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会, 邵长征, 韩树功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轨道交通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轨道交通产业通常以产业集群形式存在,具有地理位置紧密、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提高了产业技术创新和竞争的速度。这也是集群企业比非集群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然而,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一直面临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且受制于人等问题[1]。尽管我国部分区域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具备工程集成能力,也形成了优势产品供给能力,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链“四基”自主可控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建立产业平台架构,引入多元创新主体,核心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与关系嵌入集聚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多元协作,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赋能集群核心竞争力[2]。基于此,试图以山东济南和青岛两地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为例,从核心企业垂直整合与关系嵌入的视角探索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
Michael Porter 早在1990 年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认为其是指在同一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相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并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提出了新竞争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可以形成集群效应,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3]。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国外学者认为集群内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程度、集群内的外部规模经济、知识和技术推广效率以及专业化的生产效应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4]。而国内学者则认为集群内企业合作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嵌入、核心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政府的资源支持等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5-6]。从政策机制驱动视角来看,产业政策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创新补贴机制、税收减免机制等方面尤为重要。David B.Audretsch 等通过考察德国公共集群政策对优势产业集群的影响时发现,公共集群政策对补贴产业集群存在直接的积极影响和间接的负面影响[7]。黄勇等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提出要完善形成集群产业耦合机制、集群创新生态建设机制、集群企业竞争力培育机制、集群空间布局优化机制等提升竞争力[8]。郑小碧等提出集群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是依靠领导企业跨界融合构建起多边平台架构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政策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那么,核心企业是否集聚集群内中小企业、是否通过跨界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等等,还缺乏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创新需要核心企业发挥骨架作用,通过垂直整合—关系嵌入等行为实现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明晰,已有文献研究还较为鲜见。基于此,将以济南、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为例,通过核心企业“垂直整合- 关系嵌入”的视角深入剖析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提出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是我国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集聚优势和创新优势。而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还较为薄弱。通过对比两者间的差异,可为类似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类似济南准备加速轨道交通产业建设的区域实现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依据。通过与产业内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轨道交通产业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建设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子技术领域。针对上述技术领域,设计了主要关键检索词,使用incoPat 国内外专利检索平台对济南、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专利技术进行检索和筛选,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得到济南、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内企业相关专利的申请人情况、合作关系情况等。将上述专利数据组成数据库,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现状及核心企业“整合—嵌入”状况进行分析。
依据专利信息检索结果,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在各个技术领域均为核心企业,其专利技术研发广泛的分布在各个技术领域。而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是集群核心企业,是驱动整体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企业。从两个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主要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分析,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要高于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体现出其高水平创新能力。在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排在前几位的核心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仅在个位数,如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也表明,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图1 和图2 分别显示了青岛和济南两地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状况,表1 则体现了两个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青岛和济南两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情况发现,核心企业均在产业集群中起到了显著的集聚作用,其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集群外部的资源融合在一起,对整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集聚了大量企业或者高校,对其科研创新助力明显,济南的轨道交通集群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从合作创新来看,济南和青岛两地的网络规模、关系总数等指标较为接近,这也说明,两地的集群企业均非常重视合作创新。特别是济南和青岛两地合作网络集聚系数远高于随机网络集聚系数,这表明部分核心企业起到了连接、合作的主体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两地合作网络平均距离与随机网络平均距离相仿,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集群创新生态中各个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关系。
表1 青岛、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合作网络对比分析
图1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企业合作网络
图2 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企业合作网络
1)通过核心企业整合资源,在优势技术领域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涉及领域较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点也较为分散,需要在重点技术领域进一步做强,巩固扩大优势。如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在产业链上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可以强化核心企业的辐射能力,驱动整体产业集群的集聚发展。从整体产业集群角度来看,可重点扶持其加大规划设计领域、装备制造领域等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不同分支领域的核心企业联合培育,打造产业集群应用平台,实现优势企业合作提升整体创新实力。
2)重点培养产业集群内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益,培育其成长为该产业龙头企业。例如,在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欧特美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整个产业链上具有雄厚的产业和技术研发基础,企业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能力,但是在技术创新积累方面、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方面未凸显与自身实力匹配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协调等手段继续发挥具有突出优势的创新主体的优势作用,培育其成长为该产业的龙头企业。
3)整合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协同创新。从专利技术整体布局来看,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内均存在多个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值得关注。例如,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轨道交通装备配件、机电产品研发制造等,其在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领域也有部分专利,排在该技术领域前列。因此,可以关注该类中小企业,引导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并实现技术突破。当然,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具有较多专利申请,但专利质量可能不高,也可通过专利价值分析等手段辨别其是否对产业化具有有益作用。若该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实力,可加强对其进行整合引导,使其与核心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打通从研发—中试- 量产-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共同打造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企业。
4)在产业集群企业目前技术实力较弱的领域,应加大鼓励在此领域内的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快该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围绕健全完善全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技术体系,发挥优势,补强短板,提升层次,抢占先机,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和方向。针对细分技术领域,从企业培育、联盟、引进合作和跟踪等角度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1)针对市场竞争力强、当地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或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但市场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领域,应采取当地核心企业重点合作,集群企业融入的策略。例如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企业培育计划可与省外较强实力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或企业进行合作,及时跟踪国际和国内领先企业的专利申请动态,及时了解先进的技术以及竞争对手的布局规划,通过“内修外研”的方式提升研发起点和市场竞争力。
2)针对具备一定专利储备实力,但市场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领域,集群企业以应用创新为主的领域,可采取与外部企业合作,通过产业技术优势互补方式,兼顾核心企业的技术跟踪策略,实现分步发展。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内企业可以与山东区域内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产业技术互惠合作,例如山东大学、青岛轨道交通核心企业等,提升产业集群整体技术实力。
3)针对发展热度高,市场和专利被少数企业垄断,发展基础薄弱的领域,核心企业可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跟踪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集群核心企业可以首先跟踪国内外重点领先企业的专利技术,根据各领域当地产业化的现状和基础,制定不同企业培育整合策略。湖南株洲作为中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较为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区域,形成了轨道交通产业核心企业为引领、各大高校、研发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生态群体。核心企业可通过关系嵌入等方式与一些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跟踪技术发展动向,有效提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