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丽
初中生物生物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出具体的目标及方法,实现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注重创新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科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探索能力,利用有效务实的方式进行探究,进而阐述生命在大自然的规律。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提升是初中生物课堂中需要重点进行分析的问题,其中包括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一、科学性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合适的内容设置科学论证的过程和学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在讲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功能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一个实例情境:在培育优良畜种的过程中, 科学家先提取高产奶牛甲体细胞的细胞核,将其注入到奶牛乙提供的去核卵细胞中,再把这个新组合的细胞培养成胚胎后移植到奶牛丙的体内,进而在体内发育成为一个高产奶牛的新个体。针对这个情境设计三个环节进行求征: 新个体长得像哪个奶牛?此牛为新个体提供了什么?由此可以说明遗传跟哪个结构有关。正确情况是新个体的性状像奶牛甲,而甲仅仅提供了细胞核,说明小牛的性状取决于细胞核,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 表明生物遗传与细胞核有关,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一步步的学习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论证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推理等方法探索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互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要与学生进行肢体或者语言上的互动, 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那么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会更牢固。如:在讲花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朵花, 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说说花的结构, 通过学生的发言,知道花有花瓣、花蕊等,这时教师可以拿着花走下讲台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花, 用手指向操作告诉学生花丝、花药、柱头等花的知识,对于花上细小的细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再辅以语言讲解,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再拿出一朵花,让学生亲自示范,指出花的各个结构所在的位置,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情境化
生物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利用生活中和生物密切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而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探究性实验和实际生活进行充分地融合,既可以拉近学生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感知到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例如:在学习“生物和环境的互相影响”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生活在阳面的植物和生活在阴面的植物进行对比,进而引出课本上的教学内容。
四、评价性
激励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传统的评价基础上,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加强与全班学生沟通互动,加强眼神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点和重点,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我,及时反应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当前的生物课堂中, 部分教师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把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评价方式,以多元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来对学生做出评价, 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操作能力来评判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不断激励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
总而言之,生物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现实生活与生物教学结合。随着新课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教学中的必然要求。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在生物教学中不光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探索精神,主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尊重学生自主创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