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三(浙江)
一个个姑娘都出嫁了,替代她们的是一位位俏丽的媳妇。守在河埠头的是那些被生活压弯了的日子,和渐渐变老的物事——成为了河埠头的见证者。
淘米的,洗菜的,捣衣的,外加磨刀的,擦锄的,提水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这里腾挪。
媳妇熬成了婆,婆婆熬白了头,但河埠头却不会老去。它依然是马大嫂的日常,依旧是娘子军的营盘,依然是小山村的生活图景。
来水清清,去日淡淡,河埠头的嬉笑声、嘈杂声沉淀下昔日的热闹。
转眼之间,大宅院变成了一件古物。
全都是木的构架:木的梁柱,木的门户,木的隔板,木的墙院,木的雕花,木的镶嵌,说它是一位百岁老人,它颔首笑笑:我还健壮着呢!
前后三进,左右厢房,漏窗透风,天井采光,琐碎的日子就从这里起步,而且一代代地延续着香火,一年年地耕读着希望。
大宅院凝着时日的古幽,透着岁月的沧桑,是一户人家的避风港,是一个村坊的大本营,也是大伙追踪溯源不可或缺的老摆设、新模板。
百年古宅,那是有故事的宅院,里面埋着金藏着银,自生信心满满的能量;千秋老屋,那是有文化的宅院,内中聚着情溢着爱,自成气宇昂昂的豪迈。
大宅院华丽转身的时候,旅游经济的浪潮正扑闪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