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心肺复苏术进课堂”的思考

2023-08-19 07:09李青松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新课程

李青松

摘要:随着体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体育教师运用传统的方式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的运动方法以及扩充有关运动损伤与安全救护方面的知识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让学生建立健康的运动观念。本文从心肺复苏术(CPR)这一安全救护措施出发,了解高中生在安全教育课程中对心肺复苏术知识的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完善安全教育课程、推动心肺复苏术进课堂的可行性方法,以及面向对未来更大受益群体的心肺复苏术普及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体育与健康  心肺复苏术  进课堂

2020年8月,教育部聯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各中小学校要在应急救护培训内容上拓宽思路,在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中纳入健康与急救知识,特别是要把心肺复苏术作为重点课程列入其中。与此同时需要大力培养专业的急救教育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和拓展应急救护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安全救护操作能力。

一、心肺复苏术普及度在高中阶段的现状

(一)心肺复苏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存在感不足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并举中,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是最根本的,没有安全,其他都是零。所以,安全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必须开设的课程,心肺复苏术作为人人应当必备的一项救生技能,在安全教育课程中应该属于一项重要内容。

但当下“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高中学校占比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其关注重点在提高高考升学率,认为全身心地抓好“智育”即可,甚至不惜放弃所谓的非高考学科,有些更是以“高考加工厂”为豪。家长们也普遍认为高中学生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用高考的“胜利”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错误观念实际上脱离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在这种“唯分数、唯成绩”的陈旧观念下,学生们对于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普遍不理想,学生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仅知晓“心肺复苏术”这一名词,但并不清楚其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术的安全教学在各中小学的普及度较低,存在感不足。

(二)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要求十分严格和细致,是需要操作者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实践的一种具有较强技术性的急救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反复练习,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观看视频操作,往往只能让这种技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及时地上升到实操练习中,从而很难掌握这种操作性要求较高的技能。此外,在紧急的施救过程中,人的身体容易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要把心肺复苏术技术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更加规范化、熟练化和自动化,这样才能在施救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而导致二次伤害。

在技能理论知识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抖音”或“快手”等平台了解了一些关于心肺复苏术的知识,但从学校的课程中获得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占比很少,其中经过专业的实操培训及会简单操作心肺复苏术流程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这些懂得如何实操的学生,大多在类似的训练营中培训过,或是家中父母从事医护工作等。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不到1%,而欧美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高达60%。由此可见,我国急救普及工作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缺乏体育教育、安全教育常态化工作意识

高中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占每日总时长的近3/5,剩余2/5的时间还包括衣食起居,学校以教学为主导的现状仍然存在,并且会长期存在。目前,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很少把健康教育课程设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就连学生必修的体育课,也存在随时被“高考学科”的教师占用的现象。这种只注重五育并举中学生“智育”发展的学校,学生在身体素质、健康知识、运动意识上往往有所欠缺。

上述种种问题反映出开展体育教育、安全教育常态化工作的意识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践中另一种错误观念是,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每周开足了体育课就完成了国家课程安排的要求,在高中阶段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其实是没有深入地思考“开齐开足”的深层含义。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进行分析,“开齐”体育课,就是要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把健康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不能单一地注重培养某一项运动技能;“开足”体育课,不单单是每周开设多少节体育课,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高中阶段,不同学校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在保证学校安全工作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有些高中学校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来减少学生的高考压力,大多方式不是在课程上修改或者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是以开展运动会的形式让学生释放压力。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配置大多未将安全教育、急救知识纳入必修课程,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专项的经费投入

在安全教育方面,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学校也没有开发或者开设固定的安全教育课程,甚至在教师团队中,懂得实际操作心肺复苏术的也寥寥无几。此外,目前在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上绝大多数地区没有专项的资金支出,对学生急救知识传授的关注度不高,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急救课程和急救教具。

二、心肺复苏术进课堂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国家重视,法律法规支撑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多次通过委员通道呼吁,全民要重视心肺复苏术的学习,政府更要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备上加大投入力度。敖虎山委员再次强调,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在立法上对促进AED的配置有所帮助,并呼吁把每年的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

同时,按照教育部最新的文件精神要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和加强五育并举的精神,还应在基础教育课程中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思维观念,把急救知识普及课程同“体育、艺术2+1”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更加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有责任、敢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他山之石,借鉴推广经验

上海等发达地区已率先进行了新教材新课程改革,高中阶段不仅有文化课知识的传输,而且注重多渠道发展学生的能力。新闻中不乏有很多发达城市的高中生在公共场所利用心肺复苏术技能进行紧急施救的案例。从近些年上海市各中小学在急救知识普及推广上,不难看出上海市已走在了各省市的前列。这也从侧面证明心肺复苏术等相关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重要意义。上海对此专门印发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落实健康课程的开展,全方位地普及学生安全应急避险知识。有些学校探索从师生评价体制抓,让师生通过实操的方式去评测。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让市民能主动参与救助、敢于救助,专门出台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如果急救过程中出现意外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于施救者给予了充分的法律保护,进一步鼓励了急救知识的推广和实践。

(三)普及技能,增加师资力量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系统,应积极学习借鉴上海等经验成熟地区,加大对高中阶段健康教育课程的投入力度,既要硬件设备配足配齐,也要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可定期组织到发达地区急救教育走在前列的学校开展考察学习,或与当地红十字会、医院定期合作,对教师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教师,把这种理念和课程的安排及模式整合后纳入学校的常态化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术技能。

三、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从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三年来不停地强调AED配备的重要性,并呼吁“全民要学习心肺复苏术”,到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陈玮提出,建议将心肺复苏术培训纳入驾考,使驾乘人员具备在紧急情况下能为交通事故和日常生活中的危重人员提供医疗帮助的能力,再到不少地区地铁等公共设施已配备AED,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的社会需要全民懂急救、会急救。从这一层面来看,学生作为社会生产劳动强有力的后备军和社会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生力軍,才是更应该更容易普及的群体。不管哪类群体都需要经历学生时代,且学生学习能力强,受众面广,人人进入社会前都可以在学生时代通过反复地学习和巩固掌握急救技能,有利于提升社会受众群体的量,更能有效地促进心肺复苏术的推广。

2021年12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在重点任务工作上着力强调了“实施体教融合行动”,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更加全面地把“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出来,让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等同于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打破固有的体育课就是“跑、跳、投”的传统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更加扎实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到实处,才能把“健康知识”的地位凸显出来,更好地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方案的实施为推动安徽省内健康教育、急救知识的普及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心肺复苏术进课堂”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依据。

(二)建议

首先,制度层面,建议在中学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中融入一些生存技能、急救教育等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体育与健康、艺术”新的“2+1”项目。考虑到因心肌猝死的事件屡有发生,出事人身边如果第一时间有人知道如何操作心肺复苏术,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对出事人进行紧急救护,这种急救成功率会大大提升,特别建议将心肺复苏术等技能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之中。如前所述,在高中阶段推广,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学生毕业后基本成年,无论进入社会还是大学深造,如果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都将极大地充实社会急救力量。

其次,社会层面,鼓励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全民学习心肺复苏术的推广中,让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为社区捐助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社区的应急管理机制,定期与社区对市民开展义务培训工作,加强企业与社区协作推广的能力。

最后,学校层面,根据财政系统每年划拨给学校医疗急救培训的专项经费,由教育系统统一制定经费使用和监督方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增强教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学校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大型的急救知识讲座和心肺复苏术实操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并定期进行考核,把考核内容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正式出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3):276.

[2]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2):131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下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