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玉?秦川
摘 要:受桂林方言影响,桂林英语学习者较难准确发出单词中的辅音丛、音节尾浊阻塞音和双元音。为探究其深层原因,本文对来自桂林的大学生进行语音测试,并用优选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人习得英语音节的过程中,标记性制约条件等级较高,这与其在英语中的排列差异明显,也是桂林人英语辅音丛、音节尾浊阻塞音及双元音发音困难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桂林 英语学习者 优选论
由普林斯(Prince)和斯莫伦斯基(Smolensky)提出的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简称OT)是生成音系学发展的第三阶段。[1]通过制约条件的相互作用,OT为系统性解释音系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根据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序,我们可以找到语音习得偏误的深层原因。因此,不少学者将该理论用于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英语习得,并着重探讨了母语对英语音节习得的影响。[2-4]
然而,大多数过往研究针对的是普通话对英语音节习得的影响,而非汉语方言。事实上,在中国说方言并以方言为母语的人不在少数 ,因此对我国的英语音节习得研究而言,仅考虑普通话的影响是不充分的。鉴于此,尚光琴和蒙昌配就探讨了汉语方言对英语音节习得的影响。[5-6]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广西桂林地区的英语音节习得。桂北一带盛行的桂林方言等西南官话“是历史上广西的官方语言”[7],该方言分布地域较广,使用人口多。在这一背景下,桂林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的发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桂林方言的影响。例如英语中常见含有辅音丛的音节,但这类结构在桂林方言中却不会出现,因此在发这类音时,桂林英语学习者可能会在辅音丛中加入元音或刪减其中的辅音。对解释这种改变音节结构的现象,OT具有极大的优势。故本文将尝试运用OT分析桂林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不同音节结构的发音现象,以期找到偏误的根本原因。
一、英语与桂林方言音节结构比较
英语与桂林方言在音节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就英语音节中的辅音而言,音节首最多可有三个连续的辅音,音节尾最多可由四个连续的辅音构成。就元音来说,元音是音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被称为音节核。元音可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其中双元音可以看作是两个单元音的结合体[8],属于复杂的音节核。
桂林方言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相当于英语音节中的首辅音,韵母则相当于由音节核和尾辅音构成的韵基。与英语音节结构不同,桂林方言音节的声母最多只能有一个辅音,韵母最多也只能有一个尾辅音。[9-10]
另外,桂林方言的音节也可以含有双元音,如[io]、[ia]等。
基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桂林方言的音节结构比英语的简单,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桂林英语学习者在音节习得方面容易产生偏误。
二、二语习得中的优选论
优选论是由普林斯和斯莫伦斯基提出的语法评估机制,该理论认为普遍原则是可以违反的,并通过生成器(GENerator)和评估器(EVALuator)两个系统对语法进行评估,其中评估器由多个呈一定序列的制约条件构成。[11]生成器产生无数个候选项,评估器则负责对这些候选项进行一次性筛查,将违反制约条件程度高的候选项排除,最后得到唯一的最优输出项。[12]在不同的语言中,各制约条件的排列不同,制约条件排列越靠前,其可违反程度就越低。[13]例如,由于英语中不存在音节尾浊辅音清化,首、尾辅音丛的增音和删音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判定,英语中忠实性制约条件的排列优先于标记性制约条件,其可违反程度也更低。
OT提出后在二语的音节习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4-21]如布罗塞洛(Broselow)等就运用OT对普通话母语者习得英语过程中出现的音节尾浊阻塞音增音、删音和浊音清化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二语习得模式,指出学习者在习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中介语语法。[22]在该语法系统中,相关制约条件的排列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其中,不允许音节尾出现浊阻塞音的标记性制约条件等级高于忠实性制约条件。这一排列解释了这些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
同样运用OT分析二语音节习得的还有阎丽莉、蔡金亭,他们分析了普通话母语者对英语辅音丛的习得,并指出,学习者发辅音丛的音时之所以会出现插音、删音和变音,是因为忠实性制约条件的等级低于不允许出现复杂音节首(*COMPLEXONS)和不允许出现复杂音节尾(*COMPLEACOD)的标记性制约条件。[23]此外,曹瑞斓借助语料库,用OT分析了汉语母语者对英语人名“Sclatter”中首辅音丛的发音,并指出,学习者出现插音、变音等现象是因为制约条件的排列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这些错误发音是一种非标记性的凸显。[24]
上述研究中提及的偏误现象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音节习得过程中常犯的错误。OT对于解释这些偏误具有较强优势,因此本文将以该理论为框架展开研究。本研究将涉及的制约条件如下。
MAX-IO:输入项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出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25]
MAX-IOONS:输入项音节首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出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
MAX-IOCOD:输入项音节尾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出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
DEP-IO:输出项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入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
DEP-I ONS:输出项音节首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入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
DEP-IOCOD:输出项音节尾的每一个音段在输入项中都有相对应的音段。
IDENT-IO:输入项与输出项要保持一致。
*COMPLEXONS:不允许出现复杂的音节首。
*COMPLEXCOD:不允许出现复杂的音节尾。
*COMPLEXNUC:不允许出现复杂的音节核。
*VOICED OBS CODA:音节尾不允许出现浊阻塞音。
三、测试方法
(一)测试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12名测试对象,3男9女,年龄在18岁至23岁之间。所有测试对象均出生于广西桂林地区,从小就会说桂林话。除在学校与人交流使用普通话外,他们在家基本说桂林话。另外,除一名测试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外,其余11名测试对象均为广西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测试工具及步骤
测试开始前,笔者有针对性地拟定了英文词汇清单。考虑到测试对象的英语水平,清单中所列单词均为常见词汇,同时附上相应中文。根据测试目的,笔者将词汇分为四组,每组10个,共计40个单词。四组英文词汇分别具有以下特征:音节尾为辅音丛、音节首为辅音丛、音节尾为浊阻塞音、含有双元音。
12名测试对象分别按照清单所列顺序朗读英文词汇,同时笔者使用麦克风对其进行录音。录音地点为广西大学图书馆录音亭,录音环境封闭安静,避免了外部环境对测试对象及录音质量的干扰。此外,每次仅为一名测试对象录音,各测试对象之间互不影响。
录音完成后,由笔者反复听录音,将共计480个单词的录音分别转写为国际音标形式。所有单词正确发音的音标均以《新牛津英语词典》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转写后的文本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
四、測试结果
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表中的错误率以四组单词的发音数量为总数分别计算,即总数为120个发音。偏误类型被分成变音、增音、删音和组合型四种。
由表1可知,12名测试对象对英语尾辅音丛、首辅音丛、音节尾浊阻塞音以及双元音的发音均存在一定困难。其中音节尾处浊阻塞音的发音是最具挑战性的,错误率高达68.33%。测试对象在进行该类发音时,常对其进行变音处理,而其他偏误类型出现的概率较低。此外,尾辅音丛发音错误率也较高,达57.50%,且以增音居多。相比之下,首辅音丛和双元音发音的错误率最低,均为49.17%。
在此基础上,下文将根据不同的音节结构,对各占比较大的偏误现象进行OT分析。
五、桂林英语学习者音节习得情况分析
根据表1,我们可以观测到英语学习者最常出现的偏误有以下几种。
(1)在音节尾辅音丛处增音或删音,如将/b?ks/(box)念成/b?.k?s/,将/?k?n.tekst/(context)读成/?k?n.tes/。
(2)在音节首辅音丛处进行增音,如将/g?o?/(grow)念成/g?.?o?/。
(3)变音,即改变原来的元音或辅音。变音在音节尾浊阻塞音的发音中常表现为将浊阻塞音念成清阻塞音,如将/k?b/(cub)念成/k?p/。
(4)对双元音进行删音,使双元音发成单元音,如将/ple?/(play)念成/ple/。
(一)尾辅音丛的习得
由表1可知,音节尾辅音丛的发音对桂林英语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错误率达57.50%,其中以增音和删音现象较为常见。因此,本节将分别对这两种偏误进行分析。
1. 尾辅音丛增音现象
以“box”为例,该词被念成/b?.k?s/。通过对制约条件进行排列,我们可得到表2。
表2输入项/b?ks/尾辅音丛增音优选表
Input: /b?ks/ *COMPLEXCOD MAX-IOCOD DEP-IOCOD
a. b?ks *!
b. →b?.k?s *
c. b?s *!
*COMPLEXCOD,MAX-IOCOD>> DEP-IOCOD这一制约条件排列可以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尾辅音丛增音这一偏误。候选项a为标准英语发音,因音节尾含有辅音丛,违反了制约条件*COMPLEXCOD被淘汰。为避免在音节尾使用辅音丛,候选项c删减了一个辅音,违反制约条件MAX-IOCOD被淘汰。候选项b则是在两个连续的辅音中间加入了一个元音。虽然候选项b的这一操作违反了制约条件DEP-IOCOD,但由于该制约条件等级最低,即使违反了也不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候选项b成为最优输出项。
2. 尾辅音丛删音现象
针对桂林英语学习者英语尾辅音丛删音现象,本节将以 “context” 为例进行分析。/?k?n.tekst/被读成了/?k?n.tes/,通过OT分析,我们可得到表3。
DEP-IOCOD, *COMPLEXCOD >> MAX-IOCOD的制约条件排列可以从根本上解释尾辅音丛删音现象。候选项b为英语标准发音,因音节尾含有辅音丛而违反制约条件*COMPLEXCOD被淘汰。为避免出现尾辅音丛,候选项c进行增音,违反了制约条件DEP-IOCOD被淘汰。候选项a则进行删音,虽然违反了制约条件MAX-IOCOD两次,但是由于该制约条件等级最低,所以候选项a没有被淘汰,而是成为了最优输出项。该制约条件序列成功解释了尾辅音丛删音的根本原因在于标记性制约条件*COMPLEXCOD等级高于忠实性制约条件MAX-IOCOD。
需要指出的是,在尾辅音丛增音和删音的分析中,制约条件的两条序列本质上是不兼容的,这反映了学习者内部的个体差异,即不同学习者会采取不同的发音策略,以达到避免音节尾辅音丛发音的目的。
(二)首辅音丛的习得
表1的数据显示,桂林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首辅音丛发音的错误率为49.17%,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偏误是增音,变音和删音则相对较少。因此,本节将针对首辅音丛的增音现象进行分析。以“grow” 为例,该词多被发成/g?.?o?/,根据OT将各制约条件进行排列,可得到表4。
*COMPLEXONS,MAX-IOONS>> DEP-IOONS这一制约条
件的排列可以解释首辅音丛增音的原因。候选项a为英语标准发音,音节首为辅音丛,违反了制约条件*COMPLEXONS被淘汰。为了避免在音节首出现辅音丛,候选项b删减了其中一个辅音,违反了制约条件MAX-IOONS被淘汰。候选项c增加了一个元音,同样避免了辅音丛的出现。候选项c虽然违反了制约条件DEP-IOONS,但由于该制约条件等级最低,可违反程度最高,所以候选项c没有被淘汰,而是成为了最优输出项。
(三)音节尾浊阻塞音的习得
如表1所示,在音节尾浊阻塞音发音出现的偏误中,占比最高的是变音,其中绝大部分的变音又是将浊阻塞音念成清阻塞音,如将/k?b/念成/k?p/。以此为例,通过将制约条件排列,我们可得到表5。
*VOICED OBS CODA,MAX-IOCOD>> DEP-IOCOD>> IDENT-IO这一制约条件排列可以解释音节尾浊阻塞音清化现象。候选项c为英语标准发音,因含有浊阻塞音音节尾,违反了排列靠前的制约条件*VOICED OBS CODA被淘汰。为了避免音节尾浊阻塞音的发音,候选项b在音节尾进行增音,违反了制约条件DEP-IOCOD被淘汰。候选项d删减了该浊阻塞音,虽然避免了浊阻塞音音节尾,但又因违反制约条件MAX-IOCOD被淘汰。最后只有候選项a成为最佳选项。候选项a将浊阻塞音清化,虽然违反了制约条件DEP-IOCOD,但是由于该制约条件的等级最低,可违反程度最高,所以候选项a仍然可以成为最优输出项。
从尾辅音丛发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因学习者内部差异,偏误类型有增、删音两种。以增音为例,我们得到制约条件MAX-IOCOD排列高于DEP-IOCOD,进而可以确定上述表5的制约条件序列。虽然尾辅音丛删音现象的分析说明制约条件DEP-IOCOD排列高于MAX-IOCOD,但这一排列也不会影响表5的分析结果。
由于桂林方言的音节结构中根本不存在阻塞音音节尾,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将音节尾浊阻塞音清化看作是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这是以往对桂林英语学习者音节习得研究没有发现的。对桂林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音节尾处浊阻塞音的标记性高于清阻塞音,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发清阻塞音,这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趋势。综上所述,非标记性凸显才是对这一偏误更合理的解释。
(四)双元音的习得
依据表1可知,桂林英语学习者发双元音时的错误率为49.17%,其中出现最多的偏误类型是删音,如将/ple?/(play)念成/ple/。以此为例,根据OT对相关制约条件进行排列,我们可以得到表6。
出现这一偏误可用*COMPLEXNUC>> MAX-IO这一制约条件序列进行解释。候选项a为英语标准发音,其中双元音违反了不允许出现复杂音节核的制约条件*COMPLEXNUC被淘汰。为了避免双元音的发音,候选项b进行了删音处理,使之变成单元音。候选项b虽然违反了制约条件MAX-IO,但是由于该制约条件的排列最靠后,违反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是最低的,因此候选项b成为了最优输出项。
和音节尾浊阻塞音清化一样,因为桂林方言和英语中都存在双元音,所以双元音的删音现象也无法简单地用母语负迁移作用来解释。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学习者为了避免使用更复杂的双元音结构,将其变成单元音。这同样反映了语言中的一种普遍趋势,属于非标记性凸显。由此可知,桂林英语学习者的语法系统与英语和桂林方言的均不相同,独立于二者之外,应将其视为中介语系统。
六、结语
在对桂林英语学习者音节习得偏误的分析中,我们得到了不同情况下制约条件的排列。除在尾辅音丛习得的分析中,两条制约条件序列因学习者内部差异而不兼容外,所有其他排列均不存在矛盾。我们对所有制约条件的排列进行整合,得到如下两种不同的排列:
(1)*COMPLEXNUC>>MAX-IO,*COMPLEXCOD,*COMPLEXONS,*VOICED OBS CODA,MAX-IOONS,MAX-IOCOD>>DEP-IOONS,DEP-IOCOD>> IDENT-IO;
(2)*COMPLEXNUC>>MAX-IO, *COMPLEXCOD, *COMPLEXONS,*VOICED OBS CODA,MAX-IOONS,DEP-IOCOD>> MAX-IOCOD,DEP-IOONS>> IDENT-IO。
对桂林英语学习者来说,尾辅音丛、首辅音丛、音节尾浊阻塞音以及双元音的发音均存在困难。在发上述类型音时,他们常采取增音、删音和变音的方式来改变原有音节结构。借助优选论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偏误的产生是因为标记性制约条件 *COMPLEXCOD、*COMPLEXONS、*VOICED OBS CODA和*COMPLEXNUC的排序高于其在英语语法中的位置。掌握偏误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能更好地预判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发音错误,这对桂林地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可以帮助英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发音纠正和训练,也是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11] Prince A., Smolensky P. 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 Malden:Blackwell, 1993/2004.
[2] 郑毅玲. 优选论框架下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音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87-92.
[3] 冯秀云. 我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音节的初步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5):27-32.
[4] 夏新蓉. 优选方案下中国学生英语音节结构习得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80-182.
[5] 尚光琴. 从优选论看毕节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4):99-104.
[6] 蒙昌配. 苗族学生英语发音中增音和删音的优选论分析[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7):11-14.
[7] 唐庆华,刘上扶. 广西方言研究:回顾与思考[J]. 学术论坛, 2009(3):93-95,186.
[8] 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14.
[9] 杨焕典. 桂林语音[J]. 中国语文,1964(6):454-462,444.
[10] 钟雪珂. 桂林方言语音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5.
[12] 马秋武. 优选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0.
[13] [25] Kager R. Optimality Theor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4] 范烨. 二语韵尾辅音群中的增音分析——优选论及感知图框架下的新视角[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53-61.
[15] Yuan M., Chen W.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exical Stress by Chinese-speaking Learners:An OT Account[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7(7):140-149.
[16] 丁涵. 优选论视角下的汉语连读变调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 铜陵学院学报,2018(6):93-97.
[17] 何琳芳. 粤方言英语学习者英语新闻朗读的语調模式的优选论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19.
[18] Yeh T. F. An OT Analysis of Mandarin Interference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Obstruent-obstruent Clusters[J]. 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20(2):1-38.
[19] 隋奇鑫. 粤语英语学习者英语句重音负迁移的优选论分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20.
[20] 骆韵怡. 粤语母语者英语句重音负迁移的优选论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21.
[21] 李雪琴. 基于语音实验对成都英语学习者that从句语调负迁移的优选论分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21.
[22] Broselow E., Chen S., Wang C. The Emergence of the Unmarked in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8(2):261-280.
[23] 阎丽莉,蔡金亭. 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70-74.
[24] 曹瑞斓. 英语音节首辅音丛sC/sCC习得的优选论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45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