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问题缘起、实践经验与发展方向

2023-08-21 02:54:11邱海锋
关键词:政治学生

邱海锋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页。这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为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思想尚未定型,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2)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谈话》,《人民日报》,2018年7月3日第1版。,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3)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241页。。因此,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党的青年工作需要直面的关键问题。

一、直面新挑战: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问题缘起

政治引领作为一项具有强烈政治属性的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目的性、突出的时代性。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是一个历史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救国”为主题引领青年学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建设兴国”为主题引领青年学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改革富国”为主题引领青年学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势必会遇到新的挑战。

(一)世情新局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12页。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绝不甘心主导地位的丧失,对华政策由原来的“接触”调整为“封锁”。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较量迎来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带来新的影响。一方面,中西竞争引发了青年学生的思想疑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有能力、有机会与西方世界展开竞争,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与此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客观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依然突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一个基本矛盾是,中国崛起引发的自豪感与西方技术优势的焦虑感相互胶着。另一方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28页。。西方国家加紧在政治层面、文化层面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通过“意见领袖”披着“文学”“学术”等外衣歪曲党的历史,大肆传播“以宗教为核心价值理念的西方思潮”(6)吴传毅、金庭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6期,第5页。,并且利用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肆歪曲、否定,或攻击、抹黑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不可避免地给部分信念不牢固、立场不坚定、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带来极大的思想困惑,甚至政治立场偏差、行为失范,必须高度重视。

(二)国情新趋势: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页。。新时代作为我国的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改革攻坚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会以不同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从历史的动态经验看,这种时期往往成为社会思想的震荡期,加剧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青年学生在这一时期也会被一些“杂音”“噪音”所影响,容易迷失信仰方位。“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0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任务必将落在广大青年学生身上。青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梦实现的参与者、经历者,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政治方向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发展的后备军是否充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因此,面对国情新方位,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要直面矛盾,及时介入干预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困惑,避免政治信念动摇和政治立场转变的错误和危险。

(三)党情新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世情在变、国情在变,党情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为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已经从一个带领人民群众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如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肩负着在百年未有之大局下带领全国人民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76页。。已经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必须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尤其要争取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认同和支持拥护,争取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的加入和补充。据中央组织部统计,在近年新发展的党员中,学生约占40.3%,35岁及以下的青年约占80.8%(10)《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671.2万名》,《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30日第3版。。由于缺乏艰苦岁月锤炼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历练,部分青年学生虽朝气蓬勃、好学上进,但党员意识、党性修养有待加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升,政治信仰不够牢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青年学生政治素养状况、对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为此,需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引导他们提高站位,看到百年党史的主流主线和根本宗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从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

(四)学情新变化:青年学生面临新问题

新时代青年学生绝大多数出生于新千禧年前后、“四二一”家庭,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的时代,也是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全方位深入推进,各类困难突增、矛盾高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竞争加剧、挑战加大的时代。伴随着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青年学生信念坚定、担当进取、自主自信,对党和国家充满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没有经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经济变化的体验,缺乏对“富起来”的过程感知,容易在“固化”的价值倾向中失去思想的“压舱石”。另外,新时代青年学生出生和成长于科技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被称为“数媒土著”“网上原住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即时性、便捷性、匿名性、互动性的技术特点,丰富的海量信息、多样的呈现方式给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提供了许多机会和条件,但网络也被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充分利用,作为其对青年学生大肆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人权、民主自由等错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甚至成为组织联系和挑唆对立的工具和平台。受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和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取向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衡量标准,在入党、参与政治活动时呈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个别青年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出现错误或偏差,面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时“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1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3页。,发表偏激、片面的观点,极个别青年学生还会发表“精日”“反党”等错误言论;另外有一些青年学生政治判断力不强、政治斗争能力欠缺,容易被带节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面对这些青年学生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新变化,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青年学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如何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显然成为重要的政治命题和现实问题,具有极其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

二、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实践与经验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目标导向。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4页。。“中国梦”的提出焕发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九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庄严的会议,党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数十次深入学校与青年学生座谈交流,给青年学生回信,做出指示批示,以及出席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等,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踔厉奋发中实现中国梦。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年)、《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以及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2013年)等文件,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学子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补足青年学生精神上的“钙”,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工作取得了实效,形成了值得深入总结和弘扬的宝贵经验。

(一)领导强化:健全完善党的政治引领工作体系

青年学生政治引领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强领导力量,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

其一,强化工作责任。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13)《牢记关怀 重任在肩——各级团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重要讲话精神》,《光明日报》,2018年7月9日第1版。,明确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要求各高校坚持和完善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坚持和保证学校办学方向,汇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其二,完善制度体系。党中央、教育部等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201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2017)、《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2017)、《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1)等文件,覆盖公办、民办和中学、大学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学校,涵括党建、思想政治等方面,为全国各地、各学校加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与时俱进:优化体现时代特征的政治引领内容

注重结合各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使命任务、奋斗目标,以及青年学生实际来确定政治引领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4页。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结合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特征,优化和赋予了政治引领内容的新时代特色。

其一,引领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认清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全面把握新时代社会发展矛盾和国际形势变化,不断树牢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定好基调,把好第一关。其二,引领青年学生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青年学生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觉,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其三,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价值理解力、价值判断力和价值选择力,并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和价值判断上的一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四,引领青年学生建功新时代,号召青年学生同广大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把青春梦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中,到基层、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4页。

(三)职责优化:巩固党团组织在政治引领中的核心作用

党团组织是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核心。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充分认识到青年工作的重要性,优化了青年工作在基层党组织职责体系中的定位,有力推动了“以党带团,以团见党”的青年学生政治引领格局。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基层党组织是直面青年学生的“第一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引领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修订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0所、标杆院系199个、样板支部1655个(16)《格局性变化 历史性成就》,《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8日第1版。,全方位提升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增强其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这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做好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作用的政治自觉,提升了团结、凝聚、引领青年学生的能力和本领,也加强了青年学生对于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共青团在政治引领的联动作用,发挥其作为党的青年工作部,联系、服务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2016年)等文件,并于2015年7月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大刀阔斧地推动了以“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1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6页。为目标的共青团改革,有力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年学生被进一步凝聚与团结到党组织周边中,凝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四)立德树人:发挥学校系统在政治引领中的主力军作用

学校系统是党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引领的主力军、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系统在政治引领中的作用,将“立德树人”确立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局性地扭转了“重知识,轻政治”的倾向,推动了知识教育与政治引领的协同发展。

首先,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奠定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教育指挥部”。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深化立德树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用红色文化立根、铸魂、打底色,引导师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各学校开展的这些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工作,有力地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从而进青年学生的头脑,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使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具备更完善的环境条件。其次,抓好思政课堂,加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教育前线”建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8)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22年4月25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5687105.htm,2023年2月28日。。一方面,扎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于帮助青年学生厘清政治问题、解决思想困惑,从而实现固本正源,铸魂育人,使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融入青年学生从“我”变为“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另一方面,全方位持续性部署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发展和建设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教师不受重视的问题。再次,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潜力,巩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教育后方”。思政课是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各学校针对青年学生时间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的实际,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激发教师的政治引领潜能,把课程思政的魅力释放出来,将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最大化,形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实现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并行并进的育人格局。

(五)社会协同:汇聚社会力量在政治引领中的强大合力

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不能仅依赖于党团组织与学校系统的“单兵作战”,要实现全方位的政治引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党中央领导社会各界,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探索“社会协同”的政治引领方略,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合力。

首先,占领互联网舆论高地,掌握网络空间政治引领的主动权。网络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域,不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政治引领就会陷入现实空间正面宣传、网络空间负面解读的被动局面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主动应对新变化,将互联网的舆论治理与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相互融合,开拓了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新局面。一方面,探索互联网政治引领的新机制。根据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推出和开通了“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开辟了青年学生政治学习的“新天地”,从而在青年学生的政治学习中牢牢掌握政治引领的舆论主动权;另一方面,整治互联网中不利于政治引领的舆论乱象。通过盯住重点环节,坚定地打好网络舆论攻防战,创新优化青年用网管理模式,使“清朗”成为网络空间的新常态,也使青年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认清真相,学会斗争。其次,注重家庭在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中的配合作用。家庭是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起点,虽然家庭在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中主要是一种配合作用,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习近平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页。全社会通过引导家长本身的政治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化,进而对青年学生政治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发挥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优良家风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突出社会多元力量参与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其一,挖掘先进人物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党通过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选树了袁隆平、钟南山、黄旭华、屠呦呦等一批典型,让青年学生感受正能量的风采,鼓励他们向先进榜样看齐,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其二,发挥国家重大庆典的育人功能。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重要庆典活动,借助这些重要节日或事件记忆,帮助青年学生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培养和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其三,建立和完善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党和国家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参观考察、实践体验、对比感悟等方式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感、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

三、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发展方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青年工作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页。。这为新时代党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围绕这一基本遵循,可以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党加强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

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首先要加强政治引领主体建设,提高引领主体对青年学生的权威性与吸引力。

首先,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从根本上来说,党的自身建设是青年学生对党的认同的关键,也是加强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灵魂。因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虽然不直接作用于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却是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这个角度上看,从三个方向强化青年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49页。的心理基础是必须的。一要坚持人民至上,坚定青年学生对党的宗旨的信念;二要增强执政本领,坚定青年学生对党的事业的信仰;三是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升青年学生对党的发展的信心。

其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政治引领的组织基础。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不能离开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推进青年工作的重要优势。要持续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性,明确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方向;要持续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力,提高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能力;要持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增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活力。

最后,加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3页。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政治引领队伍。这支队伍深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是青年学生感受政治引领、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思政课程作为政治引领主阵地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丰富课程思政推动政治引领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职业能力,拓宽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路径。

(二)增强对学生的精准服务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是建立在关爱青年学生基础上的,也只有关心与解决青年学生的切身问题才能吸引青年学生、“粘住”青年学生,进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把青年学生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其一,帮助解答学生思想政治困惑,满足青年学生政治成长需要。面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部分青年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出现一些困惑和不解。在开展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时,必须针对青年学生存在的政治、思想上的困惑、疑问,采取有针对性、有策略地予以解答回应,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过程中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阶段发展、民主与集中、党的领导和政府、法律等方面的关系。

其二,帮助解决学生学业就业困惑,助推青年学生政治认知的成长。对于学习压力大和学习困难的青年学生要加强关心指导,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规划,明确目标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入学之初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的指导,引导就业困难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到农村、到基层、到艰苦岗位锻炼的观念,积极帮助青年学生高质量就业。

其三,帮助解决学生的经济生活困难,提升青年学生积极的政治情感。习近平指出,扶贫必先扶志,扶贫必先扶智。(2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9页。学校在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积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应着重引导这些学生树立自强自立、人穷志不穷的观念,正确对待暂时的家庭困难;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这就需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提升知识技能,量身定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让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看到未来希望之光,让帮扶工作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注重发挥家庭经济困难青年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让贫困学生有学习的途径和动力。

(三)在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结合”

新时代党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引领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要根据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选择和优化教育引导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引领工作的执行力。

第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润物无声式地推动政治引领工作。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显性教育。要公开地、理直气壮地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发展党员、升学就业政审时要全面深入准确考察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坚决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强化和创新隐性教育。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借助、结合国庆、抗战胜利日等党史国史中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或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等重大活动等开展教育,让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创作和推出类似《战狼》《长津湖》等主题鲜明、内容向上、题材多样、艺术性强的作品,让青年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增进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强化对党的认同和支持。

第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知行合一式地推动政治引领工作。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实践有助于理论的内化。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要把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并不断改进理论教育。“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6)《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7页。理论引导遵循灌输理论,但要改变以往单向线性、简单生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积极使用“青年化”话语(27)栾淳钰、刘颖敏:《宣传思想工作话语“青年化”的实现路径探赜》,《探索》2023年第2期,第175页。,多采用对话交流、知识竞答、动漫插画等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推进和强化实践锻炼。邓小平曾说,“只有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28)《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4-145页。。通过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现代化企业、新农村、城市社区参观体验,让青年学生体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业绩和伟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坚持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行为示范式地推动政治引领工作。榜样示范是外部推动,自我教育是内因驱动,共同推动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进自我教育,要激发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要抓住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改造不断提升政治修养、提升政治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四,坚持规范统一与分类引导相结合,综合推进式地推动政治引领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必须做到规范统一与分类引导相结合。要不断提升规范统一水平。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强,点多线长面广,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是做好这项工作的目标和保证。要加大分类引导、精准施策的力度。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等不同阶段,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学生等不同群体,他们在知识学识积累、政治理论素养、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层次不一,甚至差别较大,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异、分类引导。

(四)要大力推进“家校社联动”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页。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必然会受到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必须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配合机制。而协调配合机制的关键在于明确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位置,三种教育类型“主次分明”,有利于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第一,“家-校-社”联动是一个“一轴两翼”的协同育人结构。学校是协同育人的轴心。以学校为轴心,家庭与社会发挥着“两翼”的功能。家庭要充分发挥“第一所学校”的功用,以家庭活动为“圆心”,引导家长通过家教建设,加强青年学生家风教育,巩固学校政治引领的成果。社会是青年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景,也是青年学生在学校外的第二课堂,需要动员与组织社会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史教育”、讲好“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校-家”协同育人需要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当前,“校-家”协同育人的形态已经显雏形,但是,由于职责不清、责任不分,导致“校-家”之间的协同时常流于动态经验,而缺乏经验的累积。确定责任边界的意义是对家庭与学校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家庭教育应着重关注青年学生政治观念的生活化养成,侧重于在提高道德水平的过程中完善政治引领;而学校教育则注重学生政治意识的发蒙、政治认同的养成、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实践,侧重在规范行为取向的过程中完善政治引领。

第三,“校-社”合作是协同育人的辩证推动与拓展延伸。“校-社”在政治引领中的合作需要把握好学校的“统一性”与社会的“多元性”之间的关系。既要保障“统一性”对“多元性”的指导,又要通过“多元性”丰富“统一性”。一是构建“校-社”关系网,学校要密切沟通社会的各类组织机构,如红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二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是发挥“校-社”协作政治引领功能的关键;三是创新“校-社”沟通网络,搭建其两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积极推进各类资源的有效转化。

猜你喜欢
政治学生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0
快把我哥带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电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