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丽 高爱凤
核酸检测有助于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趋向重症化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5月29日,《嘉兴发布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26号)》,通告指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自6月1日零时起,全市辖区范围内居民及其他在嘉兴的人员每72小时应自觉完成1次核酸检测。伴随常态化核酸检测开展,我院社会核酸采样点在24小时开放的情况下,管理与采样均承担较大压力。为保障采样点高效、有序、安全地运行,我院探索施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双点长”管理模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社会核酸采样点总面积约400 m2,采样等候区约占300 m2,采样区面积约为100 m2。采样区由采样间、一脱区、二脱区、更衣室、库房、休息室组成。采样间设置有5个采样台。采样点设置有独立医疗废物处置点,暂存采样点医疗废物;设置临时隔离点,用于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者进行临时隔离。
1.2 “双点长”管理模式
1.2.1 人员管理与职责
1.2.1.1 行政点长 市政府安排两位行政领导,担任社会核酸采样点行政点长,保障采样点后勤保障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1.2.1.2 医疗点长 为规范我院社会核酸采样点工作,确保采样安全、规范,成立专班管理架构,由院党委书记及院长担任责任领导,下设分管领导,担任医疗点长;管理人员4人,每日轮流至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管理、促勤工环境的消杀工作、标本送检情况等。每日在平台上动态监控采样标本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标本,采取应急措施。
1.2.1.3 采样人员 每日由一支核酸采样队负责采样点采样工作。我院核酸采样队共有25支队伍,每支队伍12人,中层干部担任队长1人。社会核酸采样点采样工作分为4班,每班安排一名组长,负责汇报异常情况及采样量的上报。
1.2.1.4 院感督察员 由院感科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担任院感监督员,负责采样点院感管理督导检查工作。每周对采样点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1.5 辅助人员 派出所安排工作人员2~3人负责采样点外围、等候区排队秩序,指引保持1米排队距离。街道每班安排综治人员1人,做好核酸采样指导。医院安排第三方保安公司每班两名保安负责查验健康码、行程卡或桐行通,并测量体温。每班安排保安1人,负责标本送检;勤工1人,负责采样点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1.2.2 人员培训及考核
1.2.2.1 采样人员 核酸采样队成员定期通过线上结合线下,视频结合现场演练操作,进行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本理论知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方法、浙江省采样平台理论培训,现场进行口/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穿脱防护用品操作培训。参与者均需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确保采样的标准,预防医院感染。
1.2.2.2 辅助人员 由院感督察员对保安、勤工等辅助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人人通过考核。由后勤保障科对勤工进行环境消毒、消杀工作的培训,管理人员对勤工进行考核,考核其消毒液配置浓度、消毒频次、消毒方法等,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1.2.3 班次管理及人员安排
1.2.3.1 点长排班 两名行政点长每日轮流工作。医疗点长安排4名管理人员轮流排班。晚上若遇特殊紧急情况,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进行协调处理。
1.2.3.2 采样排班 采样队队长按照每6小时一班,每天分4班,实行弹性排班,在排队过长,队伍超过100米,采样等候时间超过30分钟,达到预警时由备班人员进行支援。
1.2.3.3 辅助人员排班 派出所人员从08:00—24:00分两班,每班安排2~3人。综治人员安排08:00—24:00分两班,每班安排1人。保安公司24小时分两班,每班安排保安两人。医院保安24小时分两班,每班安排1人。
1.2.4 个人防护 严格按照二级防护流程正确穿脱防护服,按防控要求规范防护。为规范工作人员按规范进行操作,所有流程均张贴于墙面。
1.2.5 采样步骤管理
1.2.5.1 试管管理 采样点使用1 ∶ 10混采管,采样人员采样前检查核酸试管中生物保存液是否充足、试管是否在有效期内、试管盖是否松动、试管外包装是否破损,无异常后将混采核酸条码纵向贴于试管,留出观察窗观察核酸标本是否完整。保持条码完整清晰、无破损、无皱褶,手卫生后尽量避免碰到标签,以免手消液将条码弄湿,便于检验科扫码。
1.2.5.2 有效核对采样信息 采样点使用“浙江省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平台”,免费提供核酸采样。采样群众自行通过扫码墩扫描其“嘉兴健康码”“采集码”或使用身份证通过读卡器读取采样者信息,且电脑通过语音播报采样者姓名,采样人员采样前询问采样者姓名、年龄,与电脑中信息是否相符;采样中再次询问采样者姓名、年龄,核对鼻咽拭子采样器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漏气;采样后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将鼻咽拭子快速、正确放置在试管内,并做好手卫生。待采集满员后将瓶盖拧紧,以防运送过程中保存液泼洒。
1.2.5.3 标本存放与交接运送 ① 标本存放。核酸采样完成后,试管放置在定制的泡沫板上。当需要运送标本时,组长与采样人员双人核查实际采样标本数量与电脑中采样标本数量是否相符,检查标本质量,无误后使用“封包码”进行封包处理,并将标本装入标本袋中。标本袋上贴相应“封包码”,填写标本转运交接单,双签名,将另一个相同的“封包码”贴在交接单上。标本置于生物标本专用转运箱中,并对标本袋外侧及转运箱外周使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② 标本交接运送。标本运送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转运人员负责。转运人员培训内容包含低温密封专用送检箱的使用,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取送标本的行走路线,标本取送的登记和交接签收等。标本转运时间每两小时送检1次,核酸标本的及时送达,确保能够及时出结果。
1.2.6 环境管理 ① 采样环境。由行政点长负责现场秩序的督促管理。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采样点人员密度。采样点设立清晰指引标识,指示牌明确采样流程及注意事项。采样间内光线充足,足够空间,固定式消毒机定时消毒运行。② 环境消毒与废物处理。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环境消毒与医废处理。采样间医疗废物及穿脱区防护用品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装入量不超过包装袋容量2/3,鹅颈式扎口,外贴“感染性废物”标识,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点,放置在医疗废物专用箱进行密封处理,由后勤固定人员收取,且进行交接签字。a.采样台桌面、桌子表面、采样区椅子表面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于电脑键盘和鼠标、电子设备和不耐腐蚀的物品,每4小时用75%酒精清洁消毒。b.采样间地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拖布拖地,每4小时1次。c.采样点外围等候区白天每4小时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d.每日由管理人员进行各类消毒的督促与登记。e.每周由专人进行采样点环境采样。
1.2.7 人文关怀 ① 采样点免费为工作人员提供一日四餐,保证每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② 采样点设施齐全,制冷、制热设备功能良好。③ 采样点等候区开辟特殊人群通道,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孕妇等特殊人群优先进入采样区进行采样。④ 我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后,采样点为老年无智能手机者提供核酸采样凭证,方便其进入公共场所。
我院2022年6—8月共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730 385人次,最高日采样量10 740人次。混采核酸标本73 052管中采样合格73 040管(99.98%);采样不合格12管(0.02%),涉及112人次,其中试管盖未拧紧致运送过程中生物保存液泼洒6管,手消毒时消毒液未干导致条码信息无法识别4管,试管条码在采样平台未采集完成导致无法扫入检测平台2管。以上不合格标本均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重新采样,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患者均能表示理解,且能够积极配合重新进行核酸采样。
3.1 党旗引领汇聚起各方合力 通过确定行政点长,明确点长职责,将采样点与街道、政府相关联。通过党建实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推动资源下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在资源配置中协调各方的作用,达到资源合理分配[1]。在点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有效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引导群众分区域、分时段有序参加核酸检测,保障核酸采样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3.2 培训考核、管理关怀并重,提高采样人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桐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内部等组织,提供线上视频形式,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线下培训核酸采样、穿脱防护用品等操作方法,确保人人通过考核。根据采样群众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并设立备班制度,给予采样人员多方位的人文关怀,增强核酸采样队凝聚力,提高采样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采样质量和安全[2]。
3.3 规范采样步骤,保障采样标本质量 核酸检测会受到病程、标本采集、检测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应规范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采样点上所有采样流程均张贴在墙面,保证采样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采样步骤。在固定时间、固定路径、固定人员进行标本送检,严格落实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制度[3]。本文结果显示,核酸标本合格率99.98%,保证采样标本质量。
3.4 严格环境管理,做好环境消毒 采样点入口与出口单向设置,避免交叉拥堵。采样间、一脱区、二脱区配有空气消毒机,定时进行消毒。虽采样点24小时开放,但采样点物品及环境根据要求进行全方位消毒。每周周四为采样点进行环境采样,保证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确保采样点环境安全。
在国内疫情管理模式下,多地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更完善地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管理,确保核酸检测的有效性、时效性,保证采样质量。我院探索了行政点长+医疗点长的“双点长”工作制,按照专人监管、定点负责的原则,“双点长”24小时值守,密切配合,把行政组织能力、医务保障能力下沉到最基层,筑牢疫情防控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