技革新等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思政课程或研讨会,涵盖科技、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访谈、座谈、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建设线上网络课程、线下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及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性。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服务。

(五)树立全新观念,确保学生具备法制观念与公民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尊重他人、关注社会、担当责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做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法制教育。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将法制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学习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让学生成为法制意识强、遵纪守法的公民。最后,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身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担当,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国家大事、民生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适应新的情况,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