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背后的“救援队”

2023-08-20 09:58:47田亮
环球人物 2023年16期
关键词:涿州市涿州救援队

2023年8月4日,涿州市民在高速路口送别救援队员。

《环球人物》记者抵达涿州时,当地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涿州上次发大水,还是1963年的事。”而这次,台风“杜苏芮”带来的洪水,几乎超出所有涿州人的预料——7月29日8时至8月1日11时,涿州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低洼地区的实际水位达到三四米。

雨水和河水裹挟着淤泥肆意奔流,涿州人民与之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自救、救人、为救援队提供一切帮助。记者在涿州看到的,是一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全动员,人人都变成了“救援队”,也成为救援队背后的“救援队”。

村支书的坚守

王海立今年40岁,是涿州东部刁窝镇大柳村党支部书记,北拒马河就在他们村北边,由西向东流过。7月29日,他带着村干部开始在大堤上巡逻,当时水势还比较缓。7月30日凌晨3点,他接到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清晨做好转移群众工作。

接完电话,王海立又上了一趟大堤,这时就看到河水涨得很快。“我小时候,北拒马河上还没有建大桥。村民到河对面种地,需要乘坐摆渡船过去。所以,大堤上有一个船口。每年一到汛期,我们就在这儿堵。一般情况下,水位到不了船口底部就下去了。但今年不一样,水量特别大,水流特别急。”

2023年8月7日,大柳村一处倒塌的民房。(本刊记者 田亮/摄)

2023年8月7日,王海立向记者说明洪水水位 。(本刊记者 田亮/摄)

王海立连夜组织三四十名防汛队员灌沙袋,在船口位置堵到两米高,宽度在四五米。他心里盘算,按村里老人讲的1963年发大水的标准,沙袋堆成这样应该够了。

清晨6点,他和村两委干部开始动员村民转移到市区地势较高的安置点。

大柳村户籍人口1930人,常住人口约1500人。“从早晨开始,一直做工作,到晚上9点多,所有村民全部撤离,就剩下我们两委干部和一些防汛队员留守。”在村两委干部会上,他对大家说:“现在所有村民都在看着咱们,咱们要坚持下去,守住大柳村這片家园。”

动员结束,王海立和留守人员紧接着又去巡堤,发现水位已经和沙袋齐平了。大家继续往上堆沙袋,堆到第二天凌晨3点,沙袋堆高了2米,和第一次堆的加起来,总共就是4米了,与大堤上沿基本持平。这时,王海立才叫停:“防汛队员休息,我们两委干部分成几拨,每20分钟在堤边巡逻一次。”

凌晨3点半,有人反映村东进水了。那时大堤并没有崩开,河水是漫过了大堤。防汛队员从村委会的平房转移到附近楼房的二层,等待救援。“村两委所在的房子也40多年了,很危险。”王海立说,巡逻的村两委干部回来后,连村委会院子都没进,直接转移到隔壁一幢新建四层楼房的二层。

7月31日早上6:27,大堤崩了。

断水、断电、断气,村两委干部9个人的手机,只有王海立的还有百分之十几的电量。他向刁窝镇政府的同志发送了实时位置,告诉他们还能从哪条道进来救援。中午时分,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涿州的救援人员陆续赶到大柳村,村干部们得救了。

此时,村里的水位迅速上涨。王海立带领救援人员去解救村里的防汛队员。“不管是哪个救援队,他们都不熟悉村情。我们知道哪个防汛队员在哪家等待救援,所以由我们3名村干部一人带一只救援艇进村。我的手机也没电了,就吹救生衣上的哨子。”王海立说。按事先安排好的,听到哨声的待救者就用硬物敲点声音出来,以示回应。

在营救一名防汛队员时,王海立乘坐的救援艇被淹没在水中的燃气管道金属支架刮出一道20多厘米长的大口子。“水下是什么情况,根本看不见。气囊一下就没气了,我们真是吓一跳。幸亏这种艇有多个气囊,只有一个被刮破了,所以它还沉不了。”王海立不会游泳,赶紧和同艇的人爬到墙头上等着。等了3个小时,他再次得救。

经过连续两天不合眼的奋战,村民、村干部和防汛队员全部得到转移。有的人去了市里的安置点,有的人投奔亲朋好友,还有的住在村口路旁的汽车检测站二层宿舍。王海立和其他村干部一直坚持在检测站一带办公。

人安全了,接下来,王海立的任务是保障村民的生活。他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发布求助信息,有的信息发得急,他的名字写成了“王海力”或“王海利”,他也没时间去改。

信息很快得到响应,一车一车的救援物资来到大柳村。不同阶段,所送物资也不同,看得出物资调度井井有条。“前几天送水、方便面、火腿肠这些食物比较多。后续有被褥、衣服、发电机。这两天送米、面、油的居多,还有一些简单的清理工具,如扫帚、铁锹等。”

《环球人物》记者见到王海立是在8月7日,他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十分需要清理淤泥,重建家园,这些物资来得正好。”

有一个女孩的电话让王海立很感动。“我只知道她的微信名字叫‘小新新,河北人,在北京工作。本来她正准备和亲友团聚,看到我们发的求助信息,就辗转联系到我。8月6日,她自采了一车物资,连夜赶到我们这儿,问我还需要什么。我说了一些。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她就带着两车物资过来了,其中有100台消杀喷雾器,还有几台发电机。”

连续9天,王海立没回过一次家,有时住在检测站宿舍,有时干脆住车里,也没换过衣服,衣服一直是湿的。直到8月6日晚上,他才回了趟市里的房子,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回来又奋战在村口的临时办公地。长时间在水里浸泡,他有时走路会踉跄几下,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情,只说:“等灾情彻底过去再说吧。现在我们需要掩埋猪、羊等牲畜的尸体,然后每天消杀两次,大灾之后防大疫,这个很重要。”

记者问他,估计什么时候灾情能彻底过去?他想了想,说:“那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尽快到来,我相信。”

兄妹俩就地变身志愿者

王淑丹今年40岁,是涿州市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原来住在老城区鼓楼大街一带。8月1日上午,眼见街道上水越来越多,她就搬到了城区东边小区的另一套房子里,那时东边还没有积水。

下午2点,王淑丹正在刷碗,微信群里有人说,水正往小区这边流。她到窗边一看,路上的水已经过了膝盖。“三四点钟,我们下楼查看水情,路面水位已有一米多深。我们周围属于涿州市高新区,有很多企业,比如中通快递、胶带厂等,还有很多工地。当时就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漂走了,还有几辆汽车也被冲走了。”

2023年8月2日,救援人员在楼梯窗户处解救被困居民。

小区地面恰好比路面高出近两米,到下午5点左右,水漫进小区里。到了后半夜,地上车库的顶棚就看不见了。“也就是说,小区里的车全被泡了,住一层的居民家里也被淹了。”

天亮后,第一批救援艇来了,一层二层的居民和高楼层的老人小孩先被救走,王淑丹是到下午才被转移出来的。她看到了这么多救援队员,第一个念头是:“咱不能让人家救援之后,沒地方吃饭吧?必须要帮忙。”于是,她就地报名,当起了志愿者,在救助站给吃不上饭的人做饭、送饭,从被救者成了一名救助者。“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不算什么。”

她的哥哥王书培和嫂子在市区经营的火锅店,也就地转为救助站。王书培家没有受灾,但由于断水断电,火锅店无法开张,他经营的一家位于涿州市政府西侧的羽绒服店面也被水泡了。王书培就想:“得,当志愿者去吧!”最初他参加卸货工作,把各地送来的救援物资从车上卸下来。结果卸了两辆13米长半挂卡车的矿泉水后,他感到有点体力不支。一箱24瓶,一车能装数千箱。他49岁了,心想得做点别的,可别病倒了又给救援人员添乱。

8月2日早上6点半,王书培的一位朋友来电话:“你那有场地吗?咱们干点事,给大伙做饭。”王书培说:“得有水才行啊。”朋友马不停蹄赶了过来,两人一起找水源,在火锅店后院一间平房里找到一个自来水龙头,一拧还真有水。这事就这么做起来了。没有天然气,就用煤气罐。他们把大锅摆在店门口,让路过的人都能看见,还在门口挂起条幅:“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餐食。”

到菜市场买五花肉时,王书培想,现在物资紧缺,估计肉价要涨。他跟肉贩说:“我们给救援队做饭的,你别涨太多就行。”肉贩原本就是平价售卖,一听要给救援队做饭,干脆降价卖给了他。

“我们也通过朋友圈、抖音把免费做饭的信息发出去,社会各界来回传,就知道这有饭吃了。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只要没饭吃,就可以来。饭菜没太好的,就是大锅饭,粉条、豆腐、茄子、白菜等,一锅熬,馒头管够,还有水、绿豆汤。”王书培说。

第一天,就有230人来这儿吃上了饭,数目远远超过王书培的预计。吃饭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一支24人的中医专家援助队,其中4个人是从云南来的,开了30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车里还装着一堆药材、器材,给大家免费看病,真是了不起。”王书培很敬佩他们。

2023年8月4日,王淑丹在路边为救援队员煮饺子。

还有一天,晚上10点多,从河南过来的猛犸救援队找到王书培订饭,说救援人员预计1小时到。结果不断推迟,到店里已经是深夜1点多了。王书培没有关店,一直等着,“人家来晚了,是在救人啊,我们得谢谢人家”。吃到王书培端上来的饭菜后,救援队员说:“5天了,这是我吃上的第二顿热乎饭!”他们也大声跟王书培说着谢谢。

“跟救援队员一比,我们其实没做什么。”王书培说。得知一支救援队30人没有被子,他当即就采购了30条送去。途中,他还碰到在涿州市政府附近开小超市的一位朋友。她带着两个孩子在市政府警卫室里待了一天一夜,因为家和小超市都被淹了。“那个超市是她的全部家当。她说,我们家现在连被子都没有了。我就说:‘我这有,拿6条。”跟朋友道别后,他又赶紧补上6条被子,凑齐30条送到了救援队。

王书培说,他也是从其他人的做法中得到激励。“一个哥们告诉我,很多救援队员没带换洗的衣服,他就采购了5000条短裤送给他们。还有一个朋友,一次性在加油卡里充了10万块钱,拿着卡在加油站等着,只要是救援车辆来了,就给他们免费加油。”

“涿州现在就找不到一个闲着的人,大家都在帮忙。”王书培说。

8月7日,来他这里吃饭的人只有二十几个了。他知道,“人少了,说明涿州的情况越来越好了”。

校长的安置点

杨潮今年54岁,是涿州市西丁小学的校长。他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在涿州市防汛预案中,该校由于地势较高,一直是个备用安置点,只是从未被启用过。7月29日,杨潮到市里开会,会上决定由该校承接双塔街道北关村的村民。下午5点,学校采购的方便面、矿泉水、面包、火腿肠、鸡蛋等物资准时送到。为迎接转移安置群众,学校腾空了43间教室作为临时宿舍,配好了床、被褥和枕头,还有热水设施。

物资准备好了,怎么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了多年校长的杨潮,当天就为安置点设计了7个小组:分类分学段文化辅导小组、文体活动小组、心理辅导小组、后勤保障服务小组、安全保障服务小组、信息采集上报小组和宣传报道小组。各小组由教职员工分工负责。

在杨潮看来,7个小组中最有亮点的是分类分学段文化辅导小组。“受灾群众中有学生,家里受了灾,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再遇到困难。我们就把学生分成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一个学段的学生在一起上一些文化课。”学校一位副校长的孩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也就地加入,辅导高三的数学。

受灾群众普遍遭受了不小的财产损失,如何安抚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创伤,也是杨潮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次,杨潮到一间宿舍走访,跟一位70多岁的大爷说着说着,就邀请他晚上去看电影。“我们每天晚上8点都会在阶梯教室放爱国电影,比如《建党伟业》《烈火英雄》《攀登者》等。可一听到看电影,老大爷哇地一声就哭了。他说:‘还看什么电影啊,我家都没了。 ”

2023年8月,王书培家的火锅店就地转为救助站,免费为志愿者和救援人员提供餐食。

杨潮立即做起了心理工作:“老大哥,您不要害怕。家被冲了,您家里人有伤亡吗?”

“没有。”

“您孩子还在吗?有损伤吗?”

“都在,没损伤。”

“您今天有什么困难吗?”

“今天我回了趟家,我看到那种景象,受不了啊!”

“只要人在,我们什么都会有。我们中国人有传统的勤奋基因和优良品质,靠我们的双手绝对能够重建家园,党和国家也肯定会帮助我们的。您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您就是人民的一分子,您不要着急。”说着说着,老大爷的心情平复了下来,到阶梯教室看了场电影。

白天,学校的大喇叭不间断重复播放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这也是杨潮很喜欢的一首歌。为什么不换歌?杨潮说:“反复放一首歌,它就会慢慢植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老换歌,那么哪一首都不会成为一颗埋在心灵深处的种子。反复放这首歌,人人都会唱,大家就会感受到国家的力量,感受到四面八方涌来的温暖,就会有信心面对灾后重建。”

2023年7月29日,杨潮(右二)和同事一起在学校门口堆沙袋。

2023年8月7日,涿州市西丁小學安置点内一角。(本刊记者 田亮/摄)

学样里的安置人数,最多时达到1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不过杨潮认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和老大娘聊天,老大娘说厕所“都下不去脚了”,杨潮马上协调人员打扫干净。他得知一批救援队员没有地方睡觉,晚上放完电影后,立马把救援队员领到了阶梯教室里,让他们安睡。

学校保安老陈被困在另一个校区了,那里水势很大,杨潮决定自己去营救。年轻老师们把他拦住:“校长,你这么大年纪了,出了危险可就麻烦了,我们去。”杨潮不肯:“我去了,还能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最后,他和一位副校长搭乘救援艇去了,回来的路上,又把被洪水围困的一位老师一家三口也救上了艇。救援艇装不下这么多人,他就跳下去在后面推,一直推到深水区,好让发动机工作,然后自己搭乘另一艘艇回了学校。

学校老师跟《环球人物》记者形容:“我们这个安置点,就像一个大‘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疯狂工作。”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四处干净整洁,正值晚饭时间,大喇叭开始广播:“有需要晚饭的,到物料室来领。”仅两三分钟,物料室前就排起了长队,却没有一丝喧闹。

采访结束,已是晚上7点半。杨潮8点钟还要开一个总结会,把当天领导视察时的嘱咐传达下去。采访结束后,他就赶紧去列注意事项的提纲了。开完会,已是晚上10点多,他这才吃上了晚饭——馒头蘸酱。

猜你喜欢
涿州市涿州救援队
涿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春雷行动”专项整治
公民与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4:14
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点亮人生
——涿州市林屯中心学校阅读活动简介
涿州出土的汉代陶楼
文物春秋(2020年2期)2020-08-04 07:31:52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2:59:56
威猛救援队
儿童绘本(2018年2期)2018-02-09 16:42:57
森林救援队
儿童绘本(2015年12期)2015-08-14 18:28:28
河北省涿州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
商(2015年16期)2015-01-28 13:31:24
飞行救援队
涿州:不想当“北京村”
民生周刊(2012年28期)2012-12-20 22:49:27
涿州“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