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和建议

2023-08-19 00:56代保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

代保明

摘 要 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内容部分,但目前的语文统编教材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材与课标不匹配的情况下,教师就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架构适合新课标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选择要把握立足素养、注重运用、统筹单元、兼顾单篇这四条原则,同时还要考量用课标要求定取舍、用语文知识建框架、用文本内容丰体系、用实际运用测效果四条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选择 原则与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重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义务教育的特点设计了六个任务群。课程标准的变化必定会带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变化。但可以肯定地说,要准备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还需时日。在目前有新课标而暂时无配套教材的情况下,“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均是难题。“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依据吗?“怎么教”,即教学方式的选择,有优选吗?“怎么评”,即教学评价,有量标吗?

东北师大的徐鹏教授认为,最理想的语文课程改变应该实现“四化”,即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學化、教学内容可接受化。前面的“两化”是语文课程顶层设计者思考的事情,而后“两化”则是语文教师要思考、探索、优化的。“教材内容教学化”,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教师素养、学生学情、地域环境、教学设备等。教材内容全国一样,但具体“教什么”,能全国一样吗?如果一样,有没有最基本的原则呢?“教学内容可接受化”,既要考虑“教什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又要考虑“怎么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怎么教”也会因为教师、学生、地域等不同而有别。那是否也有共同的建议呢?其实,新课标对这些问题都有阐释,只是因为太笼统而不被教师们接受。本文以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九下”)中的第二单元为例,具体谈谈“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请方家指正。

一、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阅读教学内容呈现在教材中,但具体“教什么”,教材没有明示,只在“单元提示”“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中暗示。这些暗示切合新课标,符合学生的学情吗?教师必须做第二次选择。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立足素养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综合体现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方面。语言运用突出语言文字梳理、整合、积累,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和个体语言经验。思维能力是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文化自信排在首位,强调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文化认同。怎么将这四个方面转化为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下面笔者将举例细说。

九下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节选),有中国当代小说,也有外国小说。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梳理单元中的四篇小说,立足核心素养选择教学内容。

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去审看这四篇小说,至少我们能明确教学内容选择的方向,能从文本中选择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找出一篇小说的核心教学内容,为推进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作好充分准备。

2.注重运用

教师在把教材转化为知识点、能力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时候,考量得最多的是“教完教材了吗”“把教材分析得全而透了吗”,几乎不考虑“哪些必须教、哪些可教可不教”,更不考虑“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于是,教师的教学不被学生接受,师生互不理解,教学效益低就不可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实现“教学内容可接受化”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即思考怎样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内容。

新课标为教师推进“教学内容可接受化”指出了多条途径,如深度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群学习、项目学习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该怎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就九下第二单元教学而言,如果站在单元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进行大单元教学尝试,那活动的设计就颇费思量。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既要有真实的语境,又要融入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当下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项目学习,教师在项目学习中设计多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达成“教学内容可接受化”。鉴于此,在九下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这样的项目学习。

(1)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设置情境:学校《劲草》报社拟在本期举行一次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大赛要求同学们创作的短篇小说在立意、选材、构思、结构、语言上有自己的亮点,同时小说的故事要耐读,小说的人物要体现生活的真实,小说的叙事要有特色,小说的语言要有韵味,小说的主题要健康向上。如果你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为组织好本次参赛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写出优质小说来参加比赛,你会怎样组织?请写出具体可行的参赛方案。

(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学生要写出高质量的短篇小说,首先要明白高质量的小说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因此,教师应该以收集资料为抓手,设计多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小说,从小说的立意、构思、选材、布局、结构、语言以及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环境交代等方面获取短篇小说阅读知识和创作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收集自己拟写短篇小说的素材,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自主合作,具体实施

在此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就自主掌握的有关短篇小说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拟写小说的素材和规划进行小组和班级交流,梳理清楚本单元四篇小说所隐含的所有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小说中刻画人物、叙述故事、交代背景等的方法,找准小说吸引读者的原因。同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构思并写作。

(4)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在学生写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时间进行答疑释惑,对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点拨,让学生对小说知识的运用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纠错纠偏,让学生能高质量地学习。

(5)展示成果,修改完善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短篇小说展示交流,要求学生围绕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也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带动全班学生进行作品修改。

(6)评估拓展,反思巩固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最终版的短篇小说进行公开评价,分等级给分,并写评语,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写作。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反思本次学习,盘点收获,说出得失。

3.统筹单元

统筹单元要求教师要有宏观视野,不仅能精析单篇文本的细理,把每篇文本的肠肝肚肺看个究竟,还能跳出每篇文本,站在单元视角,审看本单元多篇文本的内在联系,建构本单元的语文知识、能力、技能等系统。统筹单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见树木”的基础上能“见森林”,从而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当下流行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任务群学习、项目化学习,无一不是在尝试对过去“只见树木”教学的纠偏。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一定要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要站在单元角度来选择每篇文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先学能为后学所用,避免篇目割裂、机械且简单的重复。

九下第二单元的四篇小说都有自己的文本特征,但同时它们都姓“小”,都有小说的诸多共同特征,比如都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教师在做内容选择时不应局限于这一小学生都知道的知识,而必须打开视野,站在新的高度做内容选择。从小说鉴赏的角度看,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在发现小说的共同特质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作个性化欣赏,然后构建小说鉴赏的知识体系。因此,立足单元视角,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作思考:

(1)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2)讽刺小说与一般小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3)小说的叙事视角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势?

(4)小说叙写情节有哪些手法?请举例分析。

(5)这四篇小说的语言各有什么风格?请举例分析。

(6)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请结合四篇小说作分析。

(7)小说鉴赏的方法通常有哪些?请具体分析。

要解答这些问题,不是阅读单元中的任何一篇小说就可以的。只有跳出四篇小说,站在单元乃至更大的视角,才能给出答案。

4.兼顾单篇

有人指出,当下的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整合式阅读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呈现出重群文“略读”轻单篇“精读”的不良倾向。本文所言的兼顧单篇,就是想避免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不能像大概念教学那样“见森林—见森林”,不着陆到具体的文本,而是采用“见树木—见森林”的顺序。因而,兼顾单篇就是一定要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引导学生精读每篇文本,研读每篇文本,让学生对每篇文本有完整的印象,熟悉每篇的内容和手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跨文本的阅读,建构单元知识、能力、技能等的系统。

基于这样的认知,在进行九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首先要从每篇小说的个性特质来研读文本,选择好单篇教学内容。四篇小说的个性特质有差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会不一样。

二、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建议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有许多新的内容。伴随着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变化,在最终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妨再思考如下四点建议。

1.用课标要求定取舍

教师按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进行教材教学化处理,一定会获得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对于这些在备课中生成的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许多教师因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不愿取舍,也不知如何取舍。前述的“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利用这些原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少走弯路。当然,如果觉得这四个原则还过于笼统,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课标的阶段目标与具体要求来对教学内容再作取舍。

新课标中有关7—9年级小说阅读教学的表述如下:

能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能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体验。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所述,在对九下第二单元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在前面所述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围绕以下关键内容进行取舍:

(1)读懂作品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多角度揣摩、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

(3)欣赏、品味作品中的形象;

(4)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5)总结小说阅读的经验和方法。

这样,教学内容的选择就不再笼统,而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用语文知识建框架

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选取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有直接作用的内容,让学生获得语言体验和经验,生成自己的语言运用积淀和认知规律。如果学生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都不认识,遑论阅读欣赏和写作。让学生认识文学体裁,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质,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九下第二单元的四篇小说,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顾及小说的文体知识,梳理初中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中阅读更多的小说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不妨以文体知识来建立小说阅读的框架,指导学生形成小说阅读的知识系统。

用这样的框架作指导,再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内容选择,就便于教师有效设计教学,也便于教师讲读、学生自读。在反复的“讲—学—练”中,学生就能建构小说阅读的知识、能力系统。

3.用文本内容丰体系

学生要形成阅读能力,要逐步养成阅读鉴赏能力,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去建构实用的知识、能力框架。反过来,要让知识、能力框架有生机活力,学生必须梳理文本丰富的内容。就九下第二单元的小说阅读教学看,小说阅读教学旨在用小说文本独有的内容来展示小说文体的丰富多彩,以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小说因篇而异,个性鲜明。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文本个性化的东西,让他们理解小说阅读的灵活和个性。就《孔乙己》来说,教师可以围绕下列问题设计小说阅读教学:

(1)《孔乙己》的主题是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为什么?

(2)小说情节显得杂乱,且似乎不吸引读者,这样的安排有何意义?

(3)小说的前三段非常详细地叙写人物生活的背景,有必要吗?

(4)你认为小说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5)小说中“我”这个叙事视角有什么特别效果吗?

(6)小说多次提到人们的“笑”,有什么表达效果?

(7)小说的语言平实朴拙,口语化说事,你怎样理解这样的语言运用?

(8)孔乙己冒着生命危险去偷丁举人的家,最终被打折了腿。孔乙己是不是太傻?這个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9)小说后面写孔乙己这个读书人用写字的双手来走路,有什么用意?

学生通过以上问题进行内容梳理就会产生远超小说三要素的丰富内容。整个单元四篇小说读完后,学生所建构的小说阅读、鉴赏框架就是血肉丰满的。

4.用实际运用测效果

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教什么”“学什么”“测什么”一致,以避免语文教学遍地开花、贪多求全。还有,新课标强调语言运用,要求教师在真实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语文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科学而高效的评价。因此,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运用”。这是新课标对教师备课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实际运用”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以求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测评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下第二单元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多,再加上文学作品阅读视角多样,文本解读呈现的内容就会很繁复。但如果考虑到“实际运用”这个教学建议,力求达成“教—学—评”一致,那教学内容选择则有另外的天地。关于学生的实际运用,有前文所述的大语境,也有针对单篇的小语境。比如:

(1)如果孔乙己不是去偷丁举人的家,而是去偷咸亨酒店,你觉得故事该怎样发展?请重写“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至文末的内容。

(2)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逻时,遇到了带着小狗的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你觉得故事可以怎样发展?请写下来。

像这样的实际运用表面看只是情节的改写和续写,实际上它需要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小说主题、语言风格、叙事视角、描写手法等方面,学生必须认真地分析和考量,力求做到与原文一致。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怎样,到底形成了怎样的语文能力,在改写和续写中会一目了然。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建议教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大视野、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做法。

[作者通联: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