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静
摘 要:高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此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应对考试为主,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是学生跨语言交流的基础,高中生只有树立起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价值。基于此,文章以高中英语为研究对象,简述了新课标与文化意识,并指出了当下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最后以案例的方式提出了培育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几点方法,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指导和推动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当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即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形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新课标和文化意识概述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
新课标是落实党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教育课程结构、内容改革的课程体系。以高中英语为例,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要求教师在把握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对当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方向做出合理的调整。例如: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而新课标强调课堂互动,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同时,新课标也对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跨文化的意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当下英语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有序进行的基础,需要交流者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文化意识是英语核心素养内容之一,也是当下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交流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样态,进而让学生深刻感知不同文化下的语言环境。立足高中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包含内容甚广,如:地理环境、人文社科、民俗风情、行为习惯等等,通过全面渗透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促使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现象,并能够用英语传播本国的文化[1]。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文化教育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构建起润物细无声的英语学习环境。但因教师缺少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难以对文化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文化底蕴严重缺失,导致文化意识教育徒有其表,难以保障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汉语言教育环境中,整合跨文化交流资源,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当下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个国家,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力量。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是当下教师的一项重要育人目标。作为高中生的第二语言,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国外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如若一味抵制,则会抑制学生多元文化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且十分有必要。
二、当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不仅需要开展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更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文化底蕴英语课堂的构建,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课堂设计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
(一)侧重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渗透
纵观我国高中英语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教师人数不多,自身难以达到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标准,也无法将其合理渗透课堂教学之中。另外,虽然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风格,但都没有脱离应试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师侧重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渗透,即强调单词、语法和句型的学习,关于英语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的知识一笔带过。长此以往,学生只懂得英语语言的表层,无法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无法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涯中运用英语丰富和提升自己,甚至因文化差异无法与外国友人形成交流。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当下的英语学习,甚至打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2]。
(二)追求成绩,忽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关于英语教学,教师还停留在“拿高分”的阶段,强调多背诵、多练习,由此以超强的训练和考试给学生施加压力,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但忽视学生自我需求和能动性的教学,无法唤醒学生内在的英语学习热情。另外,教师“重写轻说”的现象,導致学生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依然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十分不利。
(三)方法单一,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不高
语言学习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学习者置身于该语言环境中。但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负责一板一眼地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学生只需记忆即可。为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会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观看原声英文电影,但此项活动很少。当然,教师也会定期向学生推荐英文书籍、英文电影,但高中生只会将其作为一种负担,因对自身英语成绩提升没有帮助,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待文化意识的认知不清晰,阻碍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
学生对英语书本内容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比如阅读与填空的学习,只会找技巧,对西方文化、宗教信仰的学习严重缺乏。另外,高中英语中的一些文化内容与其他的文学课程、文化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高中生所处的却是中文语言背景下,对文化意识缺少共性,在不同文化对待上也有所不同,过多关注差异性不仅无法起到文化渗透的作用,相反还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认知也不清晰,由此其学习的认真程度也不同,这严重阻碍着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3]。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2003版的英语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提出了培育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推进,修订后的新课标紧扣英语教学理论,也从侧面指出了当下英语教学重知识轻文化的现状。文化意识培育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此,本文在深得要领的基础上,对如何立足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转变理念,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因此,教师要努力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成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学习,而并非纯粹的字词句的堆积。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有从“分数”转移到“应用”视角上来,才能具有一定的文化敏锐性,并认识到英语学习并非单纯掌握语言形式。另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探寻文本内的文化知识,并通过提出问题形成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例如:在《Travelling around》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要组织学生开展以“Get ready to travel”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感受国外的文化。教师要借助这一话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秘鲁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而后在课堂讨论。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让学生对秘鲁这一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有直观的认识,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而且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4]。
(二)基于英语教材内容,合理渗透文化资源
全新改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包含不同国家的文化内容,折射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信息的延伸,从而设计独特的课堂模式。如:在“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学习中,在为学生讲述不同国家的节日和庆典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课外文化资源,如中国节日众多,为了表示节日的喜庆,我们会用与“red”颜色有关的事物进行装点。但是在英国文化中,“red”表示的是暴力、血腥。当然,在“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文化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西方的亡灵节和中国的清明节进行对比,通过对节日内涵、节日起源、纪念方式的分析与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对英语课堂的拓展,在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多元文化思维。
(三)巧用多媒体,构建真实的文化情境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新鲜活力,构建了真实的英语学习场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说英语、用英语,进而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交际中受到跨文化意识的影响。例如:学习《The Value of Money》一课的时候,教师就要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则表现外国人金钱观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当然,教师还可以以“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on money”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对比与分析,在对比中理解中西方金钱观的差异,并主动了解產生这种差异的社会原因。对比中西方文化现象,可以深化学生对这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考虑到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出有效的延伸。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此时,第二课堂开辟就非常重要。和主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英语文化活动,如创设英语角,鼓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象开展交流。例如:在《Morals and Virtues》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要立足本单元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有的学生会就当下的热点事件,在第二课堂中用英语和大家交流。比如有的学生就根据当下的热点插队事件“你惹错人了”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再者,有的学生直接搬出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对当今时代人们的影响开展讨论。通过广泛的课堂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道德与美德的优良品质,而且培养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除了课堂学习外,教师更要举办多样化的英语活动,让整个校园洋溢着文化的气息。例如,“我”所在学校,就会定期举办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游园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看到课堂所没有的文化知识,通过与课堂文化知识教学的携手,为高中生构建起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5]。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在他们的真正参与中树立起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但实践活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准则,并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例如:在《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课学习后,教师就立足本篇文章,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拜年等等,即便是未到春节,大家依然可以透过视频感受浓浓的春节气息。而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让大家分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资料,最后以PPT的方式提交上来并在班内展示。本次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
(六)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和研究型课程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非局限于书本中,学校也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让文化培养更具系统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讲究实践积累,并结合学情开展。如“我”所在的高中学校,便开设了选修课程如“走进欧洲”“致敬经典英文影视”“广告英语”等,题目涉猎范围广,包含国家众多,需要备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校本文化课程的开发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效果最佳。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外学习也应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本地区内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每个班级学生自愿成立小组,通过小组商讨的方式选择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如“西方神话故事”“西方宗教文化”“中西方饮食比较”等,各小组自己制订计划、确定好时间,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刊等方式搜索资料,最后以论文或者课件的方式展现出来。文化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突显了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并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口号,必须践行到教学中去。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理念,并积极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再通过创新文化教学手段,将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到位,让新课改下的英语文化教学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郑玲艳.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5(4):115.
[2]周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对文化意识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8(21):211.
[3]包戴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途径和方法[J].英语教师,2022,22(23):81-84.
[4]李开兵.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校园英语,2019(21):141.
[5]廖志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639-640.
[6]沈之清.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困境与解决方法[J].中学生英语,2020(46):109.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BQW2021JGW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