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素质发展

2023-08-20 08:38:57倪婷
关键词:诗句古诗词教师应

倪婷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初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生物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推动文化元素与生物知识的有效融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若在生物课堂上应用古诗词进行教学必然会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并且,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下,自身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对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古诗词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升华生物教学,体现出古诗词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 古诗词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43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数不尽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搜集和整理文化素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古诗词中既蕴含着文化内涵,同时也包含着生物内涵,并且与古诗词相关的生物试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可见古诗词与生物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与生物相关的古诗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还能让他们对生命科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世间万物进行感知,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物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而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保障他们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趣味性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古诗词、神话故事、俗语等,教师将生物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丰富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物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教材中既定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少灵活性。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生物成绩取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不利于其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且无法达成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将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生物知识与传统文化,挣脱应试教育的限制,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还能够实现知识拓展,促使学生灵活吸收生物知识。

(三)弘扬传统文化

初中生物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传统文化的滋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历史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生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更要對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责任感。

(四)突出文化内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初中生在生物课堂上只能接触到教材中的知识,很少有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这也是如今很多学生不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突出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提供助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价值

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古诗词展开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将自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生活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对生命科学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其次,能将学生的内源性动机激发出来,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再次,脍炙人口的古诗句充满美感,教师在教学生物知识时应用古诗词可以结合文字美与生物美,从而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实现生物教学与美育的融合;最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原则

(一)应适度引用诗词

很多古诗词都与生物知识有所关联,并且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全面,如细胞分子、生物的生殖发育、生态系统等。诗人在对大自然和生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通过作诗来歌颂自然世界,生物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古诗词,最好是学生熟悉的古诗词,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同时学习热情也会愈发高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诗词的内容要通俗易懂

初中生物教师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词,便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若应用不容易理解的古诗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诗句含义,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挖掘和理解诗句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用学生熟知的《小池》,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朗朗上口,更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

(三)诗句应具备文学价值

部分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只有自己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才能选择适合的诗句应用于生物课堂上,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做好备课,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古诗词的策略

(一)以古诗词设问,创设趣味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各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会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形式,既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传承价值,教师在生物课堂上以古诗句设问,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转变抽象性的生物知识,使知识更加具象化,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学会站在人文视角上对生活和生物进行观察,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探索生命科学,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教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请同学们说一说描写花的诗句。”如“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在带领学生鉴赏相关诗句后,教师以诗句设问,使学生融入情境中进行思考:“迎春花与树枝相接的地方是哪里?迎春花的哪个部位会发出香味?这是花的什么结构?迎春花显出黄色的部分呢?”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朵花并制作标本,但注意不要恶意采摘花朵,应寻找自然脱落的花,并尽量选择可以清晰看到结构的花,最好能够同时收集到雄花和雌花。对标本的制作要求为:1.清楚表明花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作用;2.寻找与花相关的诗句。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体会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传播传统文化。

再如,在教学《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诗句来创设情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后以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但你们知道它为什么鸣叫吗?这属于什么行为?青蛙通常在哪个季节鸣叫?”这些问题与诗句和实际生活之间均存在密切关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了答案:“青蛙一般会出现在夏天,鸣叫是在求偶,为了繁衍后代。”也有部分学生对诗句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答案:“诗句中的‘稻花香说的是稻花,一般会在夏季开放,因此青蛙会在夏季鸣叫。”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青蛙“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并引导学生对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受精卵——胚胎——幼体——幼蛙——成蛙。通过对古诗词的分析让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积极探索生命的奥妙,并有意识地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多种形式融入,激发探究意识

1.分析纠错,培养科学态度

生物具有多样性,诗人便是通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等行为的观察写出了蕴含生命科学的诗句。但传统文化中对生物知识的描述会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偏差,科学也是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究在持续发展的,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浣溪沙》中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古人认为“鸳鸯”代表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但实际上鸳鸯在交配过后,雄鸳鸯会抛弃配偶,也不负责哺育后代,这明显不同于诗句中诗人描写的鸳鸯可以相伴终生。《诗经》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经常被化用为“螟蛉子”,即养子,但实际上蜾会捕捉螟蛉,两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经典诗句,意思是春蚕结茧到真正死后才会吐尽蚕丝,但实际上蚕并非真正死亡,而是在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后会吐丝成茧,成长为蛹。

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古诗词展开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热烈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诗句中描写的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以诗句为中心开展探究活动,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探索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2.给出诗句,探索生物知识

初中生在接触生物学科一定的时间后会積攒一些生物知识,为了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给出诗句,让学生对诗句中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如《增广贤文》中的经典名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句中蕴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挖掘,并讨论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通过这句诗可以了解到栽花时需要用心施肥和灌溉,柳条只要插在土里便可以长成一棵高大的柳树。这句诗涉及生物学中植物的繁殖方式方面的知识,“花”体现了种子繁殖,“柳”体现了“无性繁殖”,同时还涉及“扦插繁殖”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可以应用这些知识种植果树,发展农业生产。

3.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体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古诗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若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既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还不能让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孵蛋图》,让学生对鸟类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相关诗句,如《鸟》中的“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通过《孵蛋图》以及这句诗可以知道幼鸟出壳时会在巢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即热爱、尊重大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结合具体例题,分析生物内涵

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词,既蕴含着文学内涵,同时也涉及生物学知识。初中生物考试试题中包含大量以古诗词命题的试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生物内涵,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

例题1: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包含的两大类植物是?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分析,翻译这句诗词:春天到了,江面的植物因升起的太阳被照得像火一样红,碧绿的江水比蓝草还要绿。藻类、苔藓类以及蕨类是初中生最早接触三大类植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回顾:首先是藻类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以及多细胞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的原始植物,特征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其次是苔藓植物,其为高等植物提供了土壤条件,特征是有茎和叶,植物体矮小且具有假根;最后是蕨类植物,常见的有凤尾蕨、肾蕨等,长出了真正的根,并且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三大类植物的特征对诗句进行分析,“日出江花红胜火”中的植物应为水生植物,即蕨类植物满江红;“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植物应为淡水细胞藻类植物。因此,诗句中包含的两大类植物为藻类和蕨类。

通过对具体例题进行分析,学生不论是对诗句还是蕴含的生物知识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需要初中生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科学教育,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古诗词,以取得文理辉映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和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非《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新丝路》2020年第2期。

[2] 苏海萍《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古诗词的结合与应用》,《好日子》2020年第8期。

[3] 赵占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年第1期。

[4] 涂和曲《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培养探究》,《数码设计》2020年第12期。

[5] 庄伟伟、龙梦、袁亮《中学生物实验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美化生活》2022年第1期。

[6] 金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探索》,《科教文汇》2020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词教师应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六一来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