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男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停课不停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受广大人民教师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此环境下,网络教学这种辅助教学形式成为大、中、小学教学过程的主阵地。网络教学的广泛运用让教育资源得以拓展、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教学内容得以深化,但没有了面對面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也让众多老师感到担忧。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将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 中学语文 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变革
中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尤为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中学语文不仅蕴含着汉语的字、词、句、篇等学科性知识,能够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交际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工作中写作措辞等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学语文中所蕴藏的优秀中华文化和经久不衰的中国精神,以及全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情感表达,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对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的唯分数导向、功利性目的非常强,过分强调对字、词、句、篇、章等的理解,而忽略了语文本身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的反馈、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层面存在较大问题。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成为“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让广大教师、家长、学生意识到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双线交融”的教学模式必定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新趋势。那么,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如何在这种新常态下保证教学质量、如何更大程度上发挥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既是理论问题,更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去设计。
二、“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学质量的反思
网络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突然,也是一种必然,只是对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而言有些猝不及防。从灵活性上来讲,网络教学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反馈。但是,正因为这种猝不及防反映出很多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广大学生、家长所反映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质量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弱
其一,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主体性较强,在教师的牵引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注,这种专注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网络教学条件下,教师对课堂的牵引力受到一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也就不够强。比如,很有效果的日常面批没有了,立批立改的快速反馈不见了,追击背诵、紧跟默写都很难实现,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其二,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尚未建立,学生课堂学习主要靠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而网络教学中缺乏教师对课堂的直接管理,教学中教师无法监控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差,网课学困生会大量出现,教师一提问就全员闭麦,上课吃零食、躺被窝,甚至出现学生“挂机”玩游戏的现象。其三,课堂教学的优势是所有学生都在同一间教室内,学习环境相对安静,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竞争、合作和榜样作用,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网络教学没有这种优势,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各种嘈杂环境、生活琐事都是影响学习效果与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学生在屏幕前坐的时间过长,视觉与思维都会疲惫,学习效率会低下。基于这些现象,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网课教学中期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对于线上学习参与情况,82.73%的学生表示每天能准时上网课,13.1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旷课,极少数的学生不参与网课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示网课期间会跟着教师讲授的内容做笔记,少数学生表示偶尔会做笔记。
2.对于线上教学期间学生的专注度调查——学生是否会借机玩电子产品,52.3%的学生表示从不玩,51.42%的学生表示偶尔会玩游戏、聊微信,3.11%的学生表示经常玩游戏。
(二)教师备课难度增加
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上、下课后师生间有很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手势、表情以及黑板、现实教具来呈现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情、手势、语言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备课相对轻松。网络教学确实有了更多教育资源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但是这对教师的备课确实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教学反馈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加以呈现,以及电子白板的使用、投影的放置等,这些都成为教师备课的额外内容。
(三)网络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衔接问题
其一,突如其来的网络教学,对师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师生对钉钉、QQ、腾讯会议等线上交互软件本身不熟悉,掌握程度不够。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将网络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思考的问题;对学生而言,需要随时根据教师的指令,调整合适的学习模式与状态。其二,网络教学赋予了每个知识点更多的延展性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更多的预习、复习和拓展的要求,对教学进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学语文网络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善用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各种App出现在大众视野,网络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寻找到适合本班的教学软件。希沃易课堂、腾讯课堂、“钉钉”软件各具特色,都可以用。教师可以利用软件里面的自助功能,布置、收发作业,高效便捷。作业形式、批改方法可文字,可语音,可视频。学生提交的作业,还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快捷、准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教育功能,极大调动了学生比学赶超的学习劲头。
(二)深化教学资源拓展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语文就是生活,是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中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获取与培养有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中学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与素养为基础,不断丰富與创新语文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适当延伸,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也能够深化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中学语文网络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线上语文课堂的第一课《邓稼先》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文中记述的邓稼先的典型事例后,分析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淡泊名利、真诚坦白、朴实谦虚、不惧生死、无私忘我、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后,高度赞扬邓稼先的勇士精神,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们,他们和邓稼先一样,在祖国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是当代的勇士。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生而英勇,他们只是为了责任、为了担当、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才选择无畏!”这样的句子作结尾,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和抗疫英雄们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内人物的理解,又联系了当下社会现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一种颠覆性发展,每个人都不必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原理,因为那不过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经验假设,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同一事物提出不同的认识与解释。在此观点的指引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互联网以其独特的视、听、做等效果,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师可以凭借互联网平台构建更具视觉、听觉、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将略显抽象的语文学科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极大地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学生专注度提高了,兴趣被激发了,而且能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延展性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海底两万里》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海底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但又充满了未知,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字面的理解显然无法让学生理解海底的奥妙,但是网络教学就不同了,它可以通过播放海底世界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视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自主建构过程。再如,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诗歌、鉴赏古诗词,品味诗歌的内涵,体验其情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大部分都是带领学生直接赏析诗中某个重点字词,单靠讲解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美。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往往无法切身体会诗人于文字间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借助电脑播放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在这样安静空灵的环境中,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四)构建更多教学反馈与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与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反馈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与课后作业等形式呈现,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于课堂进度与课堂纪律的考虑,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很难做到系统性与持续性,甚至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辅导做得也不够。网络教学设计中,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倒逼教师要经常性地以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保持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有助于教学反馈的形成。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优势,对关键知识点、关键环节的内容进行提问与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提升教学效果。网课上,教师除了口头表扬、面板鼓励以外,也可充分发挥网络小程序的优势,用好小工具,比如刮刮乐、抽奖、红包雨、问卷星、能量银行等,给予学生视觉上、精神上的小奖励,让网课评价有趣、有痕;也可将奖励积分进行累计叠加,激励学生在返校复学后将“积分”兑换成“奖品”。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随堂检测等形式进行学情调研,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真实而具体的呈现。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无时空限制等的特点,灵活处理学生反馈的各种学习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还可以让“第三方”(如校领导、教研组、家长等)开展线上推门听课、网络巡课、课堂观察、教学反馈等活动,便于授课教师第一时间综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形成良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又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过程。反思既是自查,对照教学目标检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跟踪评价体系,如建立小打卡制度,设置任务型挑战,实时跟踪与把握学生各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分析数据以总结学生学习整体表现,根据语文课堂教学中显露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与优化策略。
当前,网络教育正在从一种理念走向实践,成为推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善语文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人深思。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此项变革,不应当也不可能回避,能够做的就是积极应对、主动求变,给自己也给自己的学生一次创新的体验与实践,为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祝箫,余先德,刘騉,等.疫情防控背景下语文在线教学微课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4):1012,32.
[2]刘岷晶.浅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829.
[3]玉珊.疫情期间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2020(17):910.
[4]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135.
[5]周虹.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以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为例[J].中国教师,2019(7):99102.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