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武帝时代起,儒学的地位抬升,研习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风气越来越浓。五经内容丰富,兼通并不容易,因此汉朝诞生了一些主治一经的家族。经学家族在东汉中晚期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汉书》所记录的西汉时代也有一些著名的经学家族,他们的家教观念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
《汉书》记载的韦贤家族是一个精通《诗》的家族。韦贤以教授《诗》闻名,此外他还兼通《礼》《书》,享有“邹鲁大儒”的美誉。《韦贤传》为后世留下了一句名言“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在一竹筐的黄金与一部儒家经典中,韋贤选择后者作为传家宝,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
无独有偶,西汉另一位以治《春秋》闻名的学者疏广,也拒绝为后代留下物质财富。疏广退休后回到乡里,在离开京城前,朝廷曾赐黄金给疏广,疏广用这笔钱与族人、朋友时时聚会。有人就问疏广家里存有多少钱,何不用这笔钱置办一些田产,好传给子孙后代。疏广的子孙也认为此话有理,但又不敢当面对疏广说,便撺掇疏广信任的亲戚朋友去说。疏广听罢,语重心长地说:“我难道是老糊涂了不关心子孙吗?请看看我们家本来就有的田地,如果后代努力耕种,完全够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倘若现在我再多置田产,只是教会子孙后代怠惰罢了。”疏广接下来的两句话,亦为古代家训名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疏广教子,不想让子孙后代因财富而消磨了志气,增加其过错,从而让邻里感到厌恶。
金钱观是古人教子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疏广的金玉良言,还是后世家训名篇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都希望后人能在利禄面前有定力、有恒心。
西汉经学家孔臧、刘向则为后世留下了教子家书。孔臧是孔子后代,他听说儿子孔琳与同学日夜钻研经典十分开心,写信鼓励他“人之进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一个人为学,首先要立志,其次要勤奋,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孔臧教子不光讲道理,也举出可以效仿的榜样,远可学先祖孔子,近可学孔琳的从弟孔安国,孔安国是《尚书》研究绕不开的重要学者,在孔臧看来,孔安国不仅学问好,而且“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